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509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压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自大型联合收割机逐步推广以来,农民处理秸秆的主要途径变为直接在田间燃烧,给大气造成污染,或将其填入地边的沟河,使沟河乌黑发臭,鱼虾绝迹,地下水严重污染,威胁农民的饮水安全,所以,对秸秆的合理利用,能够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为家庭合理地提供了能源,秸秆的用途有很多,总的来说包括五种大类:第一,作为农家肥料,包括稻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机械还田、堆沤还田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生物菌肥;第二,作为饲料,实施过腹还田,包括秸秆机械压块、机械打捆,推广氨化饲料和青贮处理喂养牲畜;第三,作为基料,生产各种食用菌;第四,作为工业原料,包括秸秆用于造纸、制造酒精、建材和一次性食品包装盒等;第五,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包括利用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生产新型燃料。要对秸秆进行后续的运用,需要对秸秆进行合理的压缩,现有的秸秆压缩机(也叫做秸秆压块机)对秸秆施加的压力非常大,最后压缩出来的秸秆非常紧实,但是,在秸秆的后续使用中,比如对秸秆过腹还田、机械大坤、青贮处理、造纸这些使用中,对秸秆的压缩方式是采用不打碎,然后直接压缩,现有的压缩装置的只能对秸秆产生较大的压力,压缩后的秸秆中的孔隙非常小,并不利于微生物的发酵;但是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压缩,秸秆的堆积、运输并不方面,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秸秆进行轻微压缩的装置,如果完全不进行压缩,秸秆散乱,不便运输整理,更不方便后续的使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得秸秆有着规则外形的装置;并且,传统的压缩机构设备庞大,在对秸秆进行压缩的时候,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压缩,比如,只能横向或竖向,并不能同时对秸秆进行两个方向甚至三个方向的压缩,导致压缩的效率并不高,并且,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掉落到地面,清洁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装置能够对秸秆进行微小压缩,也没有一种装置能够使得秸秆有着规则外形,且现有的压缩装置只能横向或竖向,并不能同时对秸秆进行两个方向甚至三个方向的压缩,导致压缩的效率并不高,并且,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掉落到地面,清洁起来非常不方便,为解决这四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压缩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秸秆压缩装置,包括外壳、压缩装置和压缩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底部的无盖长方体;所述外壳为矩形外壳,包括前挡板、左挡板、右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前挡板上设有用于放入和取出秸秆的门板,门板与前挡板活动连接;所述压缩装置位于外壳内部,压缩装置包括依次铰接的上压缩板、第一侧面压缩板、第二侧面压缩板和下压缩板,上压缩板和下压缩板均与上挡板和下挡板平行;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和第二侧面压缩板的连接处设有转筒,所述转筒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位于外壳外部;所述压缩驱动装置包括转盘、与转盘同轴设置的转轴、转盘支撑架、与转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转盘与驱动电机轴连接,转盘的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伸缩杆连接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设置在转盘远离驱动电机的端面上;所述外壳的上挡板设有用于放置重物的放置盘,放置盘的底部与所述上压缩板连接,所述放置盘位于外壳内部的部分为可伸缩管,上挡板上设有用于可伸缩管通过的孔道,所述放置盘的上方为扩口结构;所述无盖长方体之间的底面积大于外壳的底面积,且无盖长方体侧壁设有水流管。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和第二侧面压缩板上均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网格。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的底部设有下凹槽,所述第二侧面压缩板的顶部设有上凹槽,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和第二侧面压缩板之间的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转筒套设在上凹槽和下凹槽露出的铰接轴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整个压缩装置中,上压缩板和下压缩板对秸秆进行竖直方向的压缩,第一侧面压缩板和第一侧面压缩板对秸秆进行左右方向的压缩,压缩后的秸秆块并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但是仍然是一个有规则的图像,秸秆的中间向两边凹陷,这样更加容易捆绑。

