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077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长切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包装容器是指用金属薄板制造的薄壁包装容器,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品包装、日用品包装、仪器仪表包装、工业品包装、军火包装等方面,其中用于食品包装的数量最大。手拎桶也逐渐应用到包装领域,用作诸如盛装牛奶等用途。手拎桶的手提部通常由钢丝弯制而成,并且通过其端部固定在桶体上。现有的手拎桶手提部是由成卷的钢丝经过切断而来的,由于从钢丝卷上抽取的钢丝通常具有一定的弧度,不能够呈笔直状态,这样就可能导致钢丝被切断时长度不一,影响下游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它包括: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连接且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多根支撑板;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套管、一端安装在所述套管侧面下部且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多根延伸板、一端与所述延伸板相连接且另一端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二支撑杆、形成在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的限位圈以及下端固定在所述延伸板上的多根限位杆;

操作台,所述操作台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

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表面的第一支撑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进料滚轮组、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一侧的限位围挡以及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限位围挡内的挤压件;

直线调整机构,所述直线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侧,它包括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表面的限位套管、安装在所述限位套管和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轴承座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用于穿设钢丝的旋转调整器,所述旋转调整器包括穿设在所述轴承座内的多根转轴、安装在相邻两根所述转轴之间的直管、开设在所述直管周面上的槽孔、设置在所述直管内用于套在钢丝上的多块木质限位块以及与所述木质限位块相连接且安装在所述直管上的多个连接块;

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安装在所述限位围挡内,它包括限位块、开设在所述限位块内的出料槽、可上下升降地插设在所述限位块内的切刀、设置在所述切刀顶部的调节块以及套设在所述切刀上且设置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调节块之间的第一弹性件;

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限位块侧面且可带动其同步水平往复运动的置料杆、开设在所述置料杆底部且与所述出料槽相配合的置料槽、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置料杆上且与所述置料槽相配合的挡杆以及与所述挡杆相连接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二弹性件;

置料杆复位机构,所述置料杆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置料杆两侧的固定杆以及一端与所述进料机构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相连接的第三弹性件;

集料机构,所述集料机构与所述出料机构相配合,用于支撑所述置料杆并收集被切断的钢丝。

优化地,它还包括: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限位杆顶部的圆板、设置在所述圆板上的轮胎、设置在所述轮胎上的限位板以及竖立在所述圆板中心处且穿过所述限位板的调节杆。

优化地,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置料杆表面的多个限位环、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限位环内的转杆以及安装在所述转杆端部且与所述调节块底部相接触的拨块,所述挡杆通过至少一个弧形连接件与所述转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杆上且与所述弧形连接件端部相连接的连接套。

优化地,所述集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料机构一侧的第二支撑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中部的第三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进料机构之间的集料槽、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部的安装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的凹槽滚轮以及挂在所述凹槽滚轮上且与置料杆相连接的冖形杆,所述集料槽设置于所述置料杆下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通过旋转机构、进料机构等多个机构的配合,能够实现对钢丝的捋直、定长切割和收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支撑机构和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直线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直线切割机构、出料机构和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直线切割机构和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包装拎桶手提钢丝自动定长切割装置,主要包括支撑机构1、旋转机构2、操作台4、直线调整机构5、进料机构6、切割机构71、出料机构72、置料杆复位机构73和集料机构8等。

其中,支撑机构1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2以及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2相连接且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多根支撑板1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有三根,相邻两根支撑板11 形成的夹角为120°。旋转机构2包括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上的套管21(为了减小套管21与第一支撑杆1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第一支撑杆12和套管21之间安装至少一个轴承)、一端安装在套管21侧面下部且另一端向外水平延伸的多根延伸板22(延伸板 22有四根,相邻两根之间的夹角为90°)、一端与延伸板22相连接且另一端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二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23的数量与延伸板22的数量相同,它们一一对应;如图1 所示,第二支撑杆23具有水平延伸部和弧形上延部)、形成在第二支撑杆23另一端的限位圈24(限位圈24与全部第二支撑杆23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及下端固定在延伸板22上的多根限位杆25(限位杆25的数量与延伸板22的数量相同,它们一一对应;每根限位杆25 基本上与套管21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包装拎桶手提钢丝旋转放料架还包括平衡机构 3,平衡机构3包括安装在限位杆25顶部的圆板31、设置在圆板31上的轮胎32、设置在轮胎32上的限位板33以及竖立在圆板31中心处且穿过限位板33的调节杆34,利用调节杆34的辅助可以调节限位板33和轮胎32之间的压力,并可以使得轮胎32从圆板31上拆卸下来。

