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054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上的传动机构大都是以丝杆、滑轨等传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传动机构都是裸露在外,当机械运作时,加工废料、水以及灰尘等杂物容易掉在传动机构上,长时间的堆积会出现挤压、生锈、造成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减短,机械加工出现误差,清洁麻烦等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等缺点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卸清洗,具有防尘防锈作用,使用寿命长,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包括滑轨和滑座,滑座通过滑块与滑轨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滑轨设置防尘罩内,所述滑座向外延伸有外框体,外框体与滑座之间构成适于防尘罩穿过的通孔。

采用该结构的滑轨结构,滑轨设置防尘罩内,当机械正当加工运作时,加工废料、水以及灰尘等杂物掉在防尘罩的外壁,将杂物挡在防尘罩外,不会掉进滑轨内,保持滑轨的干爽性、清洁性,避免滑轨出现生锈,挤压等现象,容易清洗,同时也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防尘罩也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当滑块正在沿滑轨滑动时,避免操作者的衣物或头发扯进滑轨,起到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之用。

进一步地,防尘罩与通孔四周侧壁互不触碰,使滑块带动滑座沿滑轨滑动时,避免出现卡死现象,保护滑座在前后滑动时的畅顺性。

所述外框体两侧固定有两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安装有滚轮,防尘罩由两侧板和顶板组成,滚轮与两侧板底端配合。

滑座前后移动时同时带动滚轮移动,且滚轮与两侧板底端相抵滚动,起到对防尘罩承托的作用,避免防尘罩长时间工作下造成下坠或弯曲变形。

所述通孔为框型状。

所述连接板上一体式延伸有支板,支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滚轮通过转动轴与第一安装孔连接;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承台的侧壁固定连接。

防尘罩两延伸末端连接有两固定框。提高防尘罩的坚固度,提高刚性,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滑轨设置防尘罩内,当机械正当加工运作时,加工废料、水以及灰尘等杂物掉在防尘罩的外壁,将杂物挡在防尘罩外,不会掉进滑轨内,保持滑轨的干爽性、清洁性,避免滑轨出现生锈,挤压等现象,容易清洗,同时也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防尘罩也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当滑块正在沿滑轨滑动时,避免操作者的衣物或头发扯进滑轨,起到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之用。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防尘罩与通孔四周侧壁互不触碰,使滑块带动滑座沿滑轨滑动时,避免出现卡死现象,保护滑座在前后滑动时的畅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板、支板、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尘罩和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带有防尘罩的滑轨结构,包括滑轨1和滑座2,滑座2通过滑块12与滑轨1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3,滑轨1设置防尘罩3内,所述滑座2向外延伸有外框体4,外框体4与滑座2之间构成适于防尘罩3穿过的通孔5。

采用该结构的滑轨1结构,滑轨1设置防尘罩3内,当机械正当加工运作时,加工废料、水以及灰尘等杂物掉在防尘罩3的外壁,将杂物挡在防尘罩3外,不会掉进滑轨1内,保持滑轨1的干爽性、清洁性,避免滑轨1出现生锈,挤压等现象,容易清洗,同时也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防尘罩3也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当滑块12正在沿滑轨1滑动时,避免操作者的衣物或头发扯进滑轨1,起到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之用。

进一步地,防尘罩3与通孔5四周侧壁互不触碰,使滑块12带动滑座2沿滑轨1滑动时,避免出现卡死现象,保护滑座2在前后滑动时的畅顺性。

所述外框体4两侧固定有两连接板6,每个连接板6上安装有滚轮7,防尘罩3由两侧板31和顶板32组成,滚轮7与两侧板31底端配合。

滑座2前后移动时同时带动滚轮7移动,且滚轮7与两侧板31底端相抵滚动,起到对防尘罩3承托的作用,避免防尘罩3长时间工作下造成下坠或弯曲变形。

所述通孔5为框型状。

所述连接板6上一体式延伸有支板61,支板6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8,滚轮7通过转动轴13与第一安装孔8连接;连接板6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9,第二安装孔9通过紧固件10与连接承台的侧壁固定连接。

防尘罩3两延伸末端连接有两固定框11。提高防尘罩3的坚固度,提高刚性,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