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9937发布日期:2018-06-12 19:4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气雾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技术成熟,高速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三片气雾罐,第二类是技术含量高,中速自动化批量生产的一片气雾铝罐,第三类是防爆要求极高,慢速半自动小批量生产的丝印二片气雾罐。

丝印二片气雾罐主要应用于雪种灌装领域,对罐体承受压力的要求高达2.2-2.4MPa,属于气雾罐中的“小炸弹”。必须采用厚度0.35mm左右的马口铁进行制造,才能保证承压力。如采用0.35mm厚的马口铁生产三片罐,在罐身焊缝和罐身与顶盖封口处,容易造成漏气,因此三片气雾罐不适应灌装雪种的要求。半自动小批量生产的丝印二片气雾罐其制造工艺为:马口铁素铁冲片、一次拉伸、二次拉伸、一级拉凸台、二级拉凸台、外喷漆、烘干、罐底修边、罐口冲孔、罐口拉直、罐口卷圆、丝印、烘干等13个工序完成。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线喷漆、丝印和两次烘干等四次工序,存在生产效率慢,人工成本过高,质量不稳定,设备占地面积较大,生产环境较差,废气、废水排放成本较高,能源损耗较大等问题,综合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包括冲杯模具、拉伸模具、一级拉凸台模具、二级拉凸台模具、罐底修边模具、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和罐口卷圆模具;所述冲杯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板、第一上剪口模、第一下剪口模、第一下压料模、第一下成型模、第一下模板、第一顶料杆、第一压边力顶板、第一压边力气缸和第一上脱料模,所述第一下剪口模和第一下成型模均固定在第一下模板上侧,且第一下剪口模位于第一下成型模外,第一下剪口模与第一下成型模之间形成容纳第一下压料模的第一下压料模容纳槽,第一下压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一下压料模容纳槽内,第一压边力顶板位于第一下模板下方,第一顶料杆固定安装在第一压边力顶板上,且第一顶料杆穿过第一下模板连接至第一下压料模,第一压边力气缸连接第一压边力顶板;所述第一上剪口模固定安装在第一上模板下方,第一上剪口模的下端面与第一下压料模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一上模板连接至第一冲床滑块,第一上脱料模滑动安装在第一上剪口模内,且第一上脱料模的驱动杆穿过第一上剪口模和第一上模板向上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伸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板、第二上成型模、第二下成型模、第二下压料模、第二下模板、第二顶料杆、第二压边力顶板、第二压边力气缸和第二上脱料模,所述第二下成型模固定在第二下模板上侧,第二下压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二下成型模外,第二压边力顶板位于第二下模板下方,第二顶料杆固定安装在第二压边力顶板上,且第二顶料杆穿过第二下模板连接至第二下压料模,第二压边力气缸连接第二压边力顶板;所述第二上成型模固定安装在第二上模板下方,第二上成型模的下端面与第二下压料模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二上模板连接至第二冲床滑块,第二上脱料模滑动安装在第二上成型模内,且第二上脱料模的驱动杆穿过第二上成型模和第二上模板向上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拉凸台模具包括第三上模板、第三上成型模、第三下成型模、第三下压料模、第三下模板、第三顶料杆、第三压边力顶板、第三压边力气缸和第三上脱料模,所述第三下成型模固定在第三下模板上侧,第三下压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三下成型模外,第三下成型模上端设置有一级凸台成型块,第三压边力顶板位于第三下模板下方,第三顶料杆固定安装在第三压边力顶板上,且第三顶料杆穿过第三下模板连接至第三下压料模,第三压边力气缸连接第三压边力顶板;所述第三上成型模固定安装在第三上模板下方,第三上成型模的下端面与第三下压料模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三上模板连接至第三冲床滑块,第三上脱料模滑动安装在第三上成型模内,且第三上脱料模的驱动杆穿过第三上成型模和第三上模板向上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拉凸台模具包括第四上模板、第四上成型模、第四下成型模、第四下压料模、第四下模板、第四顶料杆、第四压边力顶板、第四压边力气缸和第四上脱料模,所述第四下成型模固定在第四下模板上侧,第四下压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四下成型模外,第四下成型模上端设置有二级凸台成型块,第四压边力顶板位于第四下模板下方,第四顶料杆固定安装在第四压边力顶板上,且第四顶料杆穿过第四下模板连接至第四下压料模,第四压边力气缸连接第四压边力顶板;所述第四上成型模固定安装在第四上模板下方,第四上成型模的下端面与第四下压料模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四上模板连接至第四冲床滑块,第四上脱料模滑动安装