操作台4设置在支撑机构1的一侧(或者是支撑机构1的下游,这里上下游的定义是按照钢丝的输送方向予以定义的)。进料机构6包括安装在操作台4上表面的第一支撑架 6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架61上的进料滚轮组62以及与进料滚轮组62相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齿轮63。进料机构6还包括安装在操作台4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支撑架61一侧 (即下游)的限位围挡67、可调节地安装在限位围挡67内的挤压件(图中未显示,它可以可转动的偏心轮或者上下升降的挤压头,只要能够实现对其下方的部件进行规则的往复挤压即可)、与进料滚轮组62相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齿轮63、与偏心轮相连接且与齿轮 63同步转动的齿轮轴69(齿轮轴69通过链条与齿轮63相连接)、安装在齿轮轴69端部的飞轮68以及通过皮带与飞轮68相连接的电机(图中未显示)。这样当电机工作时(电机的工作可以通过操作台4上设置的开关进行控制),可以带动飞轮68转动,进而同步带动齿轮轴69和齿轮63同步转动,进而同步带动挤压件的上下升降和进料滚轮组62的旋转,转动的进料滚轮组62可以使得插在其间的钢丝向前移动。

直线调整机构5也安装在操作台4的上表面,它设置在进料机构6的另一侧(即上游);包括安装在操作台4上表面的限位套管52、安装在限位套管52和所述第一支撑架61之间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轴承座51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承座51上用于穿设钢丝的旋转调整器53;在使用前,将钢丝的一端穿过限位套管52,并经其从旋转调整器53的一端穿入而从其另一端穿出,使得钢丝该端部能够穿入进料滚轮组62,这样当进料滚轮组62工作时就可以带动钢丝向下游输送。而旋转调整器53采用特定的结构设计,它包括穿设在轴承座51内的多根转轴531(通常为首尾设置的两根,转轴531的轴心处开设有供钢丝穿过的通孔)、安装在相邻两根转轴531之间的直管532、开设在直管532周面上且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槽孔533、设置在直管532内的多块木质限位块535(木质限位块535通常由两个板块连接而成,其内也开设有与钢丝相配合的通孔;多块木质限位块535沿直管532的轴心线等间隔分布)以及多块连接块534(连接块534也有多块,它们的数量与木质限位块535);连接块534与木质限位块535相连接,它安装在直管532上。这样能够将钢丝经限位套管 52而穿入旋转调整器中,这样具有一定弧度的钢丝在被拉动过程中会带动旋转调整器小幅转动而利用木质限位块将钢丝捋直。

