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开式叶轮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586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泵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开式叶轮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废水废液池,配套自吸泵进行废液的输送和处理,由于废液杂质含量高,腐蚀性较强,对水泵的叶轮产生严重的磨损和腐蚀,使水泵寿命急剧缩短,更换叶轮频繁,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水泵叶轮的损坏主要是叶片的磨损和腐蚀,叶片减薄、穿孔、变形导致无法达到水泵的吸程、扬程和流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更换全新叶轮的方法进行检修维护,但需从水泵原厂家购买叶轮才能满足装配要求或将旧叶轮外送订做。这样的维修方式导致成本高以及检修周期长,不利于生产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检修周期短、检修成本低、检修方便的半开式叶轮的修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半开式叶轮的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叶轮从泵上取下,将叶片视为圆弧片形,分别测量叶片尺寸:弦长s,弧长l,叶片两端的高h1、h2;

第二步:根据测量叶片获得的弦长s,弧长l尺寸,在autocad上作图,通过三点画弧;画出通过弦长s两端点及通过弦长s中垂线上某一点,且弧长等于l的圆弧;

第三步:测量圆弧直径φ;根据所测直径φ,选择直径为φ±5mm的无缝钢管作为叶片母材;

第四步:在选出的钢管表面按照弦长s,弧长l,叶片两端的高h1、h2画出切割线,从钢管切下的部分打磨光滑后即为新的叶片;

第五步:将损坏的叶片从叶轮上清除后,将新的叶片焊接在叶轮上,即完成叶轮的修复。

优选的是,所述作图中弧长误差≤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以常用管材为母材,按尺寸切割等质量的数块新叶片,替换叶轮上所有的叶片。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检修方便、无需做叶轮静平衡、动平衡试验的优点,具有即时恢复水泵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autocad上作叶片弦长s及弧长l的示意图。

图3为在autocad上测量叶片圆弧直径φ的示意图。

图4为在钢管表面画切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半开式叶轮的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叶轮从泵上取下,将叶片视为圆弧片形,分别测量叶片尺寸:弦长s,弧长l,叶片两端的高h1、h2;

第二步:根据测量叶片获得的弦长s,弧长l尺寸,在autocad上作图,通过三点画弧;画出通过弦长s两端点及通过弦长s中垂线上某一点,且弧长等于l的圆弧,弧长l误差≤0.1mm;如图2所示;

第三步:测量圆弧直径φ;如图3所示;根据所测直径φ,选择直径为φ±5mm的无缝钢管作为叶片母材;

第四步:在选出的钢管表面按照弦长s,弧长l,叶片两端的高h1、h2画出切割线,从钢管切下的部分打磨光滑后即为新的叶片;如图4所示;

第五步:将损坏的叶片从叶轮上清除后,将新的叶片焊接在叶轮上,即完成叶轮的修复。

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检修方便、无需做叶轮静平衡、动平衡试验的优点,其可快速修复受损的叶轮,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开式叶轮的修复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检修快速方便的修复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叶轮从泵上取下,将叶片视为圆弧片形,分别测量叶片尺寸:弦长S,弧长L,叶片两端的高H1、H2;第二步:根据测量叶片获得的弦长S,弧长L尺寸,在AutoCAD上作图,通过三点画弧;画出通过弦长S两端点及通过弦长S中垂线上某一点,且弧长等于L的圆弧;第三步:测量圆弧直径φ;根据所测直径φ,选择直径为φ±5mm的无缝钢管作为叶片母材;第四步:在选出的钢管表面按照弦长S,弧长L,叶片两端的高H1、H2画出切割线,从钢管切下的部分打磨光滑后即为新的叶片;第五步:将损坏的叶片从叶轮上清除后,将新的叶片焊接在叶轮上,即完成叶轮的修复。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韩俊;李宏武;张雷;何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师宗煤焦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8
技术公布日:2018.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