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刷线材编织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076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刷线材编织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刷线材编织的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线束加工行业需要在将线材剥皮后,对露出的内侧屏蔽编织层进行刷直工作。传统的线材刷编织工作是由人工手持线材边旋转边剥皮,并手持刷子将编织刷直,这种刷编织的方法效率较低、标准不一,且极易造成工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刷线材编织的治具,其可实现对线材编织的高效刷直工作,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刷线材编织的治具,包括底座、电动机、刷编织组件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和电动机分别安装于底座上;

所述刷编织组件包括刷座和刷体,刷体由若干一端固定于刷座上的刷丝组成,刷丝为金属丝;

电动机包括输出轴,所述刷座固定于电动机的输出轴端部,且各刷丝固定端朝向电动机,刷丝自由端朝外;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机的运行,从而带动刷座以及刷座上的刷丝旋转。

在应用时,将待刷直的线材端部与刷丝接触即可实现高效的刷编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线材已剪切的端部(即待刷的端部)的朝向顺着电极输出轴转动的方向。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供材机构,供材机构包括安装于刷丝自由端一侧的支架,支架上对应刷编织组件高度的位置处安装有线材固定件和供材驱动机构,供材驱动机构包括可伸缩的驱动杆,驱动杆端部连接线材固定件;

控制模块包括供材控制单元,供材控制单元控制供材驱动机构的运行,从而使得驱动杆带动线材固定件向刷丝自由端移动。

上述供材驱动机构可采用液压缸、油缸或气缸等现有直线运动驱动器,液压缸、油缸或气缸的伸缩杆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杆。

在应用时,可先将待刷编织的线材固定于线材固定件中,然后控制供材驱动机构运行,使得驱动杆带动线材固定件以及其上的线材移动至刷丝处,然后开启电动机,开始刷编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每次更换线材都操作电动机停止-运行一次,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供材机构可方便线材的更换,同时避免由人工手持线材进行刷编织时可能造成的工伤。

以上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部分与用于控制供材驱动机构的控制部分可采用同一控制芯片,由不同引脚实现分别控制,也可采用分立的控制芯片分别实现控制。线材固定件可为固定于驱动杆端部的线夹、卡扣等能够固定线材的现有固定件,使得线材在刷编织过程中不易滑落。

优选的,所述线材固定件包括设置于驱动杆端部周向的凹槽,和可在凹槽下方将线材两端卡成一束的卡箍。可适用于两端皆剪切完成的线材,同时对两端屏蔽层铜丝进行刷编织。在将线材两端卡成一束时,可在两端部之间适当留有一定的间隙,更便于刷编织结束后两端部的分离。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废材收集仓,废材收集仓的进料口朝向刷编织组件。废材收集仓可用于接收刷编织过程中偶尔被刷断落的屏蔽层铜丝,避免废材飞溅伤人,同时便于铜丝废材的集中处理。

优选的,所述废材收集仓为环形仓,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固接电动机机壳,另一侧边缘位于刷丝自由端的垂直投影边缘外1cm-5cm处。即环形仓的收集范围除覆盖刷编织组件的下方范围外,还要向刷编织作业位置方向延伸1cm-5cm,进一步确保对断落屏蔽层铜丝的可靠收集。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机具有双端输出轴,两输出轴上分别安装一刷编织组件。双端刷编织同时作业,可提高刷编织的效率,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底座、电动机和控制模块采用砂轮机的底座、电动机和控制模块。即本实用新型可在现有砂轮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砂轮机的砂轮拆掉,换上刷编织组件,改装操作简便,可大大减少治具的制作成本。

优选的,刷丝沿刷座周部设置。即刷丝在刷座平面上呈环形设置,因为当刷座旋转进行刷编织时,一般位于转动中心的刷丝是基本不起到作用的,减少中心处刷丝设置可进一步简化治具结构,降低治具的制作难度和复杂度。

优选的,所述刷丝采用钢丝。强度较高,寿命更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电机控制刷编织机构的自动旋转,实现对线材的自动刷编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伤。同时本实用新型供材机构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的效率和安全性更高;废材收集仓能够避免断落的屏蔽层铜丝飞溅商人,或者污染环境,方便废材收集。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在现有的砂轮机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降低了治具的开发和制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刷线材编织的治具,包括底座1、电动机2、刷编织组件和控制模块7;控制模块7和电动机3分别安装于底座1上;

