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筒底点焊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157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器筒底点焊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器筒底点焊治具。



背景技术:

灭火器主要由筒体、筒底和筒口构成,筒体成型后,首先须将筒底焊接在筒体上。但由于筒底多具有弧形体壁,焊接机处通用夹具难以对其稳定夹装,因此在焊接前需采用点焊方式将筒体和筒底进行连接。目前,点焊连接多采用人工方式,筒体和筒底难以精确对正,从而影响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灭火器筒底点焊治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中轴线重合的伸缩顶杆、内圆夹具、伸缩架和顶板对灭火器筒体和筒底进行对正定位和稳定夹持,操作简便,且夹装后不影响点焊操作。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灭火器筒底点焊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伸缩顶杆、内圆夹具、伸缩架和顶板,所述伸缩顶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中线处,所述内圆夹具套设于所述伸缩顶杆靠近底部的外壁处,所述伸缩架套设于所述伸缩顶杆和所述内圆夹具外侧,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处,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伸缩架的顶部,悬设于所述伸缩顶杆上方。

进一步,所述伸缩顶杆和所述伸缩架均采用电控伸缩结构,所述伸缩顶杆顶部采用球面。

进一步,所述内圆夹具包括套筒、若干液压伸缩杆和同步液压缸,所述套筒套设固定于所述伸缩顶杆底部外壁处,所述液压伸缩杆规则设置于所述套筒外侧,并通过所述套筒内油路与所述同步液压缸连通。

进一步,所述套筒中轴线与所述伸缩顶杆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液压伸缩杆最少为3根,所述液压伸缩杆前端设有弧面顶头,所述弧面顶头处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顶板采用活动连接结构与所述伸缩架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顶板底部设有顶块,所述顶块悬设与所述伸缩顶杆正上方,所述顶块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中轴线重合的伸缩顶杆、内圆夹具、伸缩架和顶板对灭火器筒体和筒底进行对正定位和稳定夹持,操作简便,且夹装后不影响点焊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内圆夹具和顶板处的压力传感器,监测夹装强度,以采用适当的夹装力对灭火器筒体和筒底进行稳定夹持,从而避免夹装力过大引起筒体或筒底变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夹装灭火器筒体后的俯视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夹装灭火器筒体和底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灭火器筒底点焊治具,包括底座1、伸缩顶杆2、内圆夹具3、伸缩架4和顶板5。所述底座1为灭火器筒体和筒底的焊接提供支撑。所述伸缩顶杆2用于托举支撑具有弧形表面的灭火器筒底。所述内圆夹具3用于固定筒体结构。所述伸缩架4用于控制所述顶板5的高度,以便所述顶板5对筒底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筒体和筒底的稳定固定。

所述伸缩顶杆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中线处,所述内圆夹具3套设于所述伸缩顶杆2靠近底部的外壁处。所述底座1、所述伸缩顶杆2和所述内圆夹具3的中轴线均重合,从而确保筒体与所述底座1轴线重合。

所述伸缩架4套设于所述伸缩顶杆2和所述内圆夹具3外侧。所述顶板5设置于所述伸缩架4的顶部,悬设于所述伸缩顶杆2上方。所述伸缩架4、所述顶板5的中轴线均与所述伸缩顶杆2和所述内圆夹具3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顶板5和所述伸缩顶杆2的中轴线重合,从而保证所述顶板5对筒底的压设力和所述伸缩顶杆2对筒底的托举力方向重合,有利于对筒底的稳定夹持。所述伸缩架4、所述顶板5的中轴线与所述内圆夹具3中轴线重合,有利于保证筒底与筒体的对正精度。

所述伸缩顶杆2和所述伸缩架4均采用电控伸缩结构,便于快速调控上述结构的伸缩情况。

所述伸缩顶杆2顶部采用球面。与筒底弧度相匹配。

所述内圆夹具3包括套筒31、若干液压伸缩杆32和同步液压缸33,所述套筒31套设固定于所述伸缩顶杆2底部外壁处,所述液压伸缩杆32规则设置于所述套筒31外侧,并通过所述套筒31内油路与所述同步液压缸33连通。通过所述同步液压缸33的调控,使各所述液压伸缩杆32伸缩运动及伸缩距离保持一致。所述套筒31中轴线与所述伸缩顶杆2的中轴线重合,保证所述液压伸缩杆32对筒体进行张紧固定后,筒体中轴线与所述伸缩顶杆2重合,以保证筒体与筒底的对正。

所述液压伸缩杆32最少为3根。有利于筒体的稳定张紧、固定。

所述液压伸缩杆32前端设有弧面顶头34。弧面与筒体内壁相匹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筒体的固定稳定性。

所述弧面顶头34处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1。通过监测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的读数,有利于以适当的张紧力固定筒体,避免所述液压伸缩杆32过度伸展导致筒体变形。

所述顶板5底部设有顶块51,所述顶块51悬设与所述伸缩顶杆2正上方,所述顶块51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62。所述顶块51与所述伸缩顶杆2顶部共同夹持筒底,有利于匹配筒底弧面。通过在不同阶段监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2的读数,以便赋予筒底适当的下压夹持固定力,并避免筒底因下压力发现变形。

所述顶板5和所述伸缩架4采用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活动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固定。便于筒体结构在所述底座1上的装卸。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2和图3所示,将所述顶板5自所述伸缩架4顶部取下,通过调整所述同步液压缸33控制所述伸缩杆32处于收缩状态,同时,调控所述伸缩顶杆2处于收缩状态。

将灭火器筒体92垂直向下套设于所述伸缩顶杆2和所述伸缩杆32外。调整所述同步液压缸33控制各所述伸缩杆32同步伸展,使所述弧面顶头34与所述筒体92内壁接触,监测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读数至适当区间内,停止所述同步液压缸33对所述伸缩杆32的伸展调控,使所述内圆夹具3在所述筒体92内张紧,将所述筒体92稳定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

将灭火器筒底91扣设与所述筒体92顶部敞口处。将所述顶板5通过螺钉等可装卸连接结构稳定固定于所述伸缩架4顶部。调控所述伸缩架4收缩,带动所述顶板5垂直下行,使所述顶块51与所述筒底91弧形外壁顶部接触。检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2读数至适当区间内,即停止所述伸缩架4的收缩。

调整所述伸缩顶杆2伸展,使所述伸缩顶杆2顶部顶设于所述筒底91弧形内壁顶点处。检测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2读数至适当区间内,停止所述伸缩顶杆2伸展,完成夹装,即可在所述伸缩架4各伸缩单体(伸缩杆)间的空间内点焊连接所述筒体91和所述筒体92。此时,所述顶块51对所述筒底91施加下压作用力,保证所述筒底91与所述筒体92充分接触;所述伸缩顶杆2对所述筒底91施加向上的托顶作用力,避免所述顶块51下压作用使所述筒底91弧面变形。

作为实施例优化方案,可采用PLC等系统控制装置8通过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61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2的数据,自动化调控所述伸缩顶杆2、所述同步液压缸33和所述伸缩架4的运行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