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输液针导管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4487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输液针导管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针导管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型输液针导管组装机。



背景技术:

输液针与导管的组装为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已采用自动化组装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现有输液针导管组装机包括机台和依次排设于机台两侧或机台上的导管上料单元、针座上料单元、点胶单元、针柄上料单元、烘干单元、输液针检测单元、导管检测单元和成品下料单元构成,物料依靠设置于机台上的输送机架依次送至上述各单元,依靠精确的自动化调控体系协同完成组装。正是由于输液针导管组装机所具有的精确调控体系,使设备售价较高;且现有单台输液针导管组装机仅针对单一规格输液针导管进行设计,导致生产厂商的设备采购花销及设备占地要求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型输液针导管组装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采用伸缩内轴连接左、右两传动轴,以改变两同步带间距,并配合机台上增设的可沿定距滑槽滑动的联动板对机台一侧各单元或单元一侧组件的带动,以适应多规格输液针导管,扩大单条生产线的适用范围,有利于节约设备投入和占地。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通用型输液针导管组装机,包括机台、输送机架和依次排设的导管上料单元、针座上料单元、点胶单元、针柄上料单元、烘干单元、输液针检测单元、导管检测单元和成品下料单元,所述输送机架架设于所述机台上,所述导管上料单元、所述点胶单元和所述针柄上料单元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一侧,所述针座上料单元和所述输液针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另一侧,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导管检测单元和所述成品下料单元架设于所述机台上、并悬设于所述输送机架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架包括左传动组件和右传动组件,所述烘干单元包括左烘干组件和右烘干组件,所述导管检测单元包括左检测组件和右检测组件,所述成品下料单元包括左夹持组件和右夹持组件;所述左传动组件、所述导管上料单元、所述点胶单元、所述针柄上料单元、所述左烘干组件、所述左检测组件和所述左夹持组件位于所述机台中轴线左侧,构成左组装组,所述右传动组件、所述针座上料单元、所述右烘干组件、所述输液针检测单元、所述右检测组件和所述右夹持组件位于所述机台中轴线右侧,构成右组装组;所述机台一侧设有定距滑槽和沿所述定距滑槽滑动的联动板;所述左组装组或所述右组装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联动板处。

进一步,所述左传动组件包括左传动轴、左同步带和左支架,所述左同步带设置于所述左传动轴处,所述左传动轴架设于左支架处;所述右传动组件包括右传动轴、右同步带和右支架,所述右同步带设置于所述右传动轴处,所述右传动轴架设于右支架处;所述左传动轴和所述右传动轴通过伸缩内轴连接,所述左支架或所述右支架固定于所述联动板上。

进一步,所述左烘干组件包括左伸缩管、左烘干槽和左烘干支架,所述左烘干槽与所述左伸缩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左烘干支架处;所述右烘干组件包括右伸缩管、右烘干槽和右烘干支架,所述右烘干槽与所述右伸缩管连通,设置于所述右烘干支架处;所述左伸缩管和所述右伸缩管又分别与三通进气管连通,所述左烘干支架或所述右烘干支架固定于所述联动板上。

进一步,所述导管上料单元、所述针座上料单元和所述针柄上料单元均设置于底部带有滚轮的支架上,由所述支架前端与所述联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定距滑槽处设有定距标尺。

进一步,所述联动板处设有紧固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伸缩内轴连接左、右两传动轴,以改变两同步带间距,并配合机台上增设的可沿定距滑槽滑动的联动板对机台一侧各单元或单元一侧组件的带动,以适应多规格输液针导管,扩大单条生产线的适用范围,有利于节约设备投入和占地。

