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57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属于金属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行业一直采用热成形、焊接、整形、表面处理等工序制造异型管类零部件,其性能和制造质量明显低于德、英美等产品,这样的加工工艺不仅复杂,效率低,而且最终成型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寿命短。

内高压成形技术是美国、德国上世纪90年代发明的新型成形技术,最先在航天卫星发射架、飞机油路系统等零部件制造中获得应用,并迅速推广至汽车、轨道车辆等行业,解决了“分体热冲+焊接+校形”技术制造管(壳)类零件性能不稳、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等工艺瓶颈难题,内高压成形工艺使零件组织细化、晶粒流向可控、性能获得显著提升,是变直径变壁厚异型管壳类零部件优质、高效、低耗制造成形的最有效工艺技术,是当今国际成形研究和应用发展最为迅速的新技术。

内高压成形的管件的关键工艺便是内高压胀形,内高压胀形是向管件内部通入高压气体,利用模具在管件表面胀成各种形状,最终制成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内高压成形的异型管件。常规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由于经常通入高压气体,很容易出现损坏,需要经常更换,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只需单独更换密封头,降低成本的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它包括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端盖固定,另一端与密封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连接杆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密封头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设充气孔,充气孔与外部的高压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杆和密封头的中间沿轴向开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一端与充气孔连通,另一端从密封头的末端通到钢管内,此外端盖的外侧还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液压缸推动密封装置的密封头进入钢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密封头,由于只有密封头伸入钢管中,密封头外的部分不易损坏,而密封头损坏后只需螺纹拆卸便能方便更换,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密封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与液压缸连接后的示意图。

其中:连接杆1、端盖2、密封头3、外螺纹4、内螺纹5、充气孔6、中心通孔7、液压缸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包括一根连接杆1,连接杆1的一端与端盖2固定,另一端与密封头3通过螺纹连接,其中连接杆1的外部设置外螺纹4,密封头3的内壁设置内螺纹5,密封头3通过螺纹配合方式安装后可以快速更换,并且无需更换整个密封装置,降低了成本,所述连接杆1的表面开设充气孔6,充气孔6与外部的高压气管连接,用于让钢管内部进行内高压胀形,所述连接杆1和密封头3的中间沿轴向开设有中心通孔7,中心通孔7一端与充气孔6连通,另一端从密封头3的末端通到钢管内进行内高压胀形,此外端盖2的外侧还与液压缸8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液压缸8推动密封装置的密封头3进入钢管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它包括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端盖固定,另一端与密封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连接杆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密封头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设充气孔,充气孔与外部的高压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杆和密封头的中间沿轴向开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一端与充气孔连通,另一端从密封头的末端通到钢管内,此外端盖的外侧还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液压缸推动密封装置的密封头进入钢管中。本发明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密封头,由于只有密封头伸入钢管中,密封头外的部分不易损坏,而密封头损坏后只需螺纹拆卸便能方便更换,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良;王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界达特异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3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