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对刀实现两次卧铣拨叉叉口任一侧面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572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对刀实现两次卧铣拨叉叉口任一侧面的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次对刀实现两次卧铣拨叉叉口任一侧面的夹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拨叉的零件图,拨叉叉口的两侧面对拨叉内孔的轴心有一定的垂直度要求,并且拨叉叉口的公差很小,在加工时一般都要用双面铣床加工,但是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没有双面铣床,只能采用普通铣床加工,而普通铣床加工拨叉侧面时很麻烦,因为要多次对刀,所以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普通体铣床上可以通过一次对刀实现两次卧铣拨叉叉口任一侧面的夹具,以减少对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对刀实现两次卧铣拨叉叉口任一侧面的夹具,包括夹具体,所述夹具体上设有定位装置和夹紧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座、定位支座上端的圆柱销以及定位推板,所述圆柱销与定位支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推板为中部设有腰形孔的平板状结构,所述定位推板通过腰形孔套设在圆柱销上;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双头螺柱、开口垫片以及六角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推板以两侧宽边的中心线为二等分线均分成两个半部,且其中一个半部的端面高于另一个半部。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销上设有与双头螺柱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体上设有六角头支承。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座与夹具体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在对拨叉叉口的任一侧面铣削时,一次对刀就可以进行两次铣削,减少了对刀次数,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拨叉零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1-1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拨叉零件装配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左视图;

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夹具体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定位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中:夹具体1;定位支座2;圆柱销3;拨叉4;六角头支承5;双头螺柱6;六角螺母7;开口垫片8;定位推板9;左侧面11;右侧面12;左半部13;右半部1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为拨叉4的零件图,拨叉叉口的两侧面,即图2中的左侧面11和右侧面12对拨叉内孔的轴线有一定的垂直度要求,为了在普通铣床上,只进行一次对刀就能实现两次卧铣拨叉叉口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本设计提供了一种针对此拨叉零件的专用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夹具体1,如图8-图9所示,夹具体1为平板状结构,两侧设有座耳用以固定,所述夹具体1上设有对拨叉4起定位和夹紧作用的定位装置和夹紧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座2、圆柱销3和定位推板9,所述定位支座2底部设有四个通孔,可用螺栓螺母及垫片固定于夹具体1上,所述圆柱销3位于定位支座2上端且与定位支座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定位推板9的结构参见图10-图11,定位推板9为中部设有腰形孔的平板状结构,且定位推板9通过腰形孔套设在定位支座2的圆柱销3上,将拨叉工件的内孔穿过圆柱销3后放置在定位推板9上,定位推板9与圆柱销3的配合限制工件的五个自由度,圆柱销3限制工件的2个自由度,定位推板9限制工件的3个自由度,定位推板9以两侧宽边的中心线为二等分线均分成左半部13和右半部14,左半部13的端面比右半部14高出第二次要铣去材料的距离;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双头螺柱6、开口垫片8以及六角螺母7,圆柱销3上设有螺纹孔,用来与双头螺柱6配合,再通过六角螺母7和开口垫片8实现对拨叉工件的夹紧;所述夹具体1上还设有六角头支承5。

卧铣其中一个拨叉侧面时,如卧铣左侧面,推动定位推板9,将图10中定位推板9的右半部14(即端面低的一侧)与圆柱销3配合,将工件内孔穿过圆柱销3后放置在定位推板9上,调节螺母以调整六角头支承5,使工件处于适当的位置,然后安放开口垫片8,最后拧紧六角螺母7,机床对刀后使用铣刀进行第一次粗铣左侧面,铣完之后松开六角螺母7,托住工件,铣刀在Z方向的高度保持不变,将定位推板9推到左半部13(即端面高的一侧)与圆柱销3配合,再次调节六角头支承5,最后拧紧六角螺母7,此时,因定位推板9的端面升高导致叉口的左侧面高出铣刀底面的距离即是第二次需要铣去的高度,继续使用铣刀对左侧面进行第二次精铣加工,卧铣右侧面时,与上述过程一样,此处不再赘述,在铣拨叉侧面的时候,只对了一次刀就可以进行两次铣削,减少了对刀次数,提高了加工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