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层流集管边部遮挡及回水装置,属于热轧层流冷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热轧生产过程中,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艺参数,它对金属在各机架中的变形抗力,对成品带钢的金相组织,晶粒度,机械性能以及带钢的表面状态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将轧件的温度在不同的轧制状态下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至关重要。为了获得合理的卷取温度,在精轧机后的运输辊道上采用层流冷却装置来冷却带钢。层流冷却装置是利用洪吸原理,靠低压虹吸管造成的稳定下落的水柱来冷却带钢,层流冷却的集管上密布了一定宽度的虹吸管,虹吸管的宽度根据所轧制带钢的最大宽度来设计制造,水柱出来后在带钢表面形成一排水流。为了避免轧制较窄规格的带钢时,造成带钢边部的过渡冷却、带钢横断面上冷却不均并产生边部热带、带钢的内应力增加等,导致带钢横向翘曲,有的层流集管设计了边部遮挡装置或内置活塞式水带宽度可调装置,主要作用就是根据带钢的宽度控制集管冷却水的宽度。目前这种层流冷却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边部遮挡虽然能挡住水,向两侧分流的冷却水却白白浪费,不利于生产资源的节约,消耗了电费、水费;2)内置活塞式水带宽度可调装置虽然可以节水,但其制造加工成本较高,不便于维护,并且使用过程中,活塞将边部的虹吸管堵住后,容易造成水压不稳,也会造成带钢出现一系列板形质量问题。
中国专利CN200910047956.6公开了一种《一种层流冷却上喷遮挡装置 》,其介绍了一种层流冷却上喷遮挡装置,能够根据带钢不同宽度的冷却工艺要求,通过层流冷却区域在宽度上的相应变化减少带钢边部的温降,确保了带钢的板形、机械性能、温度及相变在宽度方向的均匀性。该装置为外包式的边部遮挡装置,但其结构较大,遮挡收集的水直接排在辊道的两侧,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电机和层流辊道轴承座带来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劣化了该处的环境。中国专利CN200910047958.5公开了一种《一种层流宽度可偏调式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带钢不同宽度的冷却工艺要求,调节冷却水在通道宽度方向上的区域。该装置利用活塞直接将水嘴堵住,节水效果明显,但在堵水嘴的过程容易造成水压不稳,并且其制造加工成本较高,不便于维护。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层流集管边部遮挡及回水装置,该技术方案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根据带钢的宽度调整冷却水带的宽度,并将边部遮挡的冷却水通过集水槽回收到水箱,达到节水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层流集管边部遮挡及回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及回水装置包括过层流集管、筋板、导杆、V形集水槽、U形水槽、以及推拉杆,所述筋板的数量为4个,交叉对称焊接在层流集管上,所述顶杆设置在筋板上,V形集水槽的耳孔套在导杆上,U形水槽安装在层流集管的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筋板的圆弧面内径与层流集管的外径相等,其上顶角和下底面上均设置有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推拉杆的杆身从筋板的下底面的圆孔里穿过,推拉杆的头部凸台插在法兰侧的V形集水槽的排水孔里,推拉杆伸缩就会带动传动侧的V形集水槽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杆采用圆钢制作,安装在筋板上顶角的圆孔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V形集水槽的正面宽度大于层流集管钢带方向两个喷嘴的间距,两侧各设计有一个圆形耳孔,圆形耳孔的内径比导杆的外径大1mm。俯视V形集水槽,中间设计有排水孔,边部有挡水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V形集水槽的圆形耳孔悬挂在导杆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该技术方案整体设计巧妙、结构紧凑, 2)该技术方案V形集水槽的耳孔悬挂在导杆上,只要水平方向施加外力使其滑行就可以控制水带宽度,V形集水槽将边部的水挡住并引导到U形水槽里,通过回水管使冷却水直接回到水池,降低了水耗;3)该技术方案环保除尘效果好,改善操作人员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侧视图;
图2位置为水带最小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V形集水槽结构示意;
图4为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层流集管 ; 2-筋板; 3-导杆 ;4-V形集水槽;5-U形水槽; 6-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4,一种层流集管边部遮挡及回水装置,所述遮挡及回水装置包括过层流集管1、筋板2、导杆3、V形集水槽4、U形水槽5、以及推拉杆6,所述筋板的数量为4个,交叉对称焊接在层流集管上,所述顶杆设置在筋板上,V形集水槽4的耳孔套在导杆3上,U形水槽5安装在层流集管1的正下方,筋板的圆弧面内径与层流集管的外径相等,其上顶角和下底面上均设置有圆孔;推拉杆6的杆身从筋板2的下底面的圆孔里穿过,推拉杆的头部凸台插在法兰侧的V形集水槽4的排水孔里,推拉杆6伸缩就会带动传动侧的V形集水槽4滑动;所述导杆采用圆钢制作,安装在筋板上顶角的圆孔里。
实施例2: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V形集水槽4的正面宽度大于层流集管钢带方向两个喷嘴的间距,两侧各设计有一个圆形耳孔,圆形耳孔的内径比导杆的外径大1mm。俯视V形集水槽,中间设计有排水孔,边部有挡水墙。V形集水槽的圆形耳孔悬挂在导杆上工作原理:参照图1-图4,一种层流冷却边部遮挡及回水装置,包括过层流集管1、筋板2、导杆3、V形集水槽4、U形水槽5,推拉杆6。筋板2交叉对称焊接在层流集管上,总共4块,保证下底角圆孔在同一轴线上(重叠),相对应的两个上顶孔对称分布在层流集管1的两侧;导杆3安装在上筋板2的上顶孔里;V形集水槽4的耳孔套在导杆3上;推拉杆6的杆身从筋板2的下底孔里穿过,头部凸台插在法兰侧的V形集水槽4的排水孔里,推拉杆6伸缩就会带动传动侧的V形集水槽4滑动;U形水槽5安装在层流集管1的正下方,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夹角,使U形水槽5排水口处于低位,排水口可以接上软管或其它管路至水箱,使被遮挡的冷却水引导到水箱。U形水槽采用半圆形钢管,其外径必须小于层流集管钢带方向两个喷嘴的间距,钢管的两顶边也设计有挡水墙,一边挡水墙根部设计一个排水口,其与集管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便于冷却水的排放。推拉杆的一头有一个凸台,凸台插在法兰侧V形集水槽的排水孔里。图1图示位置为水带最大位置,未遮挡边部冷却水。当需要遮挡边部水嘴淌出的冷却水时,操作人员站在工作侧的平台上,只需拉动推拉杆6,传动侧V形集水槽4往中间移动,再把工作侧V形集水槽4往中间移动即可,根据需求决定水嘴遮挡的个数。图2将为本装置挡水示意图,图示位置为最小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