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撑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8844阅读:6815来源:国知局
内撑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撑夹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等领域,通常需要夹持筒形工件对其外表面进行加工。比如,通过夹具夹持玻璃筒,然后在加热玻璃筒的同时,对玻璃筒进行加压变形,使之成为保温杯等玻璃制品。此时,最佳的方式是通过夹具对筒形工件的内部进行夹持。目前,所采用的类似夹具均较为复杂,使用时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撑夹具,它具有能够较好的夹持圆筒形工件的内壁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撑夹具,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具有左右通透的内腔,该内腔中设有一能够左右移动的顶轴,该顶轴的右部具有锥形体,同时,该外筒体的右端面上设有至少3个枢轴,该些枢轴上均枢接有一支撑件,以及,枢轴位于相应的支撑件的一个侧部,支撑件的另一个侧部的内侧面和锥形体相配。

所述顶轴镙接在该内腔内。

所述支撑件均配有复位弹簧。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较好的夹持圆筒形工件的内壁。本发明的内撑夹具在使用时,仅需驱动顶轴向右移动,锥形体即会将支撑件的一侧撑开,相当于使所有支撑件的外缘共同形成圆柱体的外径增大,便于顶紧筒形工件的内壁对筒形工件进行了夹持,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内撑夹具,包括外筒体10。在使用时,该外筒体10固定于加工设备的轴上。

进一步的讲,该外筒体10具有左右通透的内腔11。该内腔11中设有一能够左右移动的顶轴20,该顶轴20的右部具有锥形体21。本实施例中,该顶轴20镙接在该内腔11中。同时,该外筒体10的右端面上设有至少3个枢轴30。显然,该些枢轴30沿左右走向。该些枢轴30上均枢接有一支撑件40。以及,枢轴30位于相应的支撑件40的一个侧部,支撑件40的另一个侧部的内侧面和锥形体21相配。比如,枢轴30位于相应的支持件40上的逆指针侧,而支撑件40的顺时针侧靠近该顶轴20的侧面顶在该顶轴20的锥形体21上。这样,一旦该顶轴20向右移动,则该些支撑件40即会绕着相应的枢轴30旋转从而支撑件40的外缘共同形成的圆柱体的直径会增大,极好的顶紧筒形工件的内壁,对筒形工件形成夹持,以便于对筒形工件的外表面或端部进行加工;反之,该顶轴20向左移动,则该些支撑件40即会绕着相应的枢轴30反向旋转从而支撑件40的外缘共同形成的圆柱体的直径会减小,便于取下工件。

优化的,支撑件40均配有复位弹簧50。比如,相邻的支撑件40之间连接有拉簧。这样,使该些支撑件40紧密的靠在该顶轴20的锥形体2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