龙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954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龙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门结构,用于软板的加工。所述龙门结构包括床身、固定在所述床身上的工作台和床身导轨、设置在床身导轨上并可沿床身导轨移动的横梁支撑件、以及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上的横梁,所述横梁可通过所述横梁支撑件沿床身导轨移动,所述横梁支撑件上开设有供软板穿过的收容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龙门结构无需使用缓冲区就可实现软板的自动化上下料,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专利说明】龙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合自动化上下料的PCB软板加工或检测机床龙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PCB软板加工或检测机床采用的龙门结构是由床身10’、横梁14’及横梁支撑件13’组成,如说明书附图部分的图1所示,各组成部分相对静止。通过在床身10’上设置与导轨系统11’连接的Y方向载体15’、在横梁14’上设置与导轨系统12’连接的X方向载体16’,从而可实现机床运行所需的Y向和X向的运动。通过在X方向载体16’上搭载不同的结构,可形成钻孔机、铣边机和光学检测仪器等。
[0003]但这类机床若要实现自动化上下料,则需要一对缓冲区17’来吸收Y方向载体15’在运动过程中的影响,如图2所示。放料筒20’通过各辅助辊40’后经过放料侧缓冲区17’后,到达Y方向载体15’,然后经过收料侧缓冲区17’后,通过各辅助辊40’后进入收料筒30’,完成上下料的动作。缓冲区17’由三个辊组成,其中浮辊171’由于自身的重力,会自动上下运动,如图2中,当Y方向载体15’在左侧时,放料侧缓冲区17’的浮辊171’处于最下端,而收料侧缓冲区17’的浮辊171’处于最上端,随着Y方向载体15’右移,放料侧缓冲区17’的浮辊171’会被拉上来,而收料侧缓冲区17’的浮辊171’会逐渐被放下。故适合该龙门结构的自动上下料设备需要额外增加一套缓冲区17’,从而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龙门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龙门结构,该龙门结构适用于自动化上下料的PCB软板加工或检测机床,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000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门结构,用于软板的加工,其包括床身、固定在所述床身上的工作台和床身导轨、设置在床身导轨上并可沿床身导轨移动的横梁支撑件、以及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上的横梁,所述横梁可通过所述横梁支撑件沿床身导轨移动,所述横梁支撑件上开设有供软板穿过的收容通道。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通道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相齐平。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支撑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工作台的厚度,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工作台之间留有收容空间。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身导轨分设于所述床身的两侧并沿所述床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床身的中间位置处。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支撑件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横梁支撑件上。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横梁导轨,且所述横梁导轨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移动载体,所述移动载体安装在所述横梁导轨上并可沿所述横梁导轨移动。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安装固定在所述横梁支撑件上。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与所述横梁支撑件一体设置。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龙门结构通过设置有固定在床身上的床身导轨、设置在床身导轨上并可沿床身导轨移动的横梁支撑件、以及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上的横梁,从而所述横梁可通过所述横梁支撑件沿床身导轨移动,无需使用缓冲区就可实现软板的自动化上下料,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龙门结构的组成结构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龙门结构在与收放料系统相配合以完成上下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龙门结构的组成结构图。
[0019]图4是图3所示龙门结构在与收放料系统相配合以完成上下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1]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龙门结构适用于自动化上下料的PCB软板20加工或检测机床。所述龙门结构包括床身10、固定在所述床身10上的工作台11和床身导轨12、设置在床身导轨12上并可沿床身导轨12移动的横梁支撑件13、以及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13上的横梁14。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横梁14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13上”既包括将横梁14安装固定在横梁支撑件13上,也包括将横梁14与横梁支撑件13 —体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14是安装固定在横梁支撑件13上的。
[0022]所述床身10、工作台11、横梁支撑件13及横梁14均呈矩形状,所述工作台11固定在床身10上,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述工作台11与所述床身10相对静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11设置在所述床身10的中间位置处。
