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水壶因其快捷、安全、便利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的关键部件之一的壶盖通常由壶盖本体、壶盖底板、壶盖扭簧、手柄支架、壶盖转轴等多个部件组成,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手动组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为此,中国发明专利CN103252635A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壶盖、瓶盖等多种组合型盖子的盖子组装设备,采用分度盘形式的合盖装置,智能控制、自动完成上下盖连接的操作,并且结合下盖输送装置、上盖输送装置、贴片输送装置、输出装置等,有序紧凑的完成了水壶盖从上料到成品输出的完整过程,完善生产自动化、提高了壶盖、瓶盖等其他组合型盖子的装配效率。
但是,上述方案只适合简单盖子的上下合盖装配,由于电水壶壶盖组件还具有壶盖扭簧、手柄支架、壶盖转轴等多个部件,因此,需要在上这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以实现电水壶壶盖组件的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电水壶壶盖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装配系统,包括通过旋转切换工位的多工位转盘,还包括:
与注塑生产线直接衔接的备料装置,包括注塑机械手、备料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备料槽尾端的导向夹具,所述注塑机械手抓取注塑生产线上注塑完成的壶盖底板和壶盖,并放置在所述备料槽内贴靠停放在所述导向夹具限定的相应定位位置上;
壶盖底板和壶盖调整装置,包括机器人、CCD视觉识别装置和壶盖底板翻转装置,所述机器人从所述定位位置上抓取壶盖底板或壶盖,并根据所述CCD视觉识别装置自动调整方向,所述壶盖底板翻转装置将调整好方向后的壶盖底板翻转180度;和
与所述多工位转盘的相应工位对应设置的多个装配装置,完成壶盖的全自动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装配系统,利用多工位转盘和对应工位设置在装配装置,实现了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装配,特别是与注塑生产线直接衔接,并且能够自动识别并调整壶盖底板和壶盖的方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工位转盘的起始工位为壶盖底板接收工位,与所述壶盖底板接收工位对应设置的装配装置包括壶盖底板输送装置,通过所述壶盖底板输送装置输送调整好的壶盖底板到壶盖底板接收工位上。实现了壶盖底板输送的自动输送,为壶盖组件的装配做好了准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起始工位的下一个工位是扭簧装配工位,对应所述扭簧装配工位设置的装配装置包括壶盖扭簧输送装置和壶盖扭簧装配装置,所述壶盖扭簧输送装置采用振动盘结构,将散乱的弹簧有序地排列好,并通过所述壶盖扭簧装配装置把上述排列好的壶盖扭簧安装在壶盖底板上。实现了壶盖扭簧的全自动装配,提高了效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扭簧装配工位的下一个工位是手柄支架装配工位,对应所述手柄支架装配工位设置的装配装置包括手柄支架输送装置和手柄支架装配装置,所述手柄支架输送装置采用振动盘结构,将散乱的手柄支架有序地排列好,并通过手柄支架装配装置把上述排列好的手柄支架装在装有壶盖扭簧的壶盖底板上。实现了手柄支架的全自动装配,提高了效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支架装配工位的下一个工位是转轴装配工位,对应所述转轴装配工位设置的装配装置包括转轴输送装置和转轴装配装置,所述转轴输送装置采用振动盘结构,将散乱的转轴有序地排列好,并通过所述转轴装配装置把上述转轴装在装有壶盖扭簧、手柄支架的壶盖底板上。