在第四上成型模内,且第四上脱料模的驱动杆穿过第四上成型模和第四上模板向上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底修边模具包括第五上模板、第五上剪口模、第五上脱料模、第五下剪口模、第五下切料刀和第五下模板,所述第五下剪口模固定在第五下模板上侧,第五下切料刀固定安装在第五下剪口模外侧;所述第五上剪口模固定安装在第五上模板下方,第五上剪口模的下端内侧面与第五下剪口模的上端外侧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五上模板连接至第五冲床滑块,第五上脱料模滑动安装在第五上剪口模内,且第五上脱料模的驱动杆穿过第五上剪口模和第五上模板向上延伸,第五上脱料模的驱动杆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五上脱料模上侧面与第五上剪口模内模腔底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五下切料刀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五下剪口模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包括第六上模板、第六上夹料模、第六上剪口模、第六上压料模、第六下剪口模、第六下压料模、第六下脱料模、第六下模板、第六顶料杆、第六脱罐顶板和第六脱罐气缸,第六下模板上侧安装有凸台,所述第六下剪口模固定在第六下模板的凸台上侧,第六下压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六下剪口模外,且第六下压料模底部与第六下剪口模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弹簧,第六下脱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凸台外,第六脱罐顶板位于第六下模板下方,第六顶料杆固定安装在第六脱罐顶板上,且第六顶料杆穿过第六下模板连接至第六下脱料模,第六脱罐气缸连接第六脱罐顶板;所述第六上夹料模固定安装在第六上模板下方,第六上夹料模的下端面与第六下脱料模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六上模板连接至第六冲床滑块,第六上剪口模安装在第六上夹料模内,且第六上剪口模与第六下剪口模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六上压料模安装在第六上夹料模内,第六上压料模位于第六上剪口模外侧,且第六上压料模与第六下压料模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口卷圆模具包括第七上模板、第七上夹料模、第七上成型模、第七下成型模、第七下脱料模、第七下模板、第七顶料杆、第七脱罐顶板和第七脱罐气缸,所述第七下成型模固定在第七下模板的上侧,第七下脱料模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七下成型模外,第七脱罐顶板位于第七下模板下方,第七顶料杆固定安装在第七脱罐顶板上,且第七顶料杆穿过第七下模板连接至第七下脱料模,第七脱罐气缸连接第七脱罐顶板;所述第七上夹料模固定安装在第七上模板下方,第七上夹料模的下端面与第七下脱料模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七上模板连接至第七冲床滑块,第七上成型模安装在第七上夹料模内,且第七上成型模与第七下成型模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先在镀铬马口铁表面上进行变体彩印后,再通过冲杯、拉伸、一级拉凸台、二级拉凸台、罐底修边、罐口冲孔拉直、罐口卷圆等8个工序完成一套全自动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生产线。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厂房租金。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时,变体印刷工序已经在钢铁厂内部完成,并集中有效处理了印刷烘干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排放的问题,从而解决了企业生产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了能源损耗,提高企业的利润。

2、该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与传统的丝印二片气雾罐生产技术相比,减少了传统丝印二片气雾罐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在线喷漆、印刷和两次烘干的工序,达到企业制罐生产零排放、零污染的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高和设备占地面积,从而提高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冲杯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冲杯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拉伸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拉伸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一级拉凸台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一级拉凸台