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9317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缠绕装置,特别是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网骨架管是用高强度钢丝网骨架和热塑性塑料聚乙烯为原材料,钢丝缠绕网作为聚乙烯塑料管的骨架增强体,采用热熔胶将钢丝骨架与内、外层聚乙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钢丝网骨架管中的钢丝网骨架通过钢丝相对于内管的轴心线旋转缠绕在内管表面形成。中国专利文献曾记载了一种钢丝缠绕机(授权公告号cn203127932u),虽然能给复合管缠绕钢丝,但缠绕在复合管上的钢丝间距较大;并不适合将钢丝缠绕成较细且较密状态,换言之,钢丝数量较多时,钢丝容易缠绕打结以及钢丝之间相互摩擦,导致张紧力不一致,甚至钢丝被拉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钢丝缠绕装置适合同时缠绕更多的钢丝。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呈直管状的旋转基管、呈锥形管状的导线帽和压线环;旋转基管的轴心线水平设置,旋转基管与支撑底座均转动连接;导线帽位于压线环和旋转基管之间;旋转基管上同心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外缘部固定有多根相对于转盘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的绕线盘定位杆;导线帽的大端部与旋转基管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导线帽的小端口缘处具有多个绕导线帽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单根钢丝出线槽,导线帽的外侧面与旋转基管的外侧面之间转角处设有多个绕旋转基管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单根钢丝导线槽;旋转基管的外侧面和绕线盘定位杆之间还设有具有多个单根钢丝导线孔且能使单根钢丝导线槽与单根钢丝导线孔之间的钢丝相对于旋转基管的轴心线处于倾斜状态的导线架;压线环设置在能使压线环靠近导线帽的小端面上的移动锁止机构上。

利用本钢丝缠绕装置缠绕钢丝网骨架管中的钢丝网,根据待加工钢丝网骨架管的直径和钢丝数量选择导线帽,即导线帽的小端口口径与待缠绕管子的直径相适应,单根钢丝出线槽的数量与钢丝网中钢丝的数量相同。

钢丝缠绕在绕线盘,绕线盘套设并定位在绕线盘定位杆上。与现有仅在缠绕端进行分线技术相比,本钢丝缠绕装置的钢丝从绕线盘引出后穿过导线架的单根钢丝导线孔,再嵌入单根钢丝导线槽,然后嵌入单根钢丝出线槽,最后穿过压线环;换言之,每根钢丝的导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钢丝之间不会相互接触,更不会相互缠绕打结,钢丝采用相同的导向结构,使得钢丝张紧力一致。

操纵移动锁止机构使压线环靠近导线帽的小端面,压线环避免钢丝从单根钢丝出线槽内脱落。待缠绕管子依次穿过旋转基管、导线帽和压线环并轴向移动;而旋转基管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旋转;压线环使钢丝与管子之间产生压力,管子轴向移动便能拉动钢丝,将钢丝从绕线盘内拉出,钢丝经单根钢丝导线孔、单根钢丝导线槽和单根钢丝出线槽导向,有序地缠绕在管子的外侧面上。由于压线环与单根钢丝出线槽靠的很近,因而缠绕在管子上的钢丝马上被压线环碾压,有效地避免因管子轴向运动不稳定,旋转基管转动不稳定等因而导致钢丝跳动而造成钢丝排列不均匀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使钢丝从出线到缠绕在管子上均被单独导向,有效地避免了钢丝之间相互缠绕,保证钢丝移动稳定性且顺畅性。

本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还通过设置压线环,具有整理钢丝缠绕在管子上的线形、确定钢丝缠绕在管子上的线形和避免钢丝脱离单根钢丝出线槽的作用。

利用本钢丝缠绕装置适合同时缠绕更多的钢丝,进而使钢丝缠绕更加严密以及可采用更细地钢丝。利用本钢丝缠绕装置缠绕的钢丝具有张紧度一致和排列均匀的优点。本钢丝缠绕装置的钢丝不会缠绕打结,因而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线帽区域从小端朝向大端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1a、基管底座;1b、转盘底座;1c、压线环底座;2、旋转基管;3、导线帽;3a、单根钢丝出线槽;3b、第一分隔棒;4、压线环;5、轴承;6、传动件;7、转盘;8、滚子;9、绕线盘;10、绕线盘定位杆;11、单根钢丝导线槽;12、第二分隔棒;13、导线架;13a、单根钢丝导线孔;13b、第一导线架;13c、第二导线架;14、移动锁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钢丝网骨架管的钢丝缠绕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旋转基管2、导线帽3和压线环4。

支撑底座1为基础件,支撑底座1可固定在地面上。支撑底座1包括基管底座1a、转盘底座1b、压线环底座1c。

旋转基管2呈直管状,旋转基管2的轴心线水平设置。导线帽3呈锥形管状,导线帽3位于压线环4和旋转基管2之间;导线帽3的大端部与旋转基管2的一端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因而根据待加工管子的直径和待分布钢丝的数量可更换导线帽3。

