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度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5816阅读:1355来源:国知局
锥度铰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锥度铰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铰刀是一种用于切除已加工孔表面金属的旋转刀具,经铰削加工后的孔可获得精准的尺寸和形状,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孔的加工精度,降低其表面粗糙度。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锥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连接方式,而锥度铰刀是加工锥孔所必不可少的加工工具。由于锥孔的加工余量较大,排屑空间较小,现有的锥度铰刀在加工锥孔时,越是进给到工件的后部,所产生的切屑也就越多,容屑空间也越小。若要将所产生的切屑及时排出,一般只能采用多次退刀的方式进行,这无疑将大大降低锥孔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现有加工效率的新型锥度铰刀以满足实际生产作业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锥度铰刀,包括切削部以及与所述切削部固定连接的刀柄部,所述切削部包括切削刃以及容屑槽,所述切削刃为右刃,且为右旋向的螺旋齿,所述容屑槽为右旋向螺旋槽,所述切削部上的出口端面宽度至少为所述切削部上的前端面宽度的1.35倍。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在所述锥度铰刀内开设有一冷却孔,所述冷却孔贯穿所述切削部以及所述刀柄部。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在所述锥度铰刀内还开设有一反向切削液喷孔,所述反向切削液喷孔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孔直接连接,所述反向切削液喷孔与所述冷却孔之间围成的夹角的范围为30-45°。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所述冷却孔包括第一冷却部以及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设于所述切削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冷却部设于所述刀柄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部的直径为3.3mm,所述第二冷却部的直径为6.6mm。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在所述切削刃上设有一切削刃带,所述切削刃带的宽度范围为0.01-0.05mm。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所述容屑槽的一边与所述切削刃所围成的夹角至多为100°。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所述切削刃的螺旋角为15°。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在所述刀柄部上设有一夹持部以及防滑块,所述防滑块设于所述夹持部的后端,所述夹持部为圆柱形。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所述刀柄部为圆柱体,所述刀柄部的直径为32mm。

所述锥度铰刀,其中,所述切削部的长度至少为72m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锥度铰刀,由于所述切削刃被设置为右刃以及右旋的螺旋结构,所述容屑槽也为右旋向螺旋槽,并且所述切削部的出口端面宽度大于前端面宽度,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可以直接从切削部的出口端面排出,无需进行多次退刀处理,大大提高了实际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锥度铰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锥度铰刀中切削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切削部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锥度铰刀的整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锥度铰刀,包括切削部11以及与所述切削部11固定连接的刀柄部10,其中,所述切削部11包括切削刃111以及容屑槽112,所述切削刃111为右刃,所述切削刃111为右旋向的螺旋齿,此外,所述容屑槽112为右旋向螺旋槽,所述切削部11上的出口端面114的宽度至少为所述切削部11上的前端面113的宽度的1.35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11上的出口端面114的宽度为所述切削部11上的前端面113的宽度的1.35倍,所述切削部11的长度至少为7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11的长度为72mm,其中所述切削部11的长度略大于所需加工的工件的长度,具体的长度根据实际所需加工的工件的长度进行设置。

对所述切削刃111而言,在所述切削刃111的最外周设有一切削刃带1111(也即刀锋口),所述切削刃带1111的宽度范围为0.01-0.05mm,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切削刃带1111的宽度为0.02mm,由于所述切削刃带1111的宽度远小于现有的锥度铰刀中切削刃带的宽度,因此可以提高切削加工的效率。此外,所述容屑槽112的一边与所述切削刃111所围成的夹角至多为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屑槽112的一边与所述切削刃111所围成的夹角为100°,所述切削刃111的螺旋角为15°。

对所述刀柄部10而言,所述刀柄部10为圆柱体,所述刀柄部10的直径为32mm,在所述刀柄部10上设有一夹持部101以及防滑块1011,所述防滑块1011设于所述夹持部101的后端,其中所述夹持部101为圆柱形,所述防滑块1011为开槽结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较多的碎屑,而由于所述切削刃111为右刃,所述切削刃111为右旋向的螺旋齿,所述容屑槽112为右旋向螺旋槽,且所述切削部11上的出口端面114的宽度大于所述切削部11上的前端面113的宽度,所产生的碎屑最开始位于所述切削部11的前端面113,由于切削刃111为右切右旋设置,碎屑将逐渐从所述切削部11的前端面113处往所述出口端面114的方向进行移动,并且由于所述出口端面114的宽度大于前端面113的宽度,因此对应的容屑空间也越来越大。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退刀处理,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请参阅图4,对于本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锥度铰刀,包括切削部11以及与所述切削部11固定连接的刀柄部10,其中,所述切削部11包括切削刃111以及容屑槽112,所述切削刃111为右刃,所述切削刃111为右旋向的螺旋齿,此外,所述容屑槽112为右旋向螺旋槽,所述切削部11上的出口端面114的宽度至少为所述切削部11上的前端面113的宽度的1.35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11上的出口端面114的宽度为所述切削部11上的前端面113的宽度的1.35倍,所述切削部11的长度至少为7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部11的长度为72mm。

对所述刀柄部10而言,所述刀柄部10为圆柱体,所述刀柄部10的直径为32mm,在所述刀柄部10上设有一夹持部101以及防滑块1011,所述防滑块1011设于所述夹持部101的后端,其中所述夹持部101为圆柱形,所述防滑块1011 为开槽结构。

在所述锥度铰刀内还开设有一冷却孔12,其中所述冷却孔12贯穿所述切削部11以及所述刀柄部10。此外,在所述锥度铰刀内还开设有一反向切削液喷孔13,所述反向切削液喷孔13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孔12直接连接,所述反向切削液喷孔13与所述冷却孔12之间围成的夹角的范围为30-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切削液喷孔13与所述冷却孔12之间的夹角为30°。对所述冷却孔12而言,所述冷却孔12包括第一冷却部121以及第二冷却部122,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部121设于所述切削部11的内部,所述第二冷却部122设于所述刀柄部10的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部121的直径为3.3mm,所述第二冷却部122的直径为6.6mm。由于在所述锥度铰刀内开设有所述冷却孔12,在实际加工中可以通过所述冷却孔12注入冷却液体,然后通过与所述冷却孔12直接相连的所述反向切削液喷孔13喷洒出来,以避免所述锥度铰刀在加工时由于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件加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锥度铰刀,由于所述切削刃被设置为右刃以及右旋的螺旋结构,所述容屑槽也为右旋向螺旋槽,并且所述切削部的出口端面宽度大于前端面宽度,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可以直接从切削部的出口端面排出,无需进行多次退刀处理,大大提高了实际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