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二级拉凸台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二级拉凸台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罐底修边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罐底修边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罐口冲孔拉直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罐口卷圆模具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中罐口卷圆模具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过程中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中:1-变体彩印片、2-冲杯、3-拉伸罐、4-一级凸台拉伸罐、5-二级凸台拉伸罐、6-圆环废料、7-罐底修边罐、8-罐口拉直罐、11-第一上模板、12-第一上剪口模、13-第一下剪口模、14-第一下压料模、15-第一下成型模、16-第一下模板、17-第一顶料杆、18-第一压边力顶板、19-第一压边力气缸、110-第一上脱料模、21-第二上模板、22-第二上成型模、23-第二下成型模、24-第二下压料模、25-第二下模板、26-第二顶料杆、27-第二压边力顶板、28-第二压边力气缸、29-第二上脱料模、31-第三上模板、32-第三上成型模、33-第三下成型模、34-第三下压料模、35-第三下模板、36-第三顶料杆、37-第三压边力顶板、38-第三压边力气缸、39-第三上脱料模、41-第四上模板、42-第四上成型模、43-第四下成型模、44-第四下压料模、45-第四下模板、46-第四顶料杆、47-第四压边力顶板、48-第四压边力气缸、49-第四上脱料模、51-第五上模板、52-第五上剪口模、53-第五上脱料模、54-第五下剪口模、55-第五下切料刀、56-第五下模板、61-第六上模板、62-第六上夹料模、63-第六上剪口模、64-第六上压料模、65-第六下剪口模、66-第六下压料模、67-第六下脱料模、68-第六下模板、69-第六顶料杆、610-第六脱罐顶板、611-和第六脱罐气缸、71-第七上模板、72-第七上夹料模、73-第七上成型模、74-第七下成型模、75-第七下脱料模、76-第七下模板、77-第七顶料杆、78-第七脱罐顶板、79-第七脱罐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包括冲杯模具、拉伸模具、一级拉凸台模具、二级拉凸台模具、罐底修边模具、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和罐口卷圆模具;

所述冲杯模具包括第一上模板11、第一上剪口模12、第一下剪口模13、第一下压料模14、第一下成型模15、第一下模板16、第一顶料杆17、第一压边力顶板18、第一压边力气缸19和第一上脱料模110,所述第一下剪口模13和第一下成型模15均固定在第一下模板16上侧,且第一下剪口模13位于第一下成型模15外,第一下剪口模13与第一下成型模15之间形成容纳第一下压料模14的第一下压料模容纳槽,第一下压料模14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一下压料模容纳槽内,第一压边力顶板18位于第一下模板16下方,第一顶料杆17固定安装在第一压边力顶板18上,且第一顶料杆17穿过第一下模板16连接至第一下压料模14,第一压边力气缸19连接第一压边力顶板18;所述第一上剪口模12固定安装在第一上模板11下方,第一上剪口模12的下端面与第一下压料模14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一上模板11连接至第一冲床滑块,第一上脱料模110滑动安装在第一上剪口模12内,且第一上脱料模110的驱动杆穿过第一上剪口模12和第一上模板11向上延伸,该冲杯模具在开模时,变体彩印片1通过伺服送料系统送至冲杯模具中,变体彩印片1位于第一上剪口模12下方,且位于第一下剪口模13、第一下压料模14和第一下成型模15上方,第一冲床滑块驱动第一上模板11下压时,带动第一上剪口模12向下冲压,变体彩印片1首先被第一上剪口模12与第一下剪口模13配合冲裁形成圆片,然后被第一上剪口模12与第一下压料模1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一下压料模14被下方的第一压边力气缸19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一顶料杆17和第一压边力顶板18对圆片状的变体彩印片1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变体彩印片1在拉伸形成冲杯2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一下成型模15和第一下模板16处于静止状态,变体彩印片1在第一上剪口模12和第一下压料模1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变体彩印片1紧贴着第一下成型模15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的高度,完成冲杯成型的动作,当冲杯2成型后,第一冲床滑块回升,第一下压料模14、第一顶料杆17、第一压边力顶板18和第一压边力气缸19同时快速回位,并将冲杯2顶出第一下成型模15,最终,冲杯2在第一上脱料模110的作用下脱离第一下成型模15,到达开模高度后,冲杯2被脱出并吹走,被第一送罐系统送入下一工序;

