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坯的锻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6770阅读:3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坯的锻造方法与流程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造工艺技术,属于大型锻件开坯的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电以及火电重型设备中应用到的的大型饼类锻件一般体积较大,成形困难而且生产成本较高。例如用于核反应堆中心筒支撑端板,蒸发器管板以及大型封头等主要部件。它们长期处于高温、高压、高放射的恶劣环境中,且承受着高流速介质所带来的的交变载荷冲击,造成疲劳损伤,影响整体发电机组的安全系数。因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对大型饼类锻件的综合机械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缩松、缩孔、夹杂等缺陷,因此在锻造过程中,通过开坯锻造来消除钢锭的内部缺陷,提高大型锻件的综合质量。

开坯锻造是自由锻造中重要的工序,主要分为镦粗和拔长两个工艺过程,在镦粗过程中,一般采用平砧对大型钢锭进行镦粗,在平砧镦粗过程中,钢锭的上下端面附近存在难变形区域,一方面由于工具与钢锭接触的上下端面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坯料难易变形;另一方面由于工具与钢锭的温度差较大,温度下降快,变形抗力大。此难变形区域的铸态组织不易碎裂和再结晶,内部缺陷不能消除,降低锻件的综合力学性能,严重影响其寿命。当压下量较大时,上下难变形区域发生刚性接触,可产生沿径向方向的剪切裂纹,导致锻件报废。

镦粗结束后需要更换窄平砧进行拔长,在锻件的拔长过程中,需要窄平砧连续的进行局部施压载荷,通过轴向的变形累计而达到目标长度。在开坯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墩拔,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跟换上平砧,工艺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坯的锻造方法,消除锻件内部粗大的铸态组织,改善夹杂物的分布,提高锻件在成形过程中的变形均匀程度,增加锻件的成品率。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坯的锻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加热锻件,根据材料的热导率,以及比热容的变化,制定加热锻件的工艺,保证锻件心部锻熟,以提高锻件的塑性,降低锻件的变形抗力;

步骤2:将坯料开坯锻造,具体分镦粗和拔长过程,以提高锻件的整体均匀程度,消除难变形区域;当镦粗结束时,用大型抱钳将圆柱锥台砧移走,使用窄平砧进行端面整平,在端面整平过程中,选取外缘旋转锻造方法整平端面;

步骤3:回炉加热锻件:当锻件温度低于800℃时,停止锻造,回炉加热;

步骤4:成形,将钢锭锻至目标锻件形状;

步骤5:锻后对锻件进行热处理。

其中:

所述的加热锻件的工艺为:装炉温度为600℃~650℃,在此温度下保温1~2个小时;以40℃/h~6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800℃~9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以70℃~9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1200℃~1250℃,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使其均匀热透。

所述步骤2中的将锻件开坯锻造的方法为:

步骤21:在锥台砧镦粗过程中,首先将锻件沿轴向镦粗,整体锻造比为2.0~2.5。锥台砧的下压速度为40mm/s~60mm/s,在锥台砧下压量最大时,即压下率为50%~60%时,保压5min~10min,延长上下应变核心的接触时间;镦粗时,上下锥台砧预热至250℃~300℃,避免上下锥台砧接触的锻件部分因温度降低过快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上下锥台砧与锻件端面接触的部分铺满玻璃粉,以减少上下接触面的摩擦力,降低难变形区域范围,提高镦粗的均匀变形程度,

步骤22:当锥台砧镦粗结束时,用大型抱钳将圆柱锥台砧移走,使用窄平砧进行端面整平,在端面整平过程中,选取外缘旋转锻造方法整平端面,

第一个工步,使用窄平砧下压100mm~150mm,第二工步,旋转窄平砧72°~90°,继续下压100mm~150mm。重复第二工步。外缘旋转锻造方法中每个工步旋转72°~90°,共5个工步。需要压平上下2个端面,在旋转压平上端面时,保证下砧为锥台砧,防止在端平上端面过程中,坯料心部产生拉应力,当上端面压平之后,将锻件翻转放在平整的工作台面上,重复上端面压平5个工步,继续旋转压平;

步骤23:将锻件沿径向方向竖直,同时沿径向方向镦粗,将锻件锻成长方体,

步骤24:将锻件轴向拔长:拔长的相对送进量l/h取0.7~0.8,其中l为上砧的送进量,h为长方体锻件的高度,上砧的下压率为25%~30%,拔长完一趟将坯料沿轴向旋转80°~100°,在拔长,镦拔次数至少2次,直至拔长至预定尺寸,

步骤25:长方形锻件倒棱为八面棱体,重复上述镦粗拔长过程,完成锻件的开坯过程,步骤3:回炉加热:以40℃/h~6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800℃~9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以70℃/h~9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1200℃~1250℃,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使其均匀热透。

所述的锥台砧镦粗中,上砧由窄平砧和锥台砧组成,下砧为锥台砧;窄平砧下部带有燕尾造型,与锥台砧上部的燕尾槽相配对。

所述的窄平砧高度为h1=1000~1200mm,下端燕尾造型高度为h2=150~250mm,上端宽度为b1=1000~1200mm,底部宽度为b=1100~1300mm。

所述的上砧的上端为圆柱体,上端面带有燕尾槽,下部为锥台,两者为一体;其中,圆柱体高度为h3=300~500mm,直径为d1=1800~2500mm,其中燕尾槽与锻造设备连接,间隙不超过1mm,下部锥台倾角为θ=15°~20°,其中锥台面直径为d2=200~400mm。

