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折弯的弯曲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841发布日期:2018-07-13 17:1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渐变折弯的弯曲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成型的五金面板上普遍有由折弯形状与台阶形状构成的加工结构,该台阶形状位于折弯形状一端,现有技术对于上述结构的加工成型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端部具有台阶形状,导致折弯形状两端在完成冲压后的回弹幅度都不同,靠近台阶形状的回弹幅度较小,而远离台阶形状的回弹幅度较大,导致折弯形状呈一端小一端大的锥形状,影响工件的加工效果;2. 由于端部具有台阶形状,工件弯曲时,台阶形状边缘容易起皱,影响工件的装配效果,传统的做法是将起皱部分剪掉然后焊接,这样不但增加了剪皱和焊接工序,降低生产效率,劳动强度大,而且影响产品弯曲角度和外观,降低产品合格率。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有效确保折弯形状回弹后最终形状是直的,从而符合加工要求的渐变折弯的弯曲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渐变折弯的弯曲模具,包括上下配套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具备上弯曲成型结构和上台阶成型结构的上弯曲模组,上台阶成型结构位于上弯曲成型结构一端,下模组件包括具备下弯曲成型结构和下台阶成型结构的下弯曲模组,下台阶成型结构位于下弯曲成型结构一端;上弯曲模组与下弯曲模组配合作用工件,以形成工件上由折弯形状与台阶形状构成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a与下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b分别以渐变的方式设置。

所述上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a与下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b分别以1°-5°向6°-10°渐变,优选3°向8°渐变,所述上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a由上台阶成型结构开始逐渐变大,所述下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b由下台阶成型结构开始逐渐变大。

所述上台阶成型结构上有波浪凹槽,所述下台阶成型结构上有波浪凸齿,波浪凹槽与波浪凸齿配合工作工件,以形成台阶形状上的波浪形状。

所述上弯曲模组设置于上模组件上,且向上模组件内侧弹性复位滑动,下弯曲模组相对位于上弯曲模组的外侧;所述下弯曲模组设置于下模组件上,且其上部向下模组件外侧弹性复位转动。

所述下模组件对应下弯曲模组两端设置有固定块,下弯曲模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固定块;所述下模组件对应下弯曲模组底部设置有向上弹性复位的复位顶杆,以作用下弯曲模组复位转动:所述上模组件上设置有具有上斜楔的驱动块,下弯曲模组上设有下斜楔,合模时,上斜楔与下斜楔配合作用,使下弯曲模组上部向下模组件内侧转动。

所述上弯曲模组上设置有向下弹性复位的压料块,压料块底部外露于上弯曲模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将上弯曲模组中的上弯曲成型结构和下弯曲模组中的下弯曲成型结构的回弹角分别设置呈渐变式结构,有效确保工件的折弯形状回弹后最终形状是直的,达到精准的加工要求,大大提高了生产质量;为避免台阶形状边缘出现的起皱,上台阶成型结构上有波浪凹槽,下台阶成型结构上有波浪凸齿,波浪凹槽与波浪凸齿相互配合,以形成波浪形,有效的吸收多余材料,保证产品的弯曲角度和外观,由于没有多余的变形、因此装配效果好,由于不需要剪皱、因此产品机械强度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合模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模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模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A2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弯曲模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弯曲模组的仰视图。

图8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下弯曲模组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0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4,本渐变折弯的弯曲模具需要加工的对象为前面板3,该弯曲模具包括上下配套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具备上弯曲成型结构101和上台阶成型结构102的上弯曲模组1,上台阶成型结构102位于上弯曲成型结构101一端;下模组件包括具备下弯曲成型结构201和下台阶成型结构的下弯曲模组2,下台阶成型结构位于下弯曲成型结构201一端;上弯曲模组1与下弯曲模组2配合作用前面板3,以形成前面板3上由折弯形状301与台阶形状302构成的加工结构;为避免出现回弹后的锥形状,上弯曲成型结构101的回弹角a与下弯曲成型结构201的回弹角b分别以渐变的方式设置,以确保折弯形状301靠近台阶形状302一侧的回弹幅度小于折弯形状301远离台阶形状302一侧的回弹幅度,使前面板3的折弯形状301符合加工要求。

进一步地,上弯曲成型结构101的回弹角a与下弯