所述拉伸模具包括第二上模板21、第二上成型模22、第二下成型模23、第二下压料模24、第二下模板25、第二顶料杆26、第二压边力顶板27、第二压边力气缸28和第二上脱料模29,所述第二下成型模23固定在第二下模板25上侧,第二下压料模24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二下成型模23外,第二压边力顶板27位于第二下模板25下方,第二顶料杆26固定安装在第二压边力顶板27上,且第二顶料杆26穿过第二下模板25连接至第二下压料模24,第二压边力气缸28连接第二压边力顶板27;所述第二上成型模22固定安装在第二上模板21下方,第二上成型模22的下端面与第二下压料模24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二上模板21连接至第二冲床滑块,第二上脱料模29滑动安装在第二上成型模22内,且第二上脱料模29的驱动杆穿过第二上成型模22和第二上模板21向上延伸,拉伸模具在开模状态下,冲杯2通过第一送罐系统送至拉伸模具内,冲杯2处于第二上成型模22下方,且套设在第二下成型模23和第二下压料模24上,第二冲床滑块驱动第二上模板21下压时,带动第二上成型模22向下冲压,冲杯2依靠第二下压料模24定位,然后被第二上成型模22与第二下压料模2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二下压料模24被下方的第二压边力气缸28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二顶料杆26和第二压边力顶板27对冲杯2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冲杯2在拉伸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二下成型模23和第二下模板25处于静止状态,冲杯2在第二上成型模22和第二下压料模2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冲杯2紧贴着第二下成型模23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的高度,完成拉伸成型的动作,获得拉伸罐3,当拉伸罐3成型后,第二冲床滑块回升,第二下压料模24、第二顶料杆26、第二压边力顶板27和第二压边力气缸28同时快速回位,并将拉伸罐3顶出第二下成型模23,最终,拉伸罐3跟随第二上成型模22脱离第二下成型模23,在到达第二下成型模23顶面时,第二上脱料模29将拉伸罐3顶出,拉伸罐3停留在第二下压料模2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拉伸罐3被第二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所述一级拉凸台模具包括第三上模板31、第三上成型模32、第三下成型模33、第三下压料模34、第三下模板35、第三顶料杆36、第三压边力顶板37、第三压边力气缸38和第三上脱料模39,所述第三下成型模33固定在第三下模板35上侧,第三下压料模34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三下成型模33外,第三下成型模33上端设置有一级凸台成型块,第三压边力顶板37位于第三下模板35下方,第三顶料杆36固定安装在第三压边力顶板37上,且第三顶料杆36穿过第三下模板35连接至第三下压料模34,第三压边力气缸38连接第三压边力顶板37;所述第三上成型模32固定安装在第三上模板31下方,第三上成型模32的下端面与第三下压料模34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三上模板31连接至第三冲床滑块,第三上脱料模39滑动安装在第三上成型模32内,且第三上脱料模39的驱动杆穿过第三上成型模32和第三上模板31向上延伸,一级拉凸台模具在开模状态下,拉伸罐3通过第二送罐系统送至一级拉凸台模具内,拉伸罐3处于第三上成型模32下方,且套设在第三下成型模33和第三下压料模34上,第三冲床滑块驱动第三上模板31下压时,带动第三上成型模32向下冲压,拉伸罐3依靠第三下压料模34定位,然后被第三上成型模32与第三下压料模3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三下压料模34被下方的第三压边力气缸38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三顶料杆36和第三压边力顶板37对拉伸罐3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拉伸罐3在一级拉凸台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三下成型模33和第三下模板35处于静止状态,拉伸罐3在第三上成型模32和第三下压料模3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拉伸罐3紧贴着第三下成型模33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一级拉凸台成型动作,获得一级凸台拉伸罐4,当一级凸台拉伸罐4成型后,第三冲床滑块回升,第三下压料模34、第三顶料杆36、第三压边力顶板37和第三压边力气缸38同时快速回位,并将一级凸台拉伸罐4顶出第三下成型模33,最终,一级凸台拉伸罐4跟随第三上成型模32脱离第三下成型模33,在到达第三下成型模33顶面时,第三上脱料模39将一级凸台拉伸罐4顶出,一级凸台拉伸罐4停留在第三下压料模3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一级凸台拉伸罐4被第三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所述二级拉凸台模具包括第四上模板41、第四上成型模42、第四下成型模43、第四下压料模44、第四下模板45、