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自动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41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自动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自动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精车连杆轴颈时需要人工操作实现夹紧和定位,但人工操作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且定位精度不高。

常规的夹紧定位装置(如图1)包括卡爪、端盖、合金垫块、定位块、定位支撑板,当精车连杆轴颈时,是将曲轴置于定位支撑板的凹槽中,卡爪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夹紧曲轴,而端盖只是起到固定液压卡爪的作用,在夹紧过程时需要周向定位,故需要人工手动旋转曲轴使其工艺基面靠紧支撑板上的定位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自动夹紧装置,可用于数控车床有旋转顶紧装置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加工曲轴连杆无自动定位装置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自动夹紧装置,包括头架、液压卡爪、合金垫块、定位块和定位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心轮、顶杆和拉簧,所述偏心轮固定在液压卡爪上,顶杆通过轴承固定在定位支撑板上,顶杆1与头架之间设有拉簧。

所述顶杆是绕轴承转动的活动杆,顶杆的其中一个曲臂端面通过蝶形弹簧与支撑块连接,该曲臂上设有与头架连接的拉簧,另一个曲臂与偏心轮接触,受偏心轮转动而运动。

所述定位支撑板是通过螺栓连接在头架上,定位块通过螺栓连接在定位支撑板上,并由定位销定位。

所述蝶形弹簧和支撑块通过螺栓连接。

工作过程:液压卡爪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夹紧曲轴,由于液压卡爪的夹紧动作,偏心轮也随之旋转,并推动顶杆旋转,使得顶杆的另一端向上转动,即当顶杆旋转时支撑块和蝶形弹簧也会随着旋转,支撑块接触到曲轴定位基面时还受到向上的力,此时蝶形弹簧发生变形将压力传递给支撑块,从而实现顶紧;当液压卡爪松开时,偏心轮反向旋转,顶杆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紧跟偏心轮恢复原位,从而起到了自动顶紧和松开的目的。

传统的结构是没有顶紧装置(顶杆),操作是当夹紧曲轴时只有轴向定位而没有周向定位,而周向定位只能靠人用手推动曲轴旋转以至于定位基面靠紧定位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液压卡爪的端盖改制成偏心轮结构提供动力,并设计顶杆用于直接支撑工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顶紧定位,不再需要人工手动定位。本实用新型无需专门的动力源(如油泵电机),只需要利用液压卡爪旋转作为动力源,不但实现了自动夹紧和松开的目的,而且杜绝了人为手工操作的不可靠性,提高了定位的精度。由于该机构采用纯机械机构,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数控车床内,适用于有旋转的机构场合,尤其适用于靠手动操作但是要求较高的场合。对精车连杆轴颈时能够自动顶紧,排除定位时人工操作的不可控因素,提高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夹紧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夹紧装置在夹紧曲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夹紧装置恢复原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杆,2-偏心轮,3-液压卡爪,4-合金垫块,5-定位块,6-定位支撑板,7-轴承,8-蝶形弹簧,9-支撑块,10-拉簧,11-头架,12-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提高定位精度的自动夹紧装置包括头架11、液压卡爪3、合金垫块4、定位块5和定位支撑板6,还包括偏心轮2、顶杆1和拉簧10,所述偏心轮2固定在液压卡爪3上,顶杆1通过轴承7固定在定位支撑板6上,顶杆1与头架11之间设有拉簧10;所述顶杆1是绕轴承7转动的活动杆,顶杆1的其中一个曲臂端面通过蝶形弹簧8与支撑块9连接,该曲臂上设有与头架11连接的拉簧10,另一个曲臂与偏心轮2接触,受偏心轮2转动而运动;定位支撑板6是通过螺栓连接在头架11上,定位块5通过螺栓连接在定位支撑板6上,并由定位销定位;蝶形弹簧8和支撑块9通过螺栓连接。

工作过程:液压卡爪3在液压动力的作用下夹紧曲轴12,由于液压卡爪3的夹紧动作,偏心轮2也随之旋转,并推动顶杆1旋转,使得顶杆1的另一端向上转动,即当顶杆1旋转时支撑块9和蝶形弹簧8也会随着旋转,支撑块9接触到曲轴12定位基面时还受到向上的力,此时蝶形弹簧8发生变形将压力传递给支撑块9,从而实现顶紧;当液压卡爪3松开时,偏心轮2反向旋转,顶杆1在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紧跟偏心轮2恢复原位,从而起到了自动顶紧和松开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