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打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07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打孔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打孔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室内装潢也在不停的改善,比如需要在没装空调的室内加装空调。然而在没有预留空调管路孔的房间加装空调需要对建筑物先进性打孔,现有的打孔机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并且现有的打孔机需要现在墙壁的开孔处之外打一个膨胀螺丝固定孔,进行打孔机的固定,然而当打孔机完成打孔工作后,空调管道孔之外还残留着膨胀螺丝固定孔,需要重新对残留的膨胀螺丝孔进行修补,需要额外的工作量和开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建筑用打孔器,它包括插头、PLC控制盒、导线、空心柱、转轴接头、直流电机、电动伸缩器、连接圆筒、打孔钻头接头、打孔钻头、轴承;插头通过导线和PLC控制盒相连接;PLC控制盒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到直流电机和电动伸缩器;直流电机位于空心柱中;空心柱的右侧板上设有转轴接头;直流电机的转轴和转轴接头之间螺纹式连接;直流电机的右侧固定有电动伸缩器;电动伸缩器穿过轴承和连接圆筒;电动伸缩器通过轴承和连接圆筒相连接固定;连接圆筒的右端部设有打孔钻头接头;打孔钻头和打孔钻头接头之间螺纹式连接;电动伸缩器的右端设有膨胀螺丝接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打孔器,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它在使用中在需要打孔处的中心进行打孔安装膨胀螺丝,打孔钻头打出的空调管路孔直接将膨胀螺丝孔包围在内,将膨胀螺丝一起切割出来,避免了开孔后膨胀螺丝孔的残留,减少了后续修补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不会对建筑物造成额外的伤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头、2-PLC控制盒、3-导线、4-空心柱、5-转轴接头、6-直流电机、7-电动伸缩器、8-连接圆筒、9-打孔钻头接头、10-打孔钻头、11-轴承、7-1膨胀螺丝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打孔器,它包括插头1、PLC控制盒2、导线3、空心柱4、转轴接头5、直流电机6、电动伸缩器7、连接圆筒8、打孔钻头接头9、打孔钻头10、轴承11;插头1通过导线3和PLC控制盒2相连接;PLC控制盒2通过导线3分别连接到直流电机6和电动伸缩器7;直流电机6位于空心柱4中;空心柱4的右侧板上设有转轴接头5;直流电机6的转轴和转轴接头5之间螺纹式连接;直流电机6的右侧固定有电动伸缩器7;电动伸缩器7穿过轴承11和连接圆筒8;电动伸缩器7通过轴承11和连接圆筒8相连接固定;连接圆筒8的右端部设有打孔钻头接头9;打孔钻头10和打孔钻头接头9之间螺纹式连接;电动伸缩器7的右端设有膨胀螺丝接头7-1。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柱4的表面设有散热孔,导线3穿过散热孔;散热孔能有效的将直流电机6散发出来的热量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接头5的内部设有内螺纹,用于和直流电机6的转轴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机6的转轴上设有外螺纹,用于和转轴接头5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螺丝接头7-1中设有内螺纹,用于和膨胀螺丝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圆筒8为两端通透,中间空心的圆柱体,空心设计便于电动伸缩器7的伸缩杆穿过和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打孔钻头接头9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用于和打孔钻头10对接,便于更换打孔钻头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打孔器,它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在需要打孔的位置中心用钻头进行打眼,然后安装膨胀螺丝,安装好的膨胀螺丝和膨胀螺丝接头7-1相对接,插头1接电后,用PLC控制盒2控制电动伸缩器7收缩,带动整个打孔器向墙面靠拢,使打孔钻头10紧贴在墙壁上,起到协助稳定的作用;用PLC控制盒2控制直流电机6做往复式旋转,往复式旋转的目的是防止导线持续被带动漫圈旋转打结;直流电机6带动打工钻头10旋转的同时电动伸缩器7继续收紧,打孔钻头10一边切割墙壁打孔,一边向内推进,直到将墙壁整个打穿;由于电动伸缩器7的伸缩杆穿过打孔钻头10的中心孔后和膨胀螺丝相连接,打孔的同时即可将膨胀螺丝一起切下,避免了膨胀螺丝孔的残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打孔器,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它在使用中在需要打孔处的中心进行打孔安装膨胀螺丝,打孔钻头打出的空调管路孔直接将膨胀螺丝孔包围在内,将膨胀螺丝一起切割出来,避免了开孔后膨胀螺丝孔的残留,减少了后续修补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不会对建筑物造成额外的伤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