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部件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550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螺纹部件组装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螺纹部件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螺纹件如螺栓和螺母之间的的组装配合是工业上常见且重要的配合关系,传统的螺纹配合过程通过人工人力将两个螺纹匹配的螺纹件相对拧转而完成螺纹件之间的配合过程,耗费大量人力的同时,其工作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螺纹配合工作效率不高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螺纹部件组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螺纹部件组装设备,其用于实现已初步配合的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之间的最终配合,该设备包括控制组件和电动组件,控制组件与电动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动组件实现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之间的螺纹配合;所述电动组件包括电机和旋转部,所述电机带动旋转部旋转,旋转部与第一螺纹件接触并带动第一螺纹件相对第二螺纹件旋转以完成第一螺纹件与第二螺纹件的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电机和所述旋转部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包括摩擦头,所述摩擦头的结构尺寸与第一螺纹件的结构尺寸相匹配,在所述摩擦头上形成有一摩擦面,所述摩擦面与第一螺纹件相接触,所述摩擦面为一非光滑面。

优选地,所述旋转部进一步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和摩擦头一体形成,所述电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电机轴和套管,所述套管一端通过螺纹配合与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另一端通过螺纹配合与锁紧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为高转速低扭矩直流电机。

优选地,该螺纹部件组装设备进一步包括配合组件,所述配合组件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笼盖在旋转部周围,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观察孔。

优选地,所述保护壳为圆筒状,所述保护件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保护壳相接触的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配合组件进一步包括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螺纹配合时前进或后退的方向上所述限位开关检测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的配合程度并给出提醒。

优选地,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定位柱和定位槽,所述定位柱设置在保护件远离旋转部的一侧,在所述定位柱上开设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轴线与旋转部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控制装置和急停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控制箱及急停装置与电动组件电连接以控制电动组件的运转,所述控制装置和急停装置分离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部件组装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控制组件和电动组件,控制组件控制电动组件以实现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之间的螺纹配合,电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固定相连的旋转部,电机带动旋转部旋转,第一螺纹件与旋转部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跟随旋转部一起旋转,且是相对第二螺纹件旋转完成螺纹配合。该螺纹配合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螺纹配合过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配合组件对螺纹件的定位,使两螺纹件之间,螺纹件和旋转部之间精确定位,保证配合过程的高效率。电机与旋转部为可拆卸连接,根据实际需要,对应不同的螺纹件可跟换不同形状的旋转部,节省了所需的电机的数量,同时节省了搬运螺纹件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螺纹部件组装设备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纹部件组装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动组件和配合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螺纹件待装配示意图。

图7是螺纹件装配后示意图。

图8是配合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保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位置限定词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纹部件组装设备10,该螺纹部件组装设备10用于实现两个螺纹件即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之间的螺纹配合,将两个初步配合的螺纹件快速的完成最后的组装,节省两个螺纹件之间完成螺纹配合所需的时间。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既可为如螺栓、螺柱、螺钉、带外螺纹的圆管等各种带外螺纹的部件,也可为内螺纹部件如螺母等,条件是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必须一个是外螺纹另一个是内螺纹且外螺纹和内螺纹相匹配。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螺纹部件组装设备10包括机架11、控制组件12和电动组件13及配合组件14。控制组件12、电动组件13及配合组件14均安装在机架11上,机架11对控制组件12和电动组件13起支撑及固定作用。控制组件12与电动组件13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动组件13实现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之间的螺纹配合。控制组件12包括控制箱121、控制装置122和急停装置123。控制箱12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装置122设置于控制箱121上并与控制箱121内的控制电路电性相连,通过控制装置122可对电动组件13实现开关机、转速调整等操作。急停装置123与电动组件13电连接,用于紧急情况下控制电动组件13停机,急停装置123设置于机架11上与控制装置122分离设置且远离控制装置122处,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电动组件13给整个螺纹配合过程提供动力,具体组装过程如下:先将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进行部分螺纹配合,使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连在一起,也即对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进行初步装配。此处的初步装配可以由操作工完成。然后通过配合组件14的定位导向作用,使第一螺纹件与电动组件13相接触,电动组件13带动第一螺纹件旋转,使之与第二螺纹件形成相对运动完成最后组装。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完成螺纹配合的条件是第一螺纹件或第二螺纹件旋转到螺纹部分的尽头,此时拉出第二螺纹件,则与第二螺纹件完成配合的第一螺纹件跟随第二螺纹件被取出。