所述的外缘旋转锻造方法整平端面,其步骤为:第一个工步,使用窄平砧下压100mm~150mm;第二工步,旋转窄平砧72~90°,继续下压100mm~150mm;重复第二工步;外缘旋转锻造方法中每个工步旋转72°~90°;需要压平上下2个端面;在旋转压平上端面时,保证下砧为锥台砧,防止在端平上端面过程中,坯料心部产生拉应力,当上端面压平之后,将锻件翻转放在平整的工作台面上,重复上端面压平5个工步,继续旋转压平。

所述的步骤5中锻后对锻件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为:锻造完成后,将锻件依次进行正货、低温退火处理,首先将锻件加热至800℃~900℃,保温10~12小时,将锻件取出进行空冷,冷却至250℃~300℃,重新缓慢加热至550℃~600℃,随炉冷却。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分段加热规范,确保锻件均匀热锻。根据端面尺寸确定锻件的装炉温度和保温时间。根据材料的热导率,以及比热容的变化,使锻件的塑性得以提高,降低锻件的变形抗力;

本发明为了消除开坯过程中的难变形区域,确定了锻件的开坯过程,主要分为锥台砧镦粗过程、窄平砧端面整平过程和窄平砧拔长过程。一方面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减少锻件难变形区域,改善端面变形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延长上下应变核心的接触时间,增大心部的应变协调性,提高锻件心部的应变均匀程度,降低心部出现裂纹的可能性,降低侧表面的切向应力和设备载荷。

本发明采用组合式开坯工具,实现了镦粗、拔长工序快速切换,减少开坯锻造时所需火次,降低锻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窄平砧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2为上锥台砧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为下锥台砧的主视图。

图4为开坯预镦粗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1:加热锻件,根据材料的热导率,以及比热容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加热工艺,保证锻件心部锻熟,以提高锻件的塑性,降低锻件的变形抗力;

步骤2:将坯料开坯锻造,具体分镦粗和拔长过程,以提高锻件的整体均匀程度,消除难变形区域;

步骤3:回炉加热锻件:当锻件温度低于800℃时,停止锻造,回炉加热;

步骤4:成形,将钢锭锻至目标锻件形状;

步骤5:锻后对锻件进行热处理。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加热锻件的工艺为:装炉温度为600℃~650℃,在此温度下保温1~2个小时;以40℃/h~6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800℃~9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以70℃~9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1200℃~1250℃,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使其均匀热透。

优选的,步骤2中将锻件开坯锻造的方法为:

步骤21:在锥台砧镦粗过程中,首先将锻件沿轴向镦粗,整体锻造比为2.0~2.5。锥台砧的下压速度为60(mm/s),在锥台砧下压量最大时,即压下率为60%时,保压5min,延长上下应变核心的接触时间。镦粗时,上下锥台砧预热至300℃,避免上下锥台砧接触的锻件部分因温度降低过快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上下锥台砧与锻件端面接触的部分铺满玻璃粉,以减少上下接触面的摩擦力,降低难变形区域范围,提高镦粗的均匀变形程度。

优选的,步骤21中的锥台砧镦粗中上砧由窄平砧和锥台砧组成,下砧为锥台砧。附图1是窄平砧的示意图,窄平砧底部带有燕尾造型,与锥台砧顶部的燕尾槽相配对。窄平砧高度为h1,取1000~1200mm,下端燕尾造型高度为h2,可取150~250mm,上端宽度为b1,可取1000~1200mm,底部宽度为b2,可取1100~1300mm;附图2为上锥台砧示意图。上端为圆柱体,上端面带有燕尾槽,下部为锥台,两者为一体。其中,圆柱体高度为h3,可取300~500mm,直径为d1,可取1800~2500mm。其中燕尾槽与燕尾组合,间隙不超过1mm。下部锥台倾角为θ,可取15°~20°。其中锥台面直径为d2,可取200~400mm。附图3为下锥台砧,形状与上锥台砧相似,无燕尾槽。

步骤22:当锥台砧镦粗结束时,用大型抱钳将圆柱锥台砧移走,使用窄平砧进行端面整平。在端面整平过程中,选取外缘旋转锻造方法整平端面。第一个工步,使用窄平砧下压100mm~150mm。第二工步,旋转窄平砧72°,继续下压100mm~150mm。重复第二工步。外缘旋转锻造方法中每个工步旋转72°,共5个工步。需要压平上下2个端面。在旋转压平上端面时,保证下砧为锥台砧,防止在端平上端面过程中,坯料心部产生拉应力。当上端面压平之后,将锻件翻转放在平整的工作台面上,重复上端面压平5个工步,继续旋转压平。

步骤23:将锻件沿径向方向竖直,同时沿径向方向镦粗,将锻件锻成长方体。

步骤24:将锻件轴向拔长:拔长的相对送进量l/h取0.7~0.8,其中l为上砧的送进量,h为长方体锻件的高度。上砧的下压率为25%~30%,拔长完一趟将坯料沿轴向旋转90°,在拔长。镦拔次数至少2次,直至拔长至预定尺寸。

步骤25:长方形锻件倒棱为八面棱体,重复上述镦粗拔长过程。完成锻件的开坯过程。

优选的,步骤3:回炉加热:以40℃/h~6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800℃~900℃,并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以70℃/h~90℃/h的加热速度加热至1200℃~1250℃,在此温度下保温1~2小时,使其均匀热透。

步骤4:成形,将钢锭锻至目标锻件形状;

优选的,热处理的方法为:锻造完成后,将锻件依次进行正货、低温退火处理,首先将锻件加热至800℃~900℃,保温10~12小时,将锻件取出进行空冷,冷却至250℃~300℃,重新缓慢加热至550℃~600℃,随炉冷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