第四顶料杆46、第四压边力顶板47、第四压边力气缸48和第四上脱料模49,所述第四下成型模43固定在第四下模板45上侧,第四下压料模44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四下成型模43外,第四下成型模43上端设置有二级凸台成型块,第四压边力顶板47位于第四下模板45下方,第四顶料杆46固定安装在第四压边力顶板47上,且第四顶料杆46穿过第四下模板45连接至第四下压料模44,第四压边力气缸48连接第四压边力顶板47;所述第四上成型模42固定安装在第四上模板41下方,第四上成型模42的下端面与第四下压料模44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四上模板41连接至第四冲床滑块,第四上脱料模49滑动安装在第四上成型模42内,且第四上脱料模49的驱动杆穿过第四上成型模42和第四上模板41向上延伸,二级拉凸台模具在开模状态下,一级凸台拉伸罐4通过第三送罐系统送至二级拉凸台模具内,一级凸台拉伸罐4处于第四上成型模42下方,且套设在第四下成型模43和第四下压料模44上,第四冲床滑块驱动第四上模板41下压时,带动第四上成型模42向下冲压,一级凸台拉伸罐4此时依靠第四上成型模42定位,然后被第四上成型模42与第四下压料模4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四下压料模44被下方的第四压边力气缸48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四顶料杆46和第四压边力顶板47对一级凸台拉伸罐4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一级凸台拉伸罐4在二级拉凸台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四下成型模43和第四下模板45处于静止状态,一级凸台拉伸罐4在第四上成型模42和第四下压料模4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一级凸台拉伸罐4紧贴着第四下成型模43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二级拉凸台成型动作,获得二级凸台拉伸罐5,当二级凸台拉伸罐5成型后,第四冲床滑块回升,第四下压料模44、第四顶料杆46、第四压边力顶板47和第四压边力气缸48同时快速回位,并将二级凸台拉伸罐5顶出第四下成型模43,最终,二级凸台拉伸罐5跟随第四上成型模42脱离第四下成型模43,在到达第四下成型模43顶面时,第四上脱料模49将二级凸台拉伸罐5顶出,二级凸台拉伸罐5停留在第四下压料模4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二级凸台拉伸罐5被第四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所述罐底修边模具包括第五上模板51、第五上剪口模52、第五上脱料模53、第五下剪口模54、第五下切料刀55和第五下模板56,所述第五下剪口模54固定在第五下模板56上侧,第五下切料刀55固定安装在第五下剪口模54外侧,第五下切料刀55的数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五下切料刀55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五下剪口模54两侧;所述第五上剪口模52固定安装在第五上模板51下方,第五上剪口模52的下端内侧面与第五下剪口模54的上端外侧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五上模板51连接至第五冲床滑块,第五上脱料模53滑动安装在第五上剪口模52内,且第五上脱料模53的驱动杆穿过第五上剪口模52和第五上模板51向上延伸,第五上脱料模53的驱动杆上还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第五上脱料模53上侧面与第五上剪口模52内模腔底部之间,罐底修边模具在开模状态下,二级凸台拉伸罐5通过第四送罐系统送至罐底修边模具内,二级凸台拉伸罐5处于第五上剪口模52下方,且套设在第五下剪口模54上,第五冲床滑块驱动第五上模板51下压时,带动第五上剪口模52向下冲压,在此过程中,第五上脱料模53将二级凸台拉伸罐5压住,防止二级凸台拉伸罐5偏移,第五上脱料模5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随着第五上剪口模52的下降而压缩,二级凸台拉伸罐5最终靠第五上剪口模52的内模腔定位,同时,第五下剪口模54、第五下切料刀55和第五下模板56均处于静止状态,到达闭模高度时,二级凸台拉伸罐5的罐底边料被第五上剪口模52和第五下剪口模54冲剪形成圆环废料6,并在第五下切料刀55表面不断累积,二级凸台拉伸罐5形成罐底修边罐7,当圆环废料6累积到一定数目时,被第五上剪口模52挤压至第五下切料刀55并切断形成两个半弧形废料,两个半弧形废料从第五下剪口模54两侧分开并掉落,当冲剪完成后,第五冲床滑块回升,第五上脱料模5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将罐底修边罐7拔出,并将罐底修边罐7停留在第五下剪口模5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罐底修边罐7被第五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所述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包括第六上模板61、第六上夹料模62、第六上剪口模63、第六上压料模64、第六下剪口模65、第六下压料模66、第六下脱料模67、第六下模板68、第六顶料杆69、第六脱罐顶板610和第六脱罐气缸611,第六下