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平移电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599阅读:18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平移电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锯,特别是一种手持式平移电锯。



背景技术:

电锯,又名“动力锯”,由德国人安德雷阿斯。斯蒂尔于1926年发明,极大的节省了切割材料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电锯是以电作为动力,用来切割木料、石料、钢材等的切割工具,边缘有尖齿。分手固定式和手提式,锯条一般是用工具钢制成,有圆形的,条形以及链式等多种。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263268U,公开日:2015-04-15)公开了一种手持电锯,包括电锯本体、锯片、上把手、下把手、后把手、挡尘罩、连接件、转轴、液压伸缩杆、液压缸、脚踏板、三脚架、三个行走轮、安全阻挡罩及防溅罩;锯片设在电锯本体前端,上把手、下把手、后把手设在电锯本体上,挡尘罩罩在锯片上,电锯本体上设有散热孔;连接件设在电锯本体底端,液压伸缩杆通过转轴与连接件连接,液压伸缩杆与液压缸连接;液压缸设在脚踏板上,三脚架设在脚踏板底部;三个行走轮设在三脚架底部;安全阻挡罩设在液压缸及脚踏板前端,防溅罩设在安全阻挡罩顶端。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轻松拖动和转动电锯本体以达到电锯作业的目的,能在意外脱手时限制锯片的移动,避免伤人,在电锯时有效降低扬尘。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手持电锯使用不够方便,切割效率不高,且锯片容易卡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持式平移电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手持电锯的效率并防止卡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手持式平移电锯,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设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平移电锯还包括环形的滑架,所述滑架包括两侧的平直段和位于平直段两端且连接两个平直段的弧形段,所述滑架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基座内且能够在基座上往复直线移动,两个平直段的外侧固设有锯齿,两个平直段的内侧均固设有齿条;两个平直段之间设有驱动轮且所述驱动轮部分圆周面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能够分别与两个平直段上的齿条相啮合;所述电机与所述驱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其原理如下:电机通过皮带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上的齿轮与其中一个平直段上的齿条相啮合,带动该平直段以及整个滑架直线移动,驱动轮继续转动,当驱动轮上的齿轮与上一平直段上的齿条啮合接触,而与另一个平直段上的齿条相啮合时,又能够带动该平直段以及整个滑架逆向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整个滑架的往复直线移动,通过滑架外侧的锯齿实现直线割锯动作。本技术方案中电机可以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而不需要正反反复交替运动,大大提高了运动速度,而且锯齿往复移动,不会出现卡死和打齿现象。

在上述的手持式平移电锯中,所述平直段的长度是所述弧形段弧长的3~8倍,所述驱动轮以及电机的输出轴均位于两个平直段之间的正中间位置。安装锯齿的平直段足够长,滑架往复一次,锯齿割锯所产生的位移更大,从而更加高效。

在上述的手持式平移电锯中,所述基座呈长方体,所述滑架一端位于所述基座内,另一端伸出基座外,所述基座的后侧以及与后侧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固设有半圆形的手柄。本技术方案中基座安装滑架的一侧为前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后侧。通过安装多个手柄,在使用本电锯时,不管朝向哪个方位,都能够方便握持,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手持式平移电锯中,所述齿轮的连接面占整个驱动轮圆周面的一半。驱动轮转动一半时,刚好齿轮与一个平直段上的齿条啮合接触,而接触另一个平直段上的齿条,这样实现无缝连接,防止打滑,且每次都能实现精准快速啮合驱动。

在上述的手持式平移电锯中,所述锯齿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均匀间隔分布,每个锯齿都倾斜设置,同一个平直段上的锯齿倾斜方向相同,两个平直段上的锯齿倾斜方向相反。这样保证了割锯的顺畅性和稳定性,保证电锯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可以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带动锯齿往复直线移动,大大提高了运动速度,而且锯齿往复移动,不会出现卡死和打齿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电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基座;2、电机;3、滑架;31、平直段;32、弧形段;33、锯齿;34、齿条;4、驱动轮;5、齿轮;6、皮带;7、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手持式平移电锯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设有电机2,手持式平移电锯还包括环形的滑架3,滑架3包括两侧的平直段31和位于平直段31两端且连接两个平直段31的弧形段32,滑架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基座1内且能够在基座1上往复直线移动,两个平直段31的外侧固设有锯齿33,两个平直段31的内侧均固设有齿条34;两个平直段31之间设有驱动轮4且驱动轮4部分圆周面上设有齿轮5,齿轮5能够分别与两个平直段31上的齿条34相啮合;电机2与驱动轮4通过皮带6连接。使用时,电机2通过皮带6带动驱动轮4转动,驱动轮4上的齿轮5与其中一个平直段31上的齿条34相啮合,带动该平直段31以及整个滑架3直线移动,驱动轮4继续转动,当驱动轮4上的齿轮5与上一平直段31上的齿条34啮合接触,而与另一个平直段31上的齿条34相啮合时,又能够带动该平直段31以及整个滑架3逆向直线移动,从而实现整个滑架3的往复直线移动,通过滑架3外侧的锯齿33实现直线割锯动作。本技术方案中电机2可以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而不需要正反反复交替运动,大大提高了运动速度,而且锯齿33往复移动,不会出现卡死和打齿现象。

本实施例中平直段31的长度是弧形段32弧长的3~8倍,优选为5倍,驱动轮4以及电机2的输出轴均位于两个平直段31之间的正中间位置,这样安装锯齿33的平直段31足够长,滑架3往复一次,锯齿33割锯所产生的位移更大,从而更加高效。

如图1所示,基座1呈长方体,滑架3一端位于基座1内,另一端伸出基座1外,基座1安装滑架3的一侧为前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后侧,基座1的后侧以及与后侧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固设有半圆形的手柄7,通过安装多个手柄7,在使用本电锯时,不管朝向哪个方位,都能够方便握持,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齿轮5的连接面占整个驱动轮4圆周面的一半,驱动轮4转动一半时,刚好齿轮5与一个平直段31上的齿条34啮合接触,而接触另一个平直段31上的齿条34,这样实现无缝连接,防止打滑,且每次都能实现精准快速啮合驱动。

如图2所示,锯齿33的数量有若干个且均匀间隔分布,每个锯齿33都倾斜设置,同一个平直段31上的锯齿33倾斜方向相同,两个平直段31上的锯齿33倾斜方向相反,这样保证了割锯的顺畅性和稳定性,保证电锯的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基座;2、电机;3、滑架;31、平直段;32、弧形段;33、锯齿;34、齿条;4、驱动轮;5、齿轮;6、皮带;7、手柄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