所述刷编织组件包括刷座4和刷体5,刷体5由若干一端固定于刷座上的刷丝组成,刷丝为金属丝;

电动机2包括输出轴3,所述刷座4固定于电动机的输出轴3端部,且各刷丝固定端朝向电动机2,刷丝自由端朝外;

控制模块7控制电动机2的运行,从而带动刷座4以及刷座上的刷丝旋转。

在应用时,将待刷直的线材端部与刷丝接触即可实现高效的刷编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在操作时,线材已剪切的端部(即待刷的端部)的朝向顺着电极输出轴转动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还包括废材收集仓6,废材收集仓6的进料口朝向刷编织组件。废材收集仓6可用于接收刷编织过程中偶尔被刷断落的屏蔽层铜丝,避免废材飞溅伤人,同时便于铜丝废材的集中处理。

结合图1至图3,废材收集仓为环形仓(可含缺口或不含缺口,缺口更方便人工供材时的操作),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固接电动机机壳,另一侧边缘位于刷丝自由端的垂直投影边缘外1cm-5cm处。即环形仓的收集范围除覆盖刷编织组件的下方范围外,还要向外(刷编织作业位置方向)延伸1cm-5cm,进一步确保对断落屏蔽层铜丝的可靠收集。

电动机具有双端输出轴,两输出轴上分别安装一刷编织组件。双端刷编织同时作业,可提高刷编织的效率,降低成本。

底座、电动机和控制模块采用砂轮机的底座、电动机和控制模块。即本实用新型可在现有砂轮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砂轮机的砂轮拆掉,换上刷编织组件,改装操作简便,可大大减少治具的制作成本。

如图2所示,刷丝沿刷座周部设置。即刷丝在刷座平面上呈环形设置,因为当刷座旋转进行刷编织时,一般位于转动中心的刷丝是基本不起到作用的,减少中心处刷丝设置可进一步简化治具结构,降低治具的制作难度和复杂度。

刷丝采用钢丝。强度较高,寿命更长。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供材机构,供材机构包括安装于刷丝自由端一侧的支架10,支架10上对应刷编织组件高度的位置处安装有线材固定件和供材驱动机构,供材驱动机构11包括可伸缩的驱动杆12,驱动杆12端部连接线材固定件;

控制模块包括供材控制单元,供材控制单元控制供材驱动机构的运行,从而使得驱动杆带动线材固定件向刷丝自由端移动。

上述供材驱动机构可采用液压缸、油缸或气缸等现有直线运动驱动器,液压缸、油缸或气缸的伸缩杆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杆。

在应用时,可先将待刷编织的线材固定于线材固定件中,然后控制供材驱动机构运行,使得驱动杆带动线材固定件以及其上的线材移动至刷丝处,然后开启电动机,开始刷编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每次更换线材都操作电动机停止-运行一次,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供材机构可方便线材的更换,同时避免由人工手持线材进行刷编织时可能造成的工伤。

本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部分与用于控制供材驱动机构的控制部分可采用同一控制芯片,由不同引脚实现分别控制,则控制器外设置相应的两个控制按钮,分别为电动机控制按钮8和供材控制按钮9。线材固定件可为固定于驱动杆端部的线夹、卡扣等能够固定线材的现有固定件,使得线材在刷编织过程中不易滑落。

本实施例中,线材固定件包括设置于驱动杆端部周向的凹槽13,和可在凹槽下方将线材两端卡成一束的卡箍。可适用于两端皆剪切完成的线材,同时对两端屏蔽层铜丝进行刷编织。在将线材两端卡成一束时,可在两端部之间适当留有一定的间隙,更便于刷编织结束后两端部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机控制刷编织机构的自动旋转,实现对线材的自动刷编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伤。同时本实用新型供材机构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的效率和安全性更高;废材收集仓能够避免断落的屏蔽层铜丝飞溅商人,或者污染环境,方便废材收集。此外,本实用新型可在现有的砂轮机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降低了治具的开发和制作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