旋转基管2的另一端部与基管底座1a之间通过轴承5相连接,旋转基管2的另一端部还固定有传动件6,如链轮、齿轮;这样电机等驱动元件与传动件6之间传动连接,能使旋转基管2转动。

旋转基管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盘7,转盘7与旋转基管2同心设置。转盘底座1b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子8,转盘7放置在滚子8上,换言之转盘7的下缘部由转盘底座1b和多个滚子8组成的支撑组件支撑,这样能使旋转基管2转动更灵活且更稳定。

转盘7的外缘部固定有多根相对于转盘7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的绕线盘定位杆10,绕线盘定位杆10的中部与转盘7固定连接。转盘7的左右两侧均能定位绕线盘9,该结构能定位更多的绕线盘9,进而使本钢丝缠绕装置能够同时在钢丝网骨架管上缠绕更多的钢丝,换言之,可采用更细的钢丝以及可将钢丝缠绕的更密,即相邻钢丝之间间距更小。通过控制绕线盘9被压紧力,既可使钢丝顺畅地被拉出,又能使钢丝缠绕在管子上的拉紧力符合管子生产要求。

导线帽3的小端口缘处具有多个相对于导线帽3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单根钢丝出线槽3a;单根钢丝出线槽3a的数量与待加工管子外需缠绕钢丝数量相同。具体来说,导线帽3的小端部外侧面上固定有多根第一分隔棒3b,相邻两根第一分隔棒3b之间形成单根钢丝出线槽3a,第一分隔棒3b的轴心与导线帽3的小端部外侧面垂直设置;该结构具有加工方便和易维护的优点;同时可通过控制第一分隔棒3b的高度避免钢丝脱离单根钢丝出线槽3a。

导线帽3的外侧面与旋转基管2的外侧面之间转角处设有多个相对于旋转基管2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的单根钢丝导线槽11;说明书附图给出单根钢丝导线槽11的数量多于单根钢丝出线槽3a的数量,该结构是能使旋转基管2匹配不同型号的导线帽3。具体来说,旋转基管2的一端部外侧面上固定有多根第二分隔棒12,相邻两根第二分隔棒12之间形成单根钢丝导线槽11。由于导线帽3呈锥形,因而经单根钢丝导线槽11和单根钢丝出线槽3a导向的钢丝相对于旋转基管2的轴心线处于倾斜状态,该结构使钢丝更易缠绕在管子上以及缠绕的更加均匀。同时可通过控制第二分隔棒12的高度避免钢丝脱离单根钢丝导线槽11。

如图1所示,单根钢丝出线槽3a位于第二分隔棒12的一侧,所有绕线盘9均位于第二分隔棒12的另一侧。在旋转基管2的外侧面和绕线盘定位杆10之间设有具有多个单根钢丝导线孔13a的导线架13。具体来说,转盘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组第一导线架13b,四组第一导线架13b的大小相同,四组第一导线架13b相对于旋转基管2的轴向位置不同,因而不同绕线盘9上的钢丝选择合适的第一导线架13b,保证所有钢丝与第一导线架13b之间夹角相近似,进而保证钢丝出线一致性。

第二分隔棒12和转盘7之间还设有两组第二导线架13c,两组第一导线架13b位于第二导线架13c和转盘7之间;第二导线架13c的直径小于第一导线架13b的直径;转盘7上开有多个过线孔,这样能使位于转盘7右侧的钢丝经过位于转盘7左侧的第二导线架13c。

两组第二导线架13c的直径不相同,且直径较大的第二导线架13c位于直径较小的第二导线架13c和转盘7之间;根据实际情况穿设钢丝,保证所有钢丝与第二导线架13c之间夹角相近似,进而保证钢丝出线一致性。如直径较大的第二导线架13c用于导转盘7左侧的钢丝,直径较小的第二导线架13c用于导转盘7右侧的钢丝。由此可知,穿设在单根钢丝导线槽11与单根钢丝导线孔13a之间的钢丝相对于旋转基管2的轴心线也处于倾斜状态。两组第二导线架13c中的单根钢丝导线孔13a周向错位设置,该结构和钢丝倾斜导线具有布线容易,不会打结,出线顺畅等优点。

钢丝经绕线盘9引出后穿过第一导线架13b上的单根钢丝导线孔13a,钢丝与单根钢丝导线孔13a一一对应设置。之后,钢丝依次经过第二导线架13c上的单根钢丝导线孔13a、单根钢丝导线槽11和单根钢丝出线槽3a导向后缠绕在钢丝网骨架管上。第一导线架13b具有分线和导向作用,第二导线架13c具有导向和调整钢丝倾斜角度,使所有钢丝倾斜角度基本一致的作用。

压线环4设置在能使压线环4靠近导线帽3的小端面上的移动锁止机构14上;具体来说,移动锁止机构14包括丝杆丝母组件、手轮和直线导轨,压线环4与压线环底座1c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直线导轨和丝杆丝母组件相连接,丝杆丝母组件中的丝杆与手轮固定连接。通过摇动手轮能使压线环4靠近导线帽3的小端面或远离导线帽3的小端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