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及其设计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948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刀具的刀杆设计成7字型,刀杆与零件颈孔的单边间隙为△=0.3~0.4mm;

(2)将刀杆的前段杆身的横截面设计成椭圆形或者类椭圆形以能够通过颈孔,前段杆身的背面圆弧半径为R1= d/2-△,前段杆身的正面圆弧半径为R2= d/2-△,其中d为零件颈孔的直径;

(3)在刀杆的头部正面设计前后两个刀片安装位置,分别安装前刀片和后刀片,前刀片的后倾角和后刀片的前倾角均为α=2~3°,两个刀片的刀尖与刀杆背面的距离均为L=d-2△;两个刀片的刀尖之间的距离为h1≥l1+2mm,其中l1为零件反面圆孔的加工深度;后刀片的刀尖与前段杆身的椭圆止端之间的距离为H=h+(2~3mm),其中h为零件正面圆孔的底面与反面圆孔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两个刀片采用固定式刀片或者可转位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将刀杆的前段杆身再分成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的背面与正面相交于两边形成尖状,后半段的背面与正面不相交,前半段的正面与后半段的正面平齐,前半段的背面与后半段的背面不平齐,后半段比前半段厚以使前段杆身的结构强度更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零件两侧同心圆孔之间的颈孔结构再行设计后半段,使后半段的形状、尺寸与颈孔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根据数控车床上的刀架结构再行设计刀杆的后段杆身,使后段杆身的形状、尺寸与刀架相适应。

6.一种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7字型刀杆,所述刀杆与零件颈孔的单边间隙为△=0.3~0.4mm;该刀杆包含:

一头部,其正面设置有前后两个刀片安装位置,用于安装两个刀片;

一前段杆身,其横截面呈椭圆形或者类椭圆形以能够通过零件颈孔,其背面的圆弧半径为R1= d/2-△,其正面的圆弧半径为R2= d/2-△,其中d为零件颈孔的直径;以及

一后段杆身,供数控车床上的刀架夹持用,其形状和尺寸与刀架结构相适应;

一前刀片和一后刀片,分别安装在前后两个刀片安装位置上;所述前刀片的后倾角和后刀片的前倾角均为α=2~3°,两个刀片的刀尖与刀杆背面的距离均为L=d-2△;两个刀片的刀尖之间的距离为h1≥l1+2mm,其中l1为零件反面圆孔的加工深度;后刀片的刀尖与前段杆身的椭圆止端之间的距离为H=h+(2~3mm),其中h为零件正面圆孔的底面与反面圆孔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刀片为固定式刀片或者可转位刀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用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杆身分成前半段和后半段,所述前半段的背面与正面相交于两边形成尖状,所述后半段的背面与正面不相交,所述前半段的正面与后半段的正面平齐,所述前半段的背面与后半段的背面不平齐,所述后半段比前半段厚,所述后半段的形状和尺寸与零件颈孔结构相适应。

9.一种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6的刀具,并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正面圆孔时,刀杆按常规方法径向进刀、轴向前进走刀,使前刀片的刀尖按照正面圆孔的形状加工;

(2)正面圆孔加工完成后,刀杆先径向退让至避开颈孔阻挡部的位置,然后轴向前移进入颈孔;在进入反面圆孔前,刀杆再径向退让至避开颈孔阻挡部的位置,然后轴向前移进入反面圆孔加工区域;

(3)加工反面圆孔时,刀杆径向进刀、轴向后退走刀,使后刀片的刀尖按照反面圆孔的形状加工;

(4)反面圆孔加工完成后,刀杆先径向退让至避开颈孔阻挡部的位置,然后轴向后移退入颈孔;在退入正面圆孔前,刀杆再径向退让至避开颈孔阻挡部的位置,然后轴向后移退出正面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侧同心圆孔一次装夹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3)的两个刀片刀尖的切削刃按照数控车床的编程控制,进给分步切削,分别加工正反两侧的同心圆孔,在圆孔不受外力夹紧变形的情况下保证同心度误差值为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