[0023]所述床身导轨12设置有两个,并分设于所述床身10的两侧,所述工作台11位于两个所述床身导轨1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床身导轨12沿所述床身10的宽度方向延伸,定义所述床身10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则机床运行时可沿Y方向运动。
[0024]所述横梁支撑件13对应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床身导轨12上,所述横梁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横梁支撑件13上,从而所述横梁支撑件13可沿所述床身导轨12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横梁14沿Y方向移动。所述横梁支撑件13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横梁14的两端相固定,从而可保证横梁14稳定的沿Y方向运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床身导轨12和横梁支撑件13均设置有两个且分设在床身10的两侧,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床身导轨12和横梁支撑件13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于此不予限制。
[0025]所述横梁支撑件13的厚度远大于所述工作台11的厚度,以在所述横梁14与所述工作台11之间留有收容空间15,以在横梁14沿Y方向运动时不会触碰到所述工作台11,从而不仅可保证横梁14运动顺畅,同时还不会影响软板20的加工或检测。所述横梁支撑件13上开设有供软板20穿过的收容通道131,所述收容通道131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台11的上表面相齐平,以使得位于收容通道131内的软板20与位于工作台11上的软板20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便于软板20在所述横梁支撑件13与所述工作台11之间移动。
[0026]所述横梁14上设置有横梁导轨16,所述横梁导轨16设置有两个,并沿横梁14的延伸方向延伸,定义横梁14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则机床运行时可沿X方向移动。所述横梁14上还设置有移动载体17,所述移动载体17安装在所述横梁导轨16上并可沿所述横梁导轨16移动。所述移动载体17用于在其上搭载不同的结构,可形成钻孔机、铣边机和光学检测仪器等。
[0027]机床在对软板20进行加工或检测时,可在所述移动载体17的带动下沿X方向运动,同时在所述横梁支撑件13的带动下沿Y方向运动,实现了机床运行所需的X方向和Y方向的运动,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区来吸收横梁支撑件13在沿Y方向运动过程中的影响。
[0028]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龙门结构在与收放料系统相配合以完成上下料时,收放料系统中的放料机构30和收料机构40分别设置在所述床身10的两侧,从而软板20可自所述放料机构30向外延伸至所述床身10,并穿过所述横梁支撑件13上的收容通道131和所述工作台11到达所述收料机构40,以完成上下料。所述放料机构30与所述工作台11之间设置有辅助辊50,所述工作台11与所述收料机构40之间也设置有辅助辊50,所述辅助辊50用于带动所述软板20的收放和移动。
[0029]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龙门结构与收放料系统相配合来实现软板20的自动化上下料时,首先由所述放料机构30放出软板20,接着软板20通过辅助辊50到达横梁支撑件13,穿过收容通道131后到达工作台11,然后再穿过工作台11另一侧的横梁支撑件13上的收容通道131,最后再经过辅助辊50到达收料机构40,完成上下料。在软板20的整个上下料过程中,工作台11相对于床身10是静止的,从而省去了缓冲区,简化了自动上下料部分的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龙门结构通过设置有固定在床身10上的床身导轨12、设置在床身导轨12上并可沿床身导轨12移动的横梁支撑件13、以及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13上的横梁14,从而所述横梁14可通过所述横梁支撑件13沿床身导轨12移动,无需使用缓冲区就可实现软板20的自动化上下料,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00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龙门结构,用于软板的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结构包括床身、固定在所述床身上的工作台和床身导轨、设置在床身导轨上并可沿床身导轨移动的横梁支撑件、以及固定设置在横梁支撑件上的横梁,所述横梁可通过所述横梁支撑件沿床身导轨移动,所述横梁支撑件上开设有供软板穿过的收容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通道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相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撑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工作台的厚度,以在所述横梁与所述工作台之间留有收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导轨分设于所述床身的两侧并沿所述床身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床身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撑件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横梁支撑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横梁导轨,且所述横梁导轨沿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移动载体,所述移动载体安装在所述横梁导轨上并可沿所述横梁导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安装固定在所述横梁支撑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横梁支撑件一体设置。
【文档编号】B23Q1/01GK204262753SQ201420611581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沈海涛 申请人:维嘉数控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