机架11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盖板111、若干支撑件112和底板113。支撑件112设置于盖板111和底板113之间,与盖板111和底板113均为面接触用于支撑盖板111和底板113,并使盖板111和底板113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电动组件13的容置空间。盖板111和底板113均为规则的长方体形状,在盖板111和底板113上开设安装孔,用于固定安装支撑件112。控制箱121安装在盖板111上,便于用户操控。电动组件13及配合组件14均设置在底板113上,减少电动组件13动作时震动产生的影响。可以理解,机架11自身结构及控制组件12、电动组件13、配合组件14在机架11上的位置视实际需要可进行调整,如可将支撑件112和盖板111换成一罩子,用以罩住电动组件13,以使电动组件13得到更好的封装。

请一并参阅图3-图5,电动组件13包括电机131、套管132、旋转部133及第一底板134。电机131通过第一底板134与底板113固定连接,通过套管132与旋转部133可拆卸相连,旋转部133为可更换结构,可以根据跟其配合的第一螺纹件形状结构进行更换,以与第一螺纹件匹配。电机131包括电机轴1311,套管132包括一体形成的两端,即电机端1322和锁紧端1321,并且电机端1322和锁紧端1321的端面上都开设贯穿端面的容置孔,并且电机端1322和锁紧端1321的管壁上都开设若干固定孔1323。电机端1322通过其对应端面的容置孔穿套在电机轴1311上,并通过固定孔1323实现与电机轴1311固定连接。锁紧端1321用于穿套旋转部133。

旋转部133包括摩擦头1331和锁紧件1332,摩擦头1331和锁紧件1332一体形成。锁紧件1332伸入套管132的锁紧端1321的容置孔中,并通过固定孔1323与套管132进行紧固。

电机131旋转时通过电机轴1311带动旋转部133旋转。摩擦头1331远离电机131的面与第一螺纹件相接触,将这个接触面定义为摩擦面,该摩擦面是一个粗糙的平面,摩擦面与第一螺纹件相接触,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一螺纹件旋转,并且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形成相对运动,通过螺纹配合关系,使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快速完成组装工序。优选的,所述电机131使用高转速低扭矩直流电机,其高转速的特点使旋转部133高速旋转,带动与之相接触的第一螺纹件也高速旋转,节省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组装配合所用时间;其低扭矩的特点使与旋转部133相接触的第一螺纹件受力不会过大,当第一螺纹件或第二螺纹件旋转到螺纹部分尽头时,不会因为受到旋转部133旋转速度过大造成第一螺纹件或第二螺纹件的螺纹损坏。

根据实际需要,旋转部133的结构可做多种变形,以与第一螺纹件的形状结构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的摩擦面为一带纹理的粗糙的圆形平面,该圆形摩擦面的半径与第一螺纹件的半径相同或大于第一螺纹件半径,以更好地带动第一螺纹件旋转。

作为一个变形实施例,摩擦面可为一圆弧面,适用于接触带弧面的第一螺纹件。

作为另一个变形实施例,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工件即带内螺纹的螺帽151和带外螺纹的圆管152进行说明。也即第一螺纹件是带内螺纹的螺帽151,第二螺纹件为带外螺纹的圆管152。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部133的摩擦头1331部分为一中空圆柱体,形成一内腔,摩擦头1331的中空部分的直径大于圆管152的直径且内腔深度与圆管152螺纹长度一致或者大于圆管152的螺纹长度,圆管152可伸入摩擦头1331的中空部分。摩擦头1331的摩擦面的结构尺寸与螺帽151所形成的接触面的结构尺寸相匹配。在螺纹配合过程中,螺帽151与摩擦头1331的摩擦面相接触,旋转部133带动螺帽151相对圆管152高速旋转,圆管152不旋转,在螺纹的配合作用下,圆管152向旋转部133所在位置运动,至圆管152与螺帽151螺纹配合到尽头不再相对运动,螺纹配合即完成。配合后的结构如图7所示。

