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焊接弯头整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594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焊接弯头整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对大口径焊接弯头外侧圆弧整形和口径整圆的整弧机,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焊接弯头整弧机,属于金属管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不断发展,管道装置规模随之扩大,对管子直径大于1200㎜的大口径焊接弯头需求量较大,对于大口径焊接弯头,目前国内均采用钢板压制成两半壳弯头,经过整形、切边、组对焊接成弯头,该产品在压制成型时,半壳弯头的外侧圆弧极易产生波浪形折皱、荷叶边,弯头组对焊接后,弯头的口径会产生变形,形成三角口,现在通常在弯头压制成形过程中为了消除波浪形折皱、荷叶边的不良现象,采用复模方法,即使用弯头的凸模重复多次的对压制成形的弯头不良部位进行局部施压整形,对于弯头端部口径变形、三角口等现象采用局部加热整形,该方法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现有公开的技术中,有一件名称为对焊弯头后弧整形机,申请号为200920235120.4的专利文件,其采用的是一种固定式结构,体积大,结构复杂,需要有固定场所,操作使用劳动强度大,不适用对大口径焊接弯头的整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焊接弯头整弧机,采用局部整形方法对弯头的外侧圆弧波浪形折皱、荷叶边及弯头端部口径变形、三角口进行局部整形、复原,使焊接弯头外形圆滑,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外观,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无需固定机座,在使用过程中机动性强,便于移动操作,适合对大口径焊接弯头的整形。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式焊接弯头整弧机,包括机架、液压油缸和整形板,所述机架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和第三力臂,所述第三力臂平行于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力臂和第三力臂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缸固定设置在第一力臂的外侧面上,且液压油缸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力臂的外侧面,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经第一力臂上形成的通孔穿过第一力臂,穿过第一力臂后的液压油缸活塞杆端部位于第一力臂与第三力臂之间,所述整形板包括凸形半月板和凹形半月板,穿过第一力臂后的液压油缸活塞杆端部与凸形半月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力臂上形成有卡口,所述凹形半月板卡接在卡口内并与凸形半月板相对设置,所述凸形半月板和凹形半月板之间构成整形区域,液压油缸驱动活塞杆往复运动使凸形半月板向靠近凹形半月板方向移动或向远离凹形半月板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机架是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机架中的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和第三力臂的厚度相同,有效提高机架的整体机械性能和强度,结构性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力臂上形成有去重孔,在保证了整体结构机械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整体结构的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力臂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控制液压油缸工作的电控箱,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电控箱通过控制液压泵站而间接控制液压油缸工作,液压油缸的进回油接口通过连接软胶管与液压泵站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液压油缸是双作用液压油缸,提高对弯头的整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二力臂的外侧面设置有吊耳,便于通过吊具移动或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和悬挂高度,使待整弧处理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置于凸形半月板和凹形半月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力臂上形成的通孔中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滑动在直线轴承内,提高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在第一力臂的通孔中往复直线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凹形半月板与第三力臂上形成的卡口过盈配合卡接在一起,提高凹形半月板与第三力臂的固定连接效果,还便于后期更换其它规格的凹形半月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吊具移动或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和悬挂高度,使待整弧处理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置于凸形半月板和凹形半月板之间,控制液压油缸驱动活塞杆使凸形半月板向靠近凹形半月板方向移动,对弯头外侧圆弧面进行局部施压,且在凹形半月板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弯头外侧圆弧面的波浪形折皱、荷叶边及弯头端部口径变形、三角口整形复原,实现采用局部整形方法对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的波浪形折皱、荷叶边及弯头端部口径变形、三角口进行局部整形、复原,使焊接弯头外形圆滑,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外观,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无需固定机座,在使用过程中机动性强,便于移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向视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机架,2-液压油缸,3-活塞杆,4-凸形半月板,5-凹形半月板,6-吊耳,7-电控箱,8-进回油接口,9-去重孔,10-卡口,11-第一力臂,12-第二力臂,13-第三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移动式焊接弯头整弧机,包括机架1、液压油缸2和整形板,其中机架1包括第一力臂11、第二力臂12和第三力臂13,第三力臂13平行于第一力臂11,第二力臂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力臂11和第三力臂13垂直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机架1是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机架1中的第一力臂11、第二力臂12和第三力臂13的厚度相同,有效提高机架1的整体机械性能和强度,结构性好;液压油缸2固定设置在第一力臂11的外侧面上,且液压油缸2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力臂11的外侧面,液压油缸2的活塞杆3经第一力臂11上形成的通孔穿过第一力臂11,穿过第一力臂11后的液压油缸2活塞杆3端部位于第一力臂11与第三力臂13之间,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在第一力臂11上形成的通孔中设置有直线轴承,液压油缸2的活塞杆3滑动在直线轴承内,提高液压油缸2的活塞杆3在第一力臂11的通孔中往复直线运动;整形板包括凸形半月板4和凹形半月板5,穿过第一力臂11后的液压油缸2活塞杆3端部与凸形半月板4固定连接,第三力臂13上形成有卡口10,凹形半月板5卡接在卡口10内并与凸形半月板4相对设置,凸形半月板4和凹形半月板5之间构成整形区域,本实施例中的凹形半月板5与第三力臂13上形成的卡口10过盈配合卡接在一起,提高凹形半月板5与第三力臂13的固定连接效果,还便于后期更换其它规格的凹形半月板5;液压油缸2驱动活塞杆3往复运动使凸形半月板4向靠近凹形半月板5方向移动或向远离凹形半月板5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在第二力臂12上设置有去重孔9,在保证了整体结构机械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整体结构的重量;同时,本实施例在第二力臂1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控制液压油缸2工作的电控箱7,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电控箱7通过控制液压泵站而间接控制液压油缸2工作,液压油缸2的进回油接口8通过连接软胶管与液压泵站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液压油缸2是双作用液压油缸,提高对弯头的整弧效率。

本实施例在第二力臂12的外侧面设置有吊耳6,便于通过吊具移动或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和悬挂高度,使待整弧处理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置于凸形半月板4和凹形半月板5之间。

工作原理及方法步骤如下:将半壳弯头平放在车间工作面上,且半壳弯头内、外侧圆弧向上,使用车间吊具将本实用新型悬挂于待整形的弯头上方,接通液压油缸进回油接口与液压泵站油路,接通电控箱电源,启动液压泵站,通过车间吊具调整本实用新型的悬挂高度,使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置于凸形半月板和凹形半月板之间,按压电控箱上的活塞杆前进按钮,活塞杆推动凸形半月板对弯头外侧圆弧面进行局部施压,且在凹形半月板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弯头外侧圆弧面的波浪形折皱、荷叶边整形复原;同理,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对组对焊接成型的弯头端部进行整圆,将弯头的需整形复原的一端口向上立于车间工作面上,按照上述方法步骤操作,即可对弯头端部口径变形及三角口进行整圆。

本实用新型通过吊具移动或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和悬挂高度,使待整弧处理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置于凸形半月板和凹形半月板之间,控制液压油缸驱动活塞杆使凸形半月板向靠近凹形半月板方向移动,对弯头外侧圆弧面进行局部施压,且在凹形半月板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弯头外侧圆弧面的波浪形折皱、荷叶边及弯头端部口径变形、三角口整形复原,实现采用局部整形方法对弯头的外侧圆弧面的波浪形折皱、荷叶边及弯头端部口径变形、三角口进行局部整形、复原,使焊接弯头外形圆滑,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外观,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无需固定机座,在使用过程中机动性强,便于移动操作,适合对大口径焊接弯头的整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