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压痕棒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1943阅读:2121来源:国知局
口罩压痕棒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压痕棒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口罩通常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好的口罩有六七层以上,多层材料可以包括纱布、多层热风防尘棉、PP无纺布、熔喷布、纱布等,这么多层材料缝制在一起时,层层之间会较松散,硬度欠佳,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设置压痕线使得多层材料粘合在一起,通常,压痕线是通过高温烫出来的,如图2所述,在电热丝加热的加热板61上焊接与压痕线形状相同的压痕棒7,压痕棒7压到多层材料上即形成压痕线,现有技术中,压痕棒7的加工非常不方便,需要铜板经多次加工得到,再将压痕棒7铜焊到加热板61上,压痕线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因此,铜板材料浪费多,加工成本很高,加工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口罩压痕棒成型结构,直接用铜管成型再压扁,最后焊接到加热板上,成本低、加工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口罩压痕棒成型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机架;

立杆,两根,其底部与机架固定;

上压辊,其辊轴两端安装在两根立杆的上部;

下压辊,其辊轴两端安装在两根立杆的下部,下压辊与上压辊之间留有缝隙;

减速电机,其壳体与立杆固定,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下压辊固定,减速电机能带动下压辊转动;

当压痕棒从下压辊与上压辊之间的缝隙经过后,压痕棒能被压扁。

需要说明的是,压扁的金属压痕棒有两个平面,能满足使用要求,圆的金属压痕棒可以先成型后压扁。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下压辊与上压辊之间的缝隙设置成固定距离,作为优选,还可以是所述立杆的上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两侧设置有滑槽,还包括:

滑块,两块,其两侧嵌入滑槽,仅能沿着滑槽上下移动,所述的上压辊辊轴经轴承安装在滑块上;

螺纹块,两块,其分别固定在两根立杆的顶部;

螺栓,两只,拧入螺纹块,螺栓的底部能触及滑块,能对滑块行程进行限位,从而能控制下压辊与上压辊之间的缝隙大小。

该技术方案中缝隙大小是可以调整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的下部固定有压簧杆,还包括:

压簧,套在压簧杆外,压簧的底部触及所述立杆的空腔的底部,压簧的顶部能触及滑块。利用压簧可以将下压辊与上压辊之间的缝隙张开至最大,方便压痕棒插入。

为了加大滑块的行程,所述立杆的空腔底部开设有盲孔,所述压簧杆能插入盲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方便、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现有技术中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痕棒从圆形压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口罩压痕棒成型结构,包括:

机架7;

立杆5,两根,其底部与机架7固定;

上压辊31,其辊轴两端安装在两根立杆5的上部;

下压辊32,其辊轴两端安装在两根立杆5的下部,下压辊32与上压辊31之间留有缝隙;

减速电机33,其壳体与立杆5固定,减速电机33的输出轴与下压辊32固定,减速电机33能带动下压辊32转动;

当压痕棒6从下压辊32与上压辊31之间的缝隙经过后,压痕棒6能被压扁,如图3所示。

立杆5的上部开设有空腔51,空腔51的两侧设置有滑槽,还包括:

滑块4,两块,其两侧嵌入滑槽,仅能沿着滑槽上下移动,上压辊31辊轴经轴承安装在滑块4上;

螺纹块1,两块,其分别固定在两根立杆5的顶部;

螺栓2,两只,拧入螺纹块1,螺栓2的底部能触及滑块4,能对滑块4行程进行限位,从而能控制下压辊32与上压辊31之间的缝隙大小。

滑块4的下部固定有压簧杆41,还包括:

压簧42,套在压簧杆41外,压簧42的底部触及立杆5的空腔51的底部,压簧42的顶部能触及滑块4。

立杆5的空腔51底部开设有盲孔52,压簧杆41能插入盲孔5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