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6273阅读:50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山地光伏项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支架安装时,立柱装入混凝土灌注地桩套管后,使用定位螺栓固定,整组支架安装完成后,尺寸确认无误,预埋地桩地上部分预留的对穿孔与立柱预留对穿孔用对穿螺栓紧固固定。由于支架立柱机制对穿孔间距为固定间距,在山地光伏项目这种地势复杂的环境中,为保证组件安装角度一致,支架需要根据地形调整安装高度,支架立柱采用成品机制孔不能完全适应现场要求,预埋地桩的预留对穿孔与立柱预留对穿孔位置大部分无法吻合,70%以上需要现场重新加工立柱的对穿孔。常规使用传统的手电钻加人工方式,最少需3人一组,轮流施工。因立柱为热镀锌件加之壁厚尺寸较厚,且工人因现场施工条件制约,体力付出较大,手电钻磨损严重,每天能完成的工作量约40个孔。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在于手电钻在施工中为横向打孔,相对垂直打孔推力减弱太多。由于空间受限,工人打孔采用下蹲或匍匐施工,手电钻钻头受到的推力更少,因此急需研制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该装置采用局部改造的手枪钻与装置配合,达到为立柱开孔省工省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包括支架立柱、操作平台、手枪钻、操作杠杆、预埋套管,所述支架立柱垂直固定于预埋套管内,所述操作平台一端留挂钩,操作时将操作平台水平固定于预埋套管内,所述操作平台底部设有开孔,所述操作杠杆插入操作平台底部的开孔以推动手枪钻前进。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操作杠杆为钢制方管,长度为50cm,壁厚不小于2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手枪钻与所述操作杠杆接触位置铆接C型钢块,防止操作杠杆操作时手枪钻位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制作为弧形,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手电钻位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底部每隔3cm开孔。

经现场实际测试,使用此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后,工人由原来的3人一组减至2人一组,打孔数量由原来的每天每组40个左右提升至每组300个左右,效率提升明显,且工人疲劳度明显减轻,电钻磨损明显减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根据杠杆原理使手电钻受到的推力放大数倍,且工人无需手持电钻,只需稍加控制电钻角度即可;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具有简单,轻便,灵活,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通过工程实地使用统计,起到减少劳动力三分之一,打孔效率提高7倍的效果,且工人疲劳度明显减轻,电钻磨损明显减少,可以为山地光伏项目安装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整体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中操作平台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1为自然地坪,2为支架立柱,3为预埋套管,4为手枪钻,5为操作杠杆,6为操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一种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包括支架立柱2、操作平台6、手枪钻4、操作杠杆5、预埋套管3,所述支架立柱2垂直固定于预埋套管3内,所述操作平台6一端留挂钩,操作时将操作平台6水平固定于预埋套管3内,所述操作平台6底部设有开孔,所述操作杠杆5插入操作平台6底部的开孔以推动手枪钻4前进。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操作杠杆5为钢制方管,长度为50cm,壁厚不小于2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手枪钻4与所述操作杠杆5接触位置铆接C型钢块,防止操作杠杆5操作时手枪钻4位移。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3,所述操作平台6制作为弧形,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手电钻4位移。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所述操作平台6底部每隔3cm开孔。

使用时,将预埋套管3预埋在自然地坪1,将支架立柱2垂直固定于预埋套管3内,将操作平台6留挂钩的一端挂至预埋套管3内,操作平台6底部可垫土调整至使用高度,手枪钻4就位,将操作杠杆5推入手枪钻4后端C型钢位置,向前推动操作杠杆5,同时按下手枪钻4的电源按钮。

经现场实际测试,使用此山地光伏支架立柱对穿螺栓开孔装置后,工人由原来的3人一组减至2人一组,打孔数量由原来的每天每组40个左右提升至每组300个左右,效率提升明显,且工人疲劳度明显减轻,电钻磨损明显减少。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