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弯辊压行业,具体涉及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
背景技术:
在辊压折弯操作时,在现有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中,随着折弯角度越大,斜轮相对于工件的线速度越高,较容易造成工件表面的损伤。目前常用的解决方式为对工件折弯后进行后处理,采取喷塑等方案,但这种处理方式不环保、并且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一些表面质量有要求的工件,在折弯过程中对表面损伤后很难恢复,故需提供一种新的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在折弯操作中不损伤工件表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包括主动轴、中心轮、轴承和斜轮;所述中心轮为中心设置有主动轴连接孔的空心轴,在空心轴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凸起,在矩形凸起的外圆设置有端面倒角为α的台阶,在空心轴的另一端为阶梯轴部,在阶梯轴部外圆设置有外径与轴承内径相匹配的中端轴径;所述斜轮为其中一个端面为锥面的空心轮,其空心内径与轴承外径相匹配,其锥面的斜角β与中心轮矩形凸起外圆上台阶的倒角α相匹配;所述斜轮通过轴承套装在中心轮阶梯轴部中端轴径处,所述斜轮端面还设置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的内径及深度与所述中心轮矩形凸起的大端外径及厚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轮套装在主动轴上且与主动轴通过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轮内孔中部设置有退刀槽。
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在加工折弯角度较大的工件时,通过中心轮带动工件与斜轮一同旋转而不产生相对运动,能够有效的保护工件的表面,防止斜轮对工件表面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中心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中心轮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斜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轮、(11)中心轮矩形凸起的大端外径、(12)中心轮阶梯轴部中端轴径、(13)中心轮退刀槽、(2)斜轮、(21)斜轮端面中空部、(22)斜轮锥面、(3)工件定位件、(4)工件、(5)键、(6)主动轴、(7)轴承、α为中心轮矩形凸起的外圆与端面的倒角、β为斜轮锥面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详细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中心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中心轮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斜轮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包括主动轴(6)、中心轮(1)和斜轮(2);所述中心轮(1)为中心设置有主动轴连接孔的空心轴,在空心轴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凸起,在矩形凸起的外圆设置有端面倒角为α的台阶,在空心轴的另一端为阶梯轴部,在阶梯轴部外圆设置有外径与轴承(7)内径相匹配的中端轴径(12);所述斜轮(2)为其中一个端面为锥面的空心轮,其空心内径与轴承(7)外径相匹配,为了保证工件(4)在折弯过程中顺利平稳,其斜轮锥面的斜角β与中心轮矩形凸起外圆上台阶的倒角α相匹配;所述斜轮(2)通过轴承(7)套装在中心轮阶梯轴部中端轴径(12)处,所述斜轮(2)端面还设置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的内径及深度与所述中心轮矩形凸起的大端外径(11)及厚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冷弯辊压折弯下滚轮机构在具体工作时,中心轮(1)在随着主动轴旋转,工件(4)在中心轮的带动下移动,通过定位件(3)及中心轮(1)的共同作用被折弯。由于轴承的作用,斜轮(2)不会跟着中心轮(1)一起旋转,而是随工件(4)的移动而旋装,即斜轮(2)与工件(4)之间没有相对移动,故能够有效保护工件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轮(1)与主动轴(6)通过键(5)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中心轮内孔的加工,所述中心轮内孔中部设置有退刀槽(13)。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