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轧机后过渡辊道托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938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运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轧机过渡辊道托槽。



背景技术:

PQF作为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当荒管从连轧机轧出、未完全脱离连轧机前,荒管必须进入脱管机实现脱棒,完成芯棒从荒管中被抽出的过程,连轧机与脱管机之间的荒管运输辊道与托槽通常被称为过渡辊道。荒管尾部都包含一个尾三角,其尺寸轮廓往往大于荒管直径,在荒管运送过程中,尾三角部分常常与托槽底面发生接触,将荒管顶高,偏离轧制线,使荒管发生弹跳,造成荒管与运送辊发生碰撞,在荒管表面形成撞凹,降低荒管表面质量,严重时造成荒管报废,同时还会将引起未完全脱离的芯棒偏离轧制线,极易使芯棒与轧辊表面发生碰撞,造成芯棒的损伤。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能够针对荒管尾三角、避免发生接触碰撞造成荒管以及芯棒损伤的运送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连轧机后过渡辊道托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连轧机后过渡辊道托槽,包括托槽板与导向侧板;托槽板包括荒管托板与尾三角托板;尾三角托板的两端高于尾三角托板的中部;荒管托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连接于尾三角托板的上部两侧;导向侧板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倾斜连接于两个荒管托板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连轧机后过渡辊道托槽,由托槽板与导向侧板组成,其中托槽板由荒管托板与尾三角托板组成,尾三角托板的两端设计为高于尾三角托板的中部高度,配合连接于尾三角托板上部两侧的两个荒管托板,托槽板整体形成一个中间带有凹槽的凹形;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向侧板也设计为两个,分别倾斜连接于两个荒管托板上端,在起到导向作用时,还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尾三角托板的两端等高,并且尾三角托板的竖直截面的上表面为钝角状或劣弧状。

作为优选,荒管托板对称连接于尾三角托板的上部两侧;导向侧板相互对称连接于两个荒管托板的上端,并且导向侧板与竖直水平的夹角为5~10°。

本实用新型中尾三角托板的两端等高,即尾三角托板的左右两端关于尾三角托板的中间竖直面对称,相对应地,尾三角托板竖直截面的上表面可设计为钝角状,也可设计为劣弧状,并且荒管托板对称连接在尾三角托板上部两侧,该结构使得荒管能够在左右对称的尾三角托板的作用下保持位于两块荒管托板的中部,进一步保证荒管尾三角的一个尾鳍能够朝下位于两个荒管托板与尾三角托板形成的凹槽中,避免其与托槽板表面发生接触,防止荒管由于发生弹跳,而导致其发生碰撞,表面撞凹。本实用新型中导向侧板与竖直平面的夹角设计为5~10°,该角度能够使导向侧板在具有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具有缓冲限位作用,使得荒管始终位于两个导向侧板之间。

作为优选,荒管托板、尾三角托板以及导向侧板通过焊接相连。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荒管托板、尾三角托板以及导向侧板可通过焊接相连接;并且如果需要本实用新型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还能够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中的各部件还可通过插接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保证荒管在通过本实用时,两侧荒管托板能够对其进行支撑,同时荒管尾三角的尾鳍不会发生接触碰撞,避免将荒管顶高,偏离轧制线,保证顺利咬入,提高荒管质量与生产成材率,减少芯棒损伤,降低荒管制造成本;并且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导向侧板1、荒管托板2、尾三角托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连轧机后过渡辊道托槽,包括托槽板与导向侧板1。

托槽板包括荒管托板2与尾三角托板3;尾三角托板3的竖直截面的上表面为劣弧状,尾三角托板3的两端等高,且高于尾三角托板3的中部;荒管托板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连接于尾三角托板3的上部两侧。

导向侧板1的数量也为两个,相互对称连接于两个荒管托板2的上端,并且导向侧板1与竖直线的夹角为5~10°。

以上荒管托板2、尾三角托板3以及导向侧板1通过焊接相连。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