模板68上侧安装有凸台,所述第六下剪口模65固定在第六下模板68的凸台上侧,第六下压料模66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六下剪口模65外,且第六下压料模66底部与第六下剪口模65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弹簧,第六下脱料模67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凸台外,第六脱罐顶板610位于第六下模板68下方,第六顶料杆69固定安装在第六脱罐顶板610上,且第六顶料杆69穿过第六下模板68连接至第六下脱料模67,第六脱罐气缸611连接第六脱罐顶板610;所述第六上夹料模62固定安装在第六上模板61下方,第六上夹料模62的下端面与第六下脱料模67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六上模板61连接至第六冲床滑块,第六上剪口模63安装在第六上夹料模62内,且第六上剪口模63与第六下剪口模65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六上压料模64安装在第六上夹料模62内,第六上压料模64位于第六上剪口模63外侧,且第六上压料模64与第六下压料模66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罐底修边罐7通过第五送罐系统送至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内,罐底修边罐7处于第六上夹料模62下方,且套设在第六下剪口模65、第六下压料模66和第六下脱料模67上,第六冲床滑块驱动第六上模板61下压时,带动第六上夹料模62向下冲压,罐底修边罐7此时依靠第六上夹料模62定位,防止罐底修边罐7偏移,罐底修边罐7的二级凸台上先是被第六上剪口模63和第六下剪口模65配合冲裁出一个圆形小孔,然后罐底修边罐7被第六上压料模64和第六下压料模66夹紧往下的同时,第六下压料模66因底部的弹簧受压缩而下降,冲裁后的罐口则紧贴着第六下剪口模65的外壁流动成型,在此过程中,第六下剪口模65和第六下模板68处于静止状态,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罐口冲孔拉直成型动作,获得罐口拉直罐8,当罐口拉直罐8成型后,第六冲床滑块回升,第六下脱料模67、第六顶料杆69、第六脱罐顶板610和第六脱罐气缸611同时快速回位,并将罐口拉直罐8顶出第六下压料模66,最终,罐口拉直罐8停留在第六下脱料模67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罐口拉直罐8被第六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所述罐口卷圆模具包括第七上模板71、第七上夹料模72、第七上成型模73、第七下成型模74、第七下脱料模75、第七下模板76、第七顶料杆77、第七脱罐顶板78和第七脱罐气缸79,所述第七下成型模74固定在第七下模板76的上侧,第七下脱料模75沿竖直方向滑动套设在第七下成型模74外,第七脱罐顶板78位于第七下模板76下方,第七顶料杆77固定安装在第七脱罐顶板78上,且第七顶料杆77穿过第七下模板76连接至第七下脱料模75,第七脱罐气缸79连接第七脱罐顶板78;所述第七上夹料模72固定安装在第七上模板71下方,第七上夹料模72的下端面与第七下脱料模75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第七上模板71连接至第七冲床滑块,第七上成型模73安装在第七上夹料模72内,且第七上成型模73与第七下成型模74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应,罐口卷圆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罐口拉直罐8通过第六送罐系统送至罐口卷圆模具内,罐口拉直罐8处于第七上夹料模72下方,且套设在第七下成型模74和第七下脱料模75上,第七冲床滑块驱动第七上模板71下压时,带动第七上夹料模72和第七上成型模73向下冲压,罐口拉直罐8此时依靠第七上夹料模72内腔定位,防止罐口拉直罐8偏移,冲压一定高度后,罐口拉直罐8被套在第七下成型模74上固定,第七下成型模74和第七下模板76处于静止状态,罐口拉直罐8在第七上成型模73和第七下成型模74的相互作用下,罐口拉直部分紧贴着第七上成型模73的圆弧外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罐口卷圆成型动作,获得罐口卷圆罐,当罐口卷圆罐成型后,第七冲床滑块回升,第七下脱料模75、第七顶料杆77、第七脱罐顶板78和第七脱罐气缸79同时快速回位,并将罐口卷圆罐顶出第七下成型模74,最终,罐口卷圆罐停留在第七下脱料模75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罐口卷圆罐被第七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在进行生产时,首先在镀铬马口铁表面上进行变体彩印,获得变体彩印片1。