(2)此装置对秸秆的压缩的力度小,使得秸秆中的空隙率高,不会使秸秆压缩得太死板,方面秸秆的后续利用。

(3)此装置的原理简单,整个装置易于制作、实现,即使是普通的家庭,也可以自行制作本发明的装置。

(4)网格处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外壳内部的秸秆压缩情况。

(5)在秸秆压缩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废渣,废渣掉落进入无盖长方体中,方便打扫,向无盖长方体中通水,水流从水管中流出来,实现了对无盖长方体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缩装置和压缩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前挡板,2-上挡板,3-门板,4-上压缩板,5-第一侧面压缩板,6-第二侧面压缩板,7-下压缩板,8-转筒,9-伸缩杆,10-转盘,11-转轴,12-转盘支撑架,13-驱动电机,14-连接筒,15-放置盘,16-可伸缩管,17-下凹槽,18-上凹槽,19-无盖长方体,20-水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图1中,为了方便看清内部结构,应当理解,将内部的结构直接画出了,而没有用虚线。本实施例中的便于秸秆后续利用的秸秆压缩装置,包括外壳、压缩装置和压缩驱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底部的无盖长方体;所述外壳为矩形外壳,包括前挡板1、左挡板、右挡板、上挡板2和下挡板,所述前挡板1上设有用于放入和取出秸秆的门板3,门板3与前挡板1活动连接;所述压缩装置位于外壳内部,压缩装置包括依次铰接的上压缩板4、第一侧面压缩板5、第二侧面压缩板6和下压缩板7,上压缩板4和下压缩板7均与上挡板2和下挡板平行;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5和第二侧面压缩板6的连接处设有转筒8,所述转筒8连接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位于外壳外部;所述压缩驱动装置包括转盘10、与转盘10同轴设置的转轴11、转盘支撑架12、与转轴11连接的驱动电机13,所述转盘10与驱动电机13轴连接,转盘10的端面设有用于与所述伸缩杆9连接的连接筒14,所述连接筒14设置在转盘10远离驱动电机13的端面上;所述外壳的上挡板2设有用于放置重物的放置盘15,放置盘15的底部与所述上压缩板4连接,所述放置盘15位于外壳内部的部分为可伸缩管16,上挡板2上设有用于可伸缩管16通过的孔道,所述放置盘15的上方为扩口结构;所述无盖长方体之间的底面积大于外壳的底面积,且无盖长方体侧壁设有水流管。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5和第二侧面压缩板6上均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网格。网格处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外壳内部的秸秆压缩情况。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5的底部设有下凹槽17,所述第二侧面压缩板6的顶部设有上凹槽18,所述第一侧面压缩板5和第二侧面压缩板6之间的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转筒8套设在上凹槽18和下凹槽17露出的铰接轴处。在电机带动转盘10运动的过程中,伸缩杆9并不是之间运动,而是带有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转筒8巧妙地将伸缩杆9的运动转换成了上压缩板4和下压缩板7的上下运动。

本发明的原理为:在秸秆还没有压缩的时候,采用支撑杆将上挡板2和下挡板之间分离,然后打开门板3,将需要压缩的秸秆放入外壳内部的上压缩板4和下压缩板7之间,然后将支撑杆取出,秸秆堆放的高度为当第一侧面压缩板5和第二侧面压缩板6竖直状态时候的高度为宜,秸秆装入完成后,将门板3关闭,打开电机,在电机的带动下,转盘10发生转动,由于转盘10的转动带动伸缩杆9的转动,伸缩杆9的转动带动上挡板2、左挡板和右挡板的移动,具体说,上挡板2是做上下运动,对秸秆进行压缩,上挡板2的顶部在可伸缩管16的连接下,不会掉落在秸秆上,可以上下运动,可伸缩管16必须要保证能够承受上压缩板4的最大移动幅度;整个压缩装置中,上压缩板4和下压缩板7对秸秆进行竖直方向的压缩,第一侧面压缩板5和第一侧面压缩板5对秸秆进行左右方向的压缩,压缩后的秸秆块并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但是仍然是一个有规则的图像,秸秆的中间向两边凹陷,这样更加容易捆绑。此装置对秸秆的压缩的力度小,使得秸秆中的空隙率高,不会使秸秆压缩得太死板,方面秸秆的后续利用,根据不同的压缩需要,可以自由设定转盘10的直径长度,在放置盘15中可以放置重物,加大上压缩板4对秸秆的压力,秸秆压缩完成后,打开门板3,然后取车秸秆。此装置的原理简单,整个装置易于制作、实现,即使是普通的家庭,也可以自行制作本发明的装置。在实用的时候,由于外壳是不存在后挡板,第一侧压缩板和第二侧压缩板充当了后挡板,第一侧压缩板和第二侧压缩板在使用过程中,会和外壳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但是,秸秆并不是想普通的流体,秸秆与秸秆之间的摩擦较大,并且电机的运动速度较快,即使是有较大的空隙,在秸秆还没有来得及从缝隙中落下来的时候,第一侧压缩板和第二侧压缩板已经被伸缩杆9推入外壳内部,继续对秸秆进行压缩了。在秸秆压缩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废渣,废渣掉落进入无盖长方体中,方便打扫,向无盖长方体中通水,水流从水管中流出来,实现了对无盖长方体的清洗,为了使得外壳底部不浸泡在水中,外壳的底部还设有支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