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Z檩条一体成型机快速互换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596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C、Z檩条一体成型机快速互换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檩条成型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辊压设备,一般只能辊压出C型产品或者Z型产品(单一型号),不能同时辊压出两种型状的产品,生产功能比较单一,如果需要辊压出C与Z 型产品,需要在两台设备上加工才能完成,生产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CN201420083706.4提供了一种辊压设备的 CZ换型装置,通过设置一个翻转靠轮,当靠轮未转动时,翻转靠轮的成型面和固定靠轮的成型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互为镜像。此时辊压设备成型C型钢。当翻转靠轮转动180°时。辊压设备成型Z型钢。但是该设备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翻转靠轮只能在两个位置之间转动,并且转动角度无法进行精确控制,如果翻转靠轮的转动角度不能精确定位于180°,那么成型的钢材其两端的弯曲度就不能保证完全相同。并且,由于翻转靠轮的位置为限定住了,如果待成型的钢材厚度不一致时,使用位置相同的翻转靠轮进行辊压,那么成型后的产品其两端的弯曲程度也就不能保证完全一样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Z檩条一体成型机快速互换生产线,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C型檩条和Z型檩条生产线的互换。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Z檩条一体成型机快速互换生产线,包括:四组换型机构,每一组换型机构中包括对称相向设置的两个靠轮;其中,第一组换型机构的靠轮中一个为固定靠轮,另一个为移动靠轮,其余换型机构中的靠轮均为固定靠轮;第一组换型机构中,所述移动靠轮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以及中心线下方的下压面;所述固定靠轮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

第二组、第三组、第三组换型机构中,位于移动靠轮同侧的固定靠轮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以及中心线下方的下压面,位于另一侧的固定靠轮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

所述移动靠轮沿着与其同组的固定靠轮平行的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移动靠轮位于初始位置时,其对称中心线与其同组的固定靠轮的对称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移动靠轮上移时,其下压面与固定靠轮的上压面同时作用,使得檩条的一端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上弯折,另一端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下弯折;所述移动靠轮下移时,其上压面与固定靠轮的上压面同时作用,使得檩条的一端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上弯折,另一端也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上弯折。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每一组换型机构中的两个靠轮,其上压面或下压面与对称中心线的夹角相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四组换型机构中靠轮的上压面或下压面与对称中心线的夹角依次减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换型机构、第二组换型机构共同作用,并且移动靠轮上移时,檩条成型为Z型,并且其两端与中部的夹角为135°。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换型机构、第二组换型机构、第二组换型机构、第三组换型机构共同作用,并且移动靠轮下移时,檩条成型为C型,并且其两端与中部的夹角为9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Z檩条一体成型机快速互换生产线,通过移动靠轮的上下移动就可以选择移动靠轮的上压面或者下压面对钢材进行成型,使用上压面时,移动靠轮和固定靠轮将钢材的两端往对称中心线的同一侧挤压弯折。使用下压面时,移动靠轮和固定靠轮将钢材的两端往对称中心线的两侧挤压弯折。因此,通过移动移动靠轮就可以选择成型C型檩条或者Z型檩条,切换速度非常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成型C型檩条时靠轮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成型135°的Z型檩条时靠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成型90°的Z型檩条时靠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C、Z檩条一体成型机快速互换生产线,包括:四组换型机构10、11、 12、13,每一组换型机构中包括对称相向设置的两个靠轮;其中,第一组换型机构10的靠轮中一个为固定靠轮101,另一个为移动靠轮102,其余换型机构中的靠轮均为固定靠轮;第一组换型机构中,所述移动靠轮102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以及中心线下方的下压面,所述固定靠轮101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

第二组、第三组、第三组换型机构中,位于移动靠轮同侧的固定靠轮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以及中心线下方的下压面,位于另一侧的固定靠轮分别包括位于对称中心线上方的上压面;

所述移动靠轮102沿着与其同组的固定靠轮101平行的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移动靠轮102位于初始位置时,其对称中心线与其同组的固定靠轮101的对称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移动靠轮102上移时,其下压面与固定靠轮101的上压面同时作用,使得檩条的一端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上弯折,另一端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下弯折;所述移动靠轮102下移时,其上压面与固定靠轮101的上压面同时作用,使得檩条的一端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上弯折,另一端也沿着对称中心线向上弯折。

经过第一组换型机构10成型后,檩条的两端已经经过了一定的弯折,因此在进入下一组成型机构后,檩条受到移动靠轮102成型的一端会自动选择第二组换型机构中固定靠轮相应的上压面或下压面继续成型,因此,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换型机构完全不需要移动,只要通过移动移动靠轮102,就可以方便地使得生产线在成型Z型檩条和C型檩条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四组换型机构中靠轮的上压面或下压面与对称中心线的夹角依次减小。

因此,当檩条经过四组换型机构后,其两端相对于中间的弯折角度就逐渐增加了。因此,就可以成型各种不同规格的檩条。例如要成型135°的Z型檩条时,所述第一组换型机构10、第二组换型机构11共同作用,并且移动靠轮102 上移。此时第三、第四组换型机构不参与到生产线中,使得檩条经过第一、第二组换型机构后即成型完成,两端与中间的夹角就比较大。如图1。

与之相对的,要成型90°的Z型檩条时,所述第一组换型机构10、第二组换型机构11、第二组换型机构12、第三组换型机构13共同作用,并且移动靠轮102 上移时,檩条的两端经过四组成型机构的成型,与中间的夹角就比较小,为90 °,如图2。

所述第一组换型机构10、第二组换型机构11、第二组换型机构12、第三组换型机构13共同作用,并且移动靠轮102下移时,檩条成型为C型,并且其两端与中部的夹角为90°。如图3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