冲杯模具在开模时,变体彩印片1通过伺服送料系统送至冲杯模具中,变体彩印片1位于第一上剪口模12下方,且位于第一下剪口模13、第一下压料模14和第一下成型模15上方,第一冲床滑块驱动第一上模板11下压时,带动第一上剪口模12向下冲压,变体彩印片1首先被第一上剪口模12与第一下剪口模13配合冲裁形成圆片,然后被第一上剪口模12与第一下压料模1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一下压料模14被下方的第一压边力气缸19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一顶料杆17和第一压边力顶板18对圆片状的变体彩印片1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变体彩印片1在拉伸形成冲杯2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一下成型模15和第一下模板16处于静止状态,变体彩印片1在第一上剪口模12和第一下压料模1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变体彩印片1紧贴着第一下成型模15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的高度,完成冲杯成型的动作,当冲杯2成型后,第一冲床滑块回升,第一下压料模14、第一顶料杆17、第一压边力顶板18和第一压边力气缸19同时快速回位,并将冲杯2顶出第一下成型模15,最终,冲杯2在第一上脱料模110的作用下脱离第一下成型模15,到达开模高度后,冲杯2被脱出并吹走,被第一送罐系统送入下一工序。

拉伸模具在开模状态下,冲杯2通过第一送罐系统送至拉伸模具内,冲杯2处于第二上成型模22下方,且套设在第二下成型模23和第二下压料模24上,第二冲床滑块驱动第二上模板21下压时,带动第二上成型模22向下冲压,冲杯2依靠第二下压料模24定位,然后被第二上成型模22与第二下压料模2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二下压料模24被下方的第二压边力气缸28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二顶料杆26和第二压边力顶板27对冲杯2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冲杯2在拉伸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二下成型模23和第二下模板25处于静止状态,冲杯2在第二上成型模22和第二下压料模2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冲杯2紧贴着第二下成型模23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的高度,完成拉伸成型的动作,获得拉伸罐3,当拉伸罐3成型后,第二冲床滑块回升,第二下压料模24、第二顶料杆26、第二压边力顶板27和第二压边力气缸28同时快速回位,并将拉伸罐3顶出第二下成型模23,最终,拉伸罐3跟随第二上成型模22脱离第二下成型模23,在到达第二下成型模23顶面时,第二上脱料模29将拉伸罐3顶出,拉伸罐3停留在第二下压料模2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拉伸罐3被第二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一级拉凸台模具在开模状态下,拉伸罐3通过第二送罐系统送至一级拉凸台模具内,拉伸罐3处于第三上成型模32下方,且套设在第三下成型模33和第三下压料模34上,第三冲床滑块驱动第三上模板31下压时,带动第三上成型模32向下冲压,拉伸罐3依靠第三下压料模34定位,然后被第三上成型模32与第三下压料模3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三下压料模34被下方的第三压边力气缸38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三顶料杆36和第三压边力顶板37对拉伸罐3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拉伸罐3在一级拉凸台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三下成型模33和第三下模板35处于静止状态,拉伸罐3在第三上成型模32和第三下压料模3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拉伸罐3紧贴着第三下成型模33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一级拉凸台成型动作,获得一级凸台拉伸罐4,当一级凸台拉伸罐4成型后,第三冲床滑块回升,第三下压料模34、第三顶料杆36、第三压边力顶板37和第三压边力气缸38同时快速回位,并将一级凸台拉伸罐4顶出第三下成型模33,最终,一级凸台拉伸罐4跟随第三上成型模32脱离第三下成型模33,在到达第三下成型模33顶面时,第三上脱料模39将一级凸台拉伸罐4顶出,一级凸台拉伸罐4停留在第三下压料模3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一级凸台拉伸罐4被第三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二级拉凸台模具在开模状态下,一级凸台拉伸罐4通过第三送罐系统送至二级拉凸台模具内,一级凸台拉伸罐4处于第四上成型模42下方,且套设在第四下成型模43和第四下压料模44上,第四冲床滑块驱动第四上模板41下压时,带动第四上成型模42向下冲压,一级凸台拉伸罐4此时依靠第四上成型模42定位,然后被第四上成型模42与第四下压料模44夹紧并往下拉伸,此时第四下压料模44被下方的第四压边力气缸48的气压反作用力顶住,再通过第四顶料杆46和第四压边力顶板47对一级凸台拉伸罐4产生合适的压边力,使一级凸台拉伸罐4在二级拉凸台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起皱、擦伤、拉断等不良现象,同时,第四下成型模43和第四下模板45处于静止状态,一级凸台拉伸罐4在第四上成型模42和第四下压料模44夹紧并往下拉伸的作用力下,一级凸台拉伸罐4紧贴着第四下成型模43的侧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二级拉凸台成型动作,获得二级凸台拉伸罐5,当二级凸