实现了手柄支架的全自动装配,提高了效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轴装配工位的下一个工位是壶盖装配工位,对应所述壶盖装配工位设置的装配装置包括壶盖输送装置和壶盖装配装置,通过所述壶盖输送装置将调整好方向的壶盖输送至与壶盖底板配合的位置,所述壶盖装配装置把壶盖与壶盖底板压合在一起。实现了壶盖与壶盖底板的全自动装配,提高了效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壶盖装配工位的下一个工位是壶盖组件输出工位,对应所述壶盖组件输出工位设置的装配装置包括下料装置和组件输送槽,所述下料装置把装配好的壶盖组件输送到所述组件输送槽内。实现了壶盖组件的自动装配,提高了效率。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工位转盘包括8个工位,其中有两个工位为预留工位。使得系统具备可扩展性,方便以后增加装配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装配系统,实现了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化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壶盖组件的全自动装配系统,包括与注塑生产线直接衔接的备料装置、壶盖底板和壶盖调整装置、通过旋转切换工位的多工位转盘20以及与多工位转盘20的相应工位对应设置的多个装配装置,以完成壶盖的全自动装配。其中:
多工位转盘20具有8个连接有工位,其中工位“2”和“6”为预设工位,为日后增加装配工序做预留,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
工位“1”为壶盖底板接收工位(起始工位),用于接收待组装的壶盖底板1,接下来,工位“3”为扭簧装配工位,用于在壶盖底板1上装配壶盖扭簧,工位“4”为手柄支架装配工位,用于在壶盖底板1上装配手柄支架,工位“5”转轴装配工位,用于在壶盖底板1上装配壶盖转轴,工位“7”为壶盖装配工位,用于在壶盖底板1上装配壶盖,工位“8”为壶盖组件输出工位,用于将装配好的盒盖输出。
备料装置实现了与注塑生产线的直接衔接,包括注塑机械手、备料槽3以及设置在备料槽3尾端的导向夹具4,壶盖底板1和壶盖2在注塑生产线上注塑完成后,分别由注塑机械手抓取并放置在备料槽3内,尾端的壶盖底板1和壶盖2分别贴靠停放在导向夹具4限定的第一、第二定位位置5、6上。
壶盖底板1和壶盖调整装置,包括机器人7、CCD视觉识别装置8和壶盖底板翻转装置9,机器人7从第一定位位置5上抓取壶盖底板1,然后机器人7转动,调整壶盖底板1的方向,直至与CCD视觉识别装置8设定的方向一致后停止转动,壶盖底板1的方向调整完成后,壶盖底板翻转装置9将其翻转180度。
对应工位“1”设置有壶盖底板输送装置10,将翻转为正确的装配位置的壶盖底板1通过壶盖底板输送装置10输送到工位“1”上。
对应工位“3”(扭簧装配工位)设置有壶盖扭簧输送装置11和壶盖扭簧装配装置12,壶盖扭簧输送装置11采用振动盘结构,将散乱的弹簧有序地排列好,并通过壶盖扭簧装配装置12把上述排列好的壶盖扭簧安装在壶盖底板1上。
对应工位“4”(手柄支架装配工位)设置有手柄支架输送装置13和手柄支架装配装置14,手柄支架输送装置13也采用振动盘结构,将散乱的手柄支架有序地排列好,并通过手柄支架装配装置14把上述排列好的手柄支架装在装有壶盖扭簧的壶盖底板1上。
对应工位“5”(转轴装配工位)设置有转轴输送装置15和转轴装配装置16,转轴输送装置15采用振动盘结构,将散乱的转轴有序地排列好,并通过转轴装配装置16把上述转轴装在装有壶盖扭簧、手柄支架的壶盖底板1上。
对应工位“7”(壶盖装配工位)设置有壶盖输送装置17和壶盖装配装置18,机器人7从第二固定位置6上抓取壶盖2,然后机器人7转动,调整壶盖2的方向,直至与CCD视觉识别装置8设定的方向一致后停止转动,壶盖的方向调整完成后,通过壶盖输送装置17输送至与壶盖底板1配合的位置,壶盖装配装置18再把壶盖2与壶盖底板1压合在一起。
对应工位“8”(壶盖组件输出工位)设置有壶盖组件输送装置19,壶盖组件输送装置19包括下料装置191和组件输送槽192,下料装置191把工位8上装配好的壶盖组件输送到组件输送槽192,整个壶盖组件装配完毕。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