可以理解,旋转部133的摩擦头1331可以为实体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带内腔的结构,该圆柱体的内腔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等多种结构,以满足不同第一螺纹件的需求。同时,摩擦头1331的与第一螺纹件的相接触的摩擦面可以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等多种结构,同时尺寸根据第一螺纹件的实际需求做改动。即旋转部133的结构尺寸与第一螺纹件的结构尺寸相匹配。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配合组件14包括保护件141、限位件142及定位件143。保护件141包括保护壳1411、观察孔1412、第二底板1413和第二支撑件1414。保护壳1411笼盖在旋转部133的四周以将旋转部133与外部环境隔离,避免旋转部133带动第一螺纹件旋转时,第一螺纹件或旋转部133可能意外松脱造成的伤害。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壳1411为一中空的圆筒形,在保护壳1411的侧面开设有一观察孔1412,以便观察第一螺纹件与旋转部133的之间的接触情况。保护件141通过第二底板1413与底板113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板141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件1414,通过第二支撑件1414可调整保护壳1411的高度,同时第二支撑件1414与壳体1411相接触的面是一个弧形面,使得第二支撑件1414与壳体1411接触更为牢固。在保护壳1411的一端开设伸入孔,供第一螺纹件伸入保护件141形成的腔体内与旋转部133相接触。伸入孔的大小及形状视伸入的第一螺纹件的大小可进行调整。可以理解,保护件141的形状及大小可根据旋转部133的形状及大小进行调整,以可同时容纳旋转部133和第一螺纹件且不影响旋转部133和第一螺纹件的配合过程为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实施例,在旋转部133足够小和短的情况下,保护件141将不便安装,可省略。

请一并参阅图10,限位件142用于检测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的配合程度并给出提醒。限位件142设置于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进行螺纹配合的时前进或后退的方向上。限位件142包括第三底板1421、第三支撑件1422和限位开关1423。第三底板1421与底板113固定相连,第三支撑件1422与第三底板1421固定相连,限位开关1423设置在第三支撑件1422上,限位开关1423通过观察孔1412伸入保护壳1411内并与控制箱121电连接。根据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所需进行螺纹配合的程度设置限位开关1423在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螺纹配合时前进方向的位置。当第二螺纹件与第一螺纹件进行螺纹配合并触及限位开关1423时,限位开关1423可发出提醒,该提醒可以是发出警报声也可以是信号灯指示,说明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已经配合完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实施例,限位开关1423可省略。

请一并参阅图11,定位件143包括第四底板1431、第四支撑件1432,定位件143通过第四底板1431与底板113固定连接,第四支撑件1432与第四底板1431固定连接,在第四支撑件1432上开设有一与第二螺纹件结构尺寸相匹配的定位槽1433,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433为一弧形槽,可以与管状类的第二螺纹件相匹配。定位槽1433的中心轴线与旋转部13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进行螺纹配合时,可以手持将已经初步配合好的第一螺纹件与第二螺纹件容置于定位槽1433时,此时第二螺纹件的中心轴线与旋转部133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沿该轴线将第一螺纹件与第二螺纹件向摩擦头1311方向推进,使第一螺纹件与摩擦头1311相接触完成螺纹配合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螺纹部件组装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机架上设置控制组件和电动组件,控制组件控制电动组件以实现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之间的螺纹配合,电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固定相连的旋转部,电机带动旋转部旋转,第一螺纹件与旋转部接触,在摩擦力作用下跟随旋转部一起旋转,且是相对第二螺纹件旋转完成螺纹配合。该螺纹配合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人工螺纹配合过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配合组件对螺纹件的定位,使两螺纹件之间,螺纹件和旋转部之间精确定位,保证配合过程的高效率。电机与旋转部为可拆卸连接,根据实际需要,对应不同的螺纹件可跟换不同形状的旋转部,节省了所需的电机的数量,同时节省了搬运螺纹件的人力物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