切割机构71安装在限位围挡67内,它包括限位块711、开设在限位块711内的出料槽712(出料槽712从限位块711的外侧面,向内延伸,且在其底部也形成对应的缺口;此处外侧面为朝向集料机构8的侧面)、可上下升降地插设在限位块711内的切刀713以及设置在切刀713顶部的调节块715(调节块715的上表面形成台阶部,这是为了与行程受限的挤压件相配合;挤压件可以对调节块715上表面的较高的部分进行挤压,当挤压件与调节块715上表面较高的部分进行挤压时,挤压件可以带动切刀713的下移以实现对钢丝的切割;而挤压件挤压不到调节块715上表面较矮的部分,当挤压件与调节块715上表面较矮的部分位置相对时,切刀713不工作)。出料机构72包括固定在限位块711侧面的置料杆721(即由限位围挡67延伸至其外部)、开设在置料杆721底部且与出料槽712相配合的置料槽720、可转动地安装在置料杆721上(围绕置料杆721转动)且与置料槽720 相配合的挡杆724以及与挡杆724相连接用于使其复位的第二弹性件728,经出料槽712 穿设在置料槽720内的钢丝被切断后,将挡杆724转动至脱离置料槽720后,钢丝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机构71还包括套设在切刀713上且设置在限位块711和调节块 715之间的第一弹性件714,用于使得切刀713的复位。出料机构72还包括形成在置料杆 721表面的多个限位环722、可转动地穿设在限位环722内的转杆7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728为弹簧,它套在转杆723上,并且分别与置料杆721和挡杆724相连接)以及安装在转杆723端部且与调节块715底部相接触的拨块726,挡杆724通过至少一个弧形连接件725与转杆723相连接,这样当调节块715下压时,可以带动拨块726运动,进而带动转杆723的转动使得挡杆724转动至脱离置料槽720;当作用在调节块715上的力卸去后,挡杆724在第二弹性件728的作用下复位而又挡住置料槽720。出料机构72还包括固定在转杆723上且与弧形连接件725端部相连接的连接套727,这样可以手动拨动连接套727带动挡杆724转动。置料杆复位机构73包括设置在置料杆721两侧的固定杆732 以及一端与进料机构6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固定杆732相连接的第三弹性件731,而进料机构6还包括安装在操作台4上表面的两个定位座64(设置在操作台4的边缘处),该定位座64内安装有定位杆65,第三弹性件731的一端与定位杆65相连接。置料槽720并非布满整个置料杆721的底部,它与切刀713的最大距离等于所要切割的钢丝长度,因此将钢丝输送至置料槽720的外端(远离限位块711的一端)时,钢丝顶住置料杆721内壁而将其向外推送(第三弹性件731被拉伸而产生形变),进而带动切割机构71在限位围挡67 内移动(调节块715同步移动),这样初始状态时是调节块715上表面较矮的部分与挤压件相对应而变为调节块715上表面较高的部分与挤压件相对应,挤压件可以带动切割机构71 工作进而带动出料机构72工作。一旦钢丝被切断,作用在置料杆721上的作用就卸去,第三弹性件731又拉动切割机构71复位,使得调节块715上表面较矮的部分与挤压件相对应而切割机构71不会对钢丝进行切割,此时也是钢丝继续进料的过程直至其端部顶住置料杆 721内壁,如此不断循环。

集料机构8设置在操作台4的一侧(即下游),它与出料机构72相配合,用于支撑置料杆721并收集被切断的钢丝。它主要包括第二支撑架81、安装座82、凹槽滚轮83、冖形杆84和集料槽86等。第二支撑架81设置在进料机构6的一侧,它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支撑竖杆、固定在支撑竖杆顶部的支撑横杆、固定在支撑竖杆中部的连接杆。第三支撑杆 85安装在第二支撑架81的中部,它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且另一端向进料机构6的方向水平延伸。集料槽86固定在第三支撑杆85上,它位于第二支撑架81和进料机构6之间。安装座82固定在第二支撑架81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2安装在支撑横杆底面上。凹槽滚轮83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座82上,在本实施例中,凹槽滚轮83通过穿设在其轴心处的连接轴安装在安装座82上。冖形杆84呈冖形,即它具有中心部以及形成在中心部两端且与其相垂直的两个端部(两个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同);它的中心部挂在凹槽滚轮83上而端部与置料杆721相连接,而置料杆721可在冖形杆84中心部所处直线方向以一定幅度来回往复运动,这样当钢丝顶住置料杆721内壁而将其向外推送时,冖形杆84可以在凹槽滚轮83上运动,摩擦力较小;而且集料槽86设置在置料杆721下方;这样当置料杆721 向外移动至最大距离时,被切断的钢丝从置料杆721内掉落而掉在集料槽86内进行收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外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化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化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