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法向刮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3725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o型圈模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克服了传统方式难以加工大型o型圈模的一种同步法向刮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工方式中,大多只能针对小内经的o型圈模进行加工,而无法有效的针对大直径o型圈模进行加工,尤其是针对直径为150mm及其以上的环形成型;传统的加工方式环形成型铣削无法达到所需的光洁度,而转成使用普通镗床工艺及刀具无法提供足够的刚性,使得加工具有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大直径的o型圈模进行有效的加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法向刮削加工工艺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具有能沿着x、y、z轴方向进行加工的数控加工机床,所述机床的主轴上安装加工的成型刀具;

步骤2:数控加工机床x轴、y轴插补做圆周运动,成型刀具的刀刃终保持法向。

进一步:所述成型刀具的刃口线与待切割成型o型圈模的圆心保持一条线上。

进一步:所述成型刀的刃口与环型槽截面形状一致,且cs原点时成型刀的刃口朝向与切削方向一致。

进一步:所述加工过程中x、y轴按所要加工的圆环半径做圆弧插补,进给f=3000mm/min,主轴启用cs轮廓控制功能,x、y轴每插补一圈,主轴旋转360度,z轴下降0.01mm,加工至最底部后z轴不动循环三次以保证加工面粗糙度,最后抬刀完成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工艺方法中所述机床x轴、y轴插补做圆周运动,而机床的主轴上的刀具,刃口平面始终保持法向(即刃口线与圆心保持一条线上),该工艺保证了刃口形状的一致性(即精度)有了很好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同步法向刮削加工工艺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一具有能沿着x、y、z轴方向进行加工的数控加工机床,所述机床的主轴上安装加工的成型刀具;

步骤2:数控加工机床x轴、y轴插补做圆周运动,成型刀具的刀刃终保持法向;述成型刀具的刃口线与待切割成型o型圈模的圆心保持一条线上。

所述成型刀的刃口与环型槽截面形状一致,且cs原点时成型刀的刃口朝向与切削方向一致;述加工过程中x、y轴按所要加工的圆环半径做圆弧插补,进给f=3000mm/min,主轴启用cs轮廓控制功能,x、y轴每插补一圈,主轴旋转360度,z轴下降0.01mm,加工至最底部后z轴不动循环三次以保证加工面粗糙度,最后抬刀完成加工。

上述工艺在数控加工机床上的编程如下:

o0010(1p-in-cut)(程序名)

n1g00g90g54x0.y0.(回坐标原点)

g43z100.h01(刀长补偿)

m98q3000l1(运行程序段3000一次)

m30(程序结束)

n3000(cs-kako)#120=150.(程序段3000;变量定义)

m126(启用主轴cs轮廓控制功能)

g00g90c0.(c轴原点)

g00g91x#120(快速移动至x150.)

g90z0.1(快速移动至z0.1)

/m08(开切削液)

#101=3000(变量定义)

#100=-0.09(变量定义)

m98q3001l1(运行程序段3001一次)

#100=-0.01(变量定义)

m98q3001l1(运行程序段3001一次)

#100=-0.01(变量定义)

m98q3001l100(运行程序段3001一百次,即加工深度1mm)

#100=0.(变量定义)

m98q3001l3(运行程序段3001三次)

#100=1.03(变量定义)

m98q3001l1(运行程序段3001一次)

/m09(关切削液)

g00g90z100.(快速抬刀至安全高度z100.)

x-#120(x回原点)

m99(n3000循环结束)

n3001g91g02z#100i-#120c360.f#101(三轴联动做加工动作:z切深#100;xy插补半径为#120的整圆,切削进给#101)

m99(n3001循环结束)

采用上述工艺方法后,中所述机床x轴、y轴插补做圆周运动,而机床的主轴上的刀具,刃口平面始终保持法向(即刃口线与圆心保持一条线上),该工艺保证了刃口形状的一致性(即精度)有了很好保证。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步法向刮削加工工艺,所述机床X轴、Y轴插补做圆周运动,而机床的主轴上的刀具,刃口平面始终保持法向(即刃口线与圆心保持一条线上),该工艺保证了刃口形状的一致性(即精度)有了很好保证。

技术研发人员:廖备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众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4
技术公布日:2018.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