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814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递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铁塔通常采用焊接方式装置完成,电力铁塔由于体积大,长度较长,在焊接过程中,不便于运载和递送。现有技术中,在电力铁塔焊接时,往往采用焊接机移动,电力铁塔固定的方式进行焊接。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频繁的移动焊接机,不仅操作复杂、效率低,由于要频繁扯动焊接机的电线,也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问题中的不足,以实现焊接机不动,而移动电力铁塔的方式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以解决电力铁塔在焊接过程中不便于递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对中限位机构、运载框架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驱动电机和行走轮,所述的行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的下方,所述的行走轮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前端和后端的两侧底部,所述行走轮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的轨道上;所述的轨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行走驱动电机和行走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对中限位机构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上,所述的对中限位机构包括对中底座、对中驱动电机、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和对中夹板,所述的对中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上,对中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的对中底座上设有滑槽;

所述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对中底座的两端,所述的蜗杆位于所述的凹槽下方;所述的蜗轮对称的安装在所述蜗杆的两端;所述对中夹板的外端与所述蜗轮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对中夹板的底端可滑动的套装在所述的滑槽内;所述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对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控制器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行走驱动电机电连接、对中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的行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前端的下方,行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行走轮的前轮连接,用于驱动行走轮的前轮。

所述的对中限位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的前端和后端的上方。

所述的运载框架采用矩形框架结构,所述运载框架的横向方向上,安装有多个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电力铁塔焊接过程中的方便递送;本实用新型中的对中限位机构能够实现对不同粗细电力铁塔的夹持,并方便电力铁塔在运载框架上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2.轨道;81.运载框架;82.行走驱动电机;83.行走轮;84.对中底座;85.对中驱动电机;86.蜗轮;87.蜗杆;88.对中夹板;8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用于电力铁塔焊接时,对电力铁塔进行夹持并运载递送电力铁塔,移动电力铁塔的过程中使其被焊接枪焊接。以实现电力铁塔缝隙的逐步移动焊接。

一种对中夹紧式电力塔管焊接用递送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对中限位机构、运载框架81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行走机构为本装置提供动力,带动本装置的移动,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驱动电机82、行走传动机构、行走轮83,所述的行走驱动电机82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81前端中间的下方,所述的行走轮83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81前端和后端的两侧底部,所述行走轮83的下端安装在地面的导轨上;所述行走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与行走驱动电机8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行走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行走轮83的转轴连接,即行走驱动电机82通过行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行走轮83转动。

所述的运载框架81采用矩形框架结构,所述运载框架的横向方向上,设有若干横梁,所述的横梁用于增强运载框架81的强度。

所述的对中限位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81的前端和后端的上方,在前后两个方向上对电力铁塔进行夹持,提高夹持的可靠性,使电力铁塔固定在所述的运载框架81上,又方便电力铁塔在运载框架81上的拆装。所述的对中限位机构包括对中底座84、对中驱动电机85、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和对中夹板88,所述的对中底座84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载框架81上,对中底座84用于安装对中限位机构的其它装置,对中底座84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的对中底座84上设有滑槽89,所述的滑槽89用于安装所述的对中夹板88;

所述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86和蜗杆87,所述对中底座84的两端设有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87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对中底座84的两端的安装座上,所述的蜗杆87位于所述凹槽的下方;所述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86对称的安装在所述蜗杆87的两端;所述的对中夹板88的外端与所述蜗轮86的内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对中夹板88的底端可滑动的套装在所述对中底座84的底板的滑槽89内;所述对中双蜗轮蜗杆机构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对中驱动电机8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当需要采用对中限位机构对电力铁塔进行夹持时,启动对中驱动电机85,对中驱动电机85将带动蜗轮86沿蜗杆87向内运动,进而带动对中夹板88沿滑槽89向内运动,直到对电力铁塔夹紧;当需要对中限位机构对电力铁塔放开时,启动对中驱动电机85,对中驱动电机85反向转动带动蜗轮86沿蜗杆87向外运动,进而带动对中夹板88沿滑槽89向外运动,直到松开对电力铁塔的夹持。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控制器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的控制器采用PLC,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行走机构的行走驱动电机82电连接、对中限位机构的对中驱动电机85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需要被焊接的电力铁塔放置在运载框架81上,采用控制系统开启对中驱动电机85使对中限位机构夹紧电力铁塔;采用控制系统开启行走驱动电机82带动行走轮83沿所述的轨道2移动,电力铁塔初步移动至焊接装置处进行焊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