台拉伸罐5成型后,第四冲床滑块回升,第四下压料模44、第四顶料杆46、第四压边力顶板47和第四压边力气缸48同时快速回位,并将二级凸台拉伸罐5顶出第四下成型模43,最终,二级凸台拉伸罐5跟随第四上成型模42脱离第四下成型模43,在到达第四下成型模43顶面时,第四上脱料模49将二级凸台拉伸罐5顶出,二级凸台拉伸罐5停留在第四下压料模4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二级凸台拉伸罐5被第四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罐底修边模具在开模状态下,二级凸台拉伸罐5通过第四送罐系统送至罐底修边模具内,二级凸台拉伸罐5处于第五上剪口模52下方,且套设在第五下剪口模54上,第五冲床滑块驱动第五上模板51下压时,带动第五上剪口模52向下冲压,在此过程中,第五上脱料模53将二级凸台拉伸罐5压住,防止二级凸台拉伸罐5偏移,第五上脱料模5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随着第五上剪口模52的下降而压缩,二级凸台拉伸罐5最终靠第五上剪口模52的内模腔定位,同时,第五下剪口模54、第五下切料刀55和第五下模板56均处于静止状态,到达闭模高度时,二级凸台拉伸罐5的罐底边料被第五上剪口模52和第五下剪口模54冲剪形成圆环废料6,并在第五下切料刀55表面不断累积,二级凸台拉伸罐5形成罐底修边罐7,当圆环废料6累积到一定数目时,被第五上剪口模52挤压至第五下切料刀55并切断形成两个半弧形废料,两个半弧形废料从第五下剪口模54两侧分开并掉落,当冲剪完成后,第五冲床滑块回升,第五上脱料模5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将罐底修边罐7拔出,并将罐底修边罐7停留在第五下剪口模54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罐底修边罐7被第五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罐底修边罐7通过第五送罐系统送至罐口冲孔拉直模具内,罐底修边罐7处于第六上夹料模62下方,且套设在第六下剪口模65、第六下压料模66和第六下脱料模67上,第六冲床滑块驱动第六上模板61下压时,带动第六上夹料模62向下冲压,罐底修边罐7此时依靠第六上夹料模62定位,防止罐底修边罐7偏移,罐底修边罐7的二级凸台上先是被第六上剪口模63和第六下剪口模65配合冲裁出一个圆形小孔,然后罐底修边罐7被第六上压料模64和第六下压料模66夹紧往下的同时,第六下压料模66因底部的弹簧受压缩而下降,冲裁后的罐口则紧贴着第六下剪口模65的外壁流动成型,在此过程中,第六下剪口模65和第六下模板68处于静止状态,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罐口冲孔拉直成型动作,获得罐口拉直罐8,当罐口拉直罐8成型后,第六冲床滑块回升,第六下脱料模67、第六顶料杆69、第六脱罐顶板610和第六脱罐气缸611同时快速回位,并将罐口拉直罐8顶出第六下压料模66,最终,罐口拉直罐8停留在第六下脱料模67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罐口拉直罐8被第六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罐口卷圆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罐口拉直罐8通过第六送罐系统送至罐口卷圆模具内,罐口拉直罐8处于第七上夹料模72下方,且套设在第七下成型模74和第七下脱料模75上,第七冲床滑块驱动第七上模板71下压时,带动第七上夹料模72和第七上成型模73向下冲压,罐口拉直罐8此时依靠第七上夹料模72内腔定位,防止罐口拉直罐8偏移,冲压一定高度后,罐口拉直罐8被套在第七下成型模74上固定,第七下成型模74和第七下模板76处于静止状态,罐口拉直罐8在第七上成型模73和第七下成型模74的相互作用下,罐口拉直部分紧贴着第七上成型模73的圆弧外壁流动成型,最终达到闭模高度,完成罐口卷圆成型动作,获得罐口卷圆罐,当罐口卷圆罐成型后,第七冲床滑块回升,第七下脱料模75、第七顶料杆77、第七脱罐顶板78和第七脱罐气缸79同时快速回位,并将罐口卷圆罐顶出第七下成型模74,最终,罐口卷圆罐停留在第七下脱料模75平面上,到达开模高度后,罐口卷圆罐被第七送罐系统送走,进入下一工序。

所述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先在镀铬马口铁表面上进行变体彩印后,再通过冲杯、拉伸、一级拉凸台、二级拉凸台、罐底修边、罐口冲孔拉直、罐口卷圆等8个工序完成一套全自动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生产线。不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厂房租金。同时,在原材料采购时,变体印刷工序已经在钢铁厂内部完成,并集中有效处理了印刷烘干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排放的问题,从而解决了企业生产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了能源损耗,提高企业的利润。所述变体彩印二片气雾罐的制造系统,与传统的丝印二片气雾罐生产技术相比,减少了传统丝印二片气雾罐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在线喷漆、印刷和两次烘干的工序,达到企业制罐生产零排放、零污染的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高和设备占地面积,从而提高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