2、本实用新型定距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烘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通用型输液针导管组装机,包括机台1、输送机架2和依次排设的导管上料单元31、针座上料单元32、点胶单元4、针柄上料单元33、烘干单元5、输液针检测单元61、导管检测单元62和成品下料单元7。所述机台1为输液针导管组装的各单元提供支撑和定位。所述输送机架2架设于所述机台1上,对物料进行导向。根据针座和针柄与导管的连接方向及各组装单元的组装方式,将所述导管上料单元31、所述点胶单元4和所述针柄上料单元33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2一侧,所述针座上料单元32和所述输液针检测单元61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架2另一侧,所述烘干单元5、所述导管检测单元62和所述成品下料单元7架设于所述机台1上、并悬设于所述输送机架2上方。所述输送机架2带动物料依次移动至各组装单元:所述导管上料单元31将导管上料至所述输送机架2上,行至所述针座上料单元32处完成针座与导管的连接,行至所述点胶单元4处完成导管内点胶,行至所述针柄上料单元33完成针柄与导管的组装固定,行至所述烘干单元5处对针座和针柄与导管的连接处进行烘干,以提高牢固度,行至所述输液针检测单元61处以进行输液针锥度等指标的检测,行至所述导管检测单元62处进行导管通气度和抗拉强度等指标的检测,最终行至所述成品下料单元7处完成下料。

如图2所示,所述输送机架2包括左传动组件21和右传动组件22。所述左传动组件21包括左传动轴211、左同步带212和左支架213,所述左同步带212设置于所述左传动轴211处,所述左传动轴211架设于左支架213处。所述右传动组件22包括右传动轴221、右同步带222和右支架223,所述右同步带222设置于所述右传动轴221处,所述右传动轴221架设于右支架223处。所述左传动轴211和所述右传动轴221通过伸缩内轴23连接。通过所述伸缩内轴23的伸缩,改变所述左传动轴211和所述右传动轴221的间距,从而使所述左同步带212和所述右同步带222能够配合卡设多规格导管。

如图3所示,所述烘干单元5包括左烘干组件51和右烘干组件52。所述左烘干组件51包括左伸缩管511、左烘干槽512和左烘干支架513,所述左烘干槽512与所述左伸缩管511连通,设置于所述左烘干支架513处;所述右烘干组件52包括右伸缩管521、右烘干槽522和右烘干支架523,所述右烘干槽522与所述右伸缩管521连通,设置于所述右烘干支架523处;所述左伸缩管511和所述右伸缩管521又分别与三通进气管53连通。采用所述左伸缩管511和所述右伸缩管521代替原有固定长度软管,能够跟随导管规格的变化而改变管长。

所述导管检测单元62和所述成品下料单元7均通过左、右夹持机构固定导管两端后,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导管检测单元62包括左检测组件621和右检测组件622。所述成品下料单元7包括左夹持组件71和右夹持组件72。

所述左传动组件21、所述导管上料单元31、所述点胶单元4、所述针柄上料单元33、所述左烘干组件51、所述左检测组件621和所述左夹持组件71位于所述机台1中轴线左侧,构成左组装组。所述右传动组件22、所述针座上料单元32、所述右烘干组件52、所述输液针检测单元61、所述右检测组件622和所述右夹持组件72位于所述机台1中轴线右侧,构成右组装组。

所述机台1一侧设有定距滑槽8和沿所述定距滑槽8滑动的联动板9;所述左组装组或所述右组装组固定设置于所述联动板9处。由于所述输送机架2的传动组件与所述机台1一侧的各组装单元或组装单元的一侧组件位置固定,因而当所述联动板9对所述左组装组或所述右组装组的带动时,在改变所述输送机架2中同步带间距的同时,使所述机台1一侧的各组装单元或组装单元的一侧组件发生与同步带相应的改变,从而与多规格输液针导管相适应,扩大了单条生产线的适用范围,有利于节约设备投入和占地。

所述导管上料单元31、所述针座上料单元32和所述针柄上料单元33均设置于底部带有滚轮的支架10上,由相应所述支架10前端与所述联动板9固定连接。当所述联动板9发生滑动时,相应的所述支架10带动对应的上料单元进行平滑移动。

所述定距滑槽8处设有定距标尺。便于快速确定所述联动板9的移动距离。

所述联动板9处设有紧固螺钉。便于固定所述联动板9,从而使相应组装组稳定定位。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根据待组装的导管规格确定所述左同步带212和所述右同步带222的间距,拖动所述联动板9沿所述定距滑槽8滑动至定距标尺对应刻度处,旋紧所述联动板9处的紧固螺钉即可。并在需要时,对组装机的自动化控制体系进行更改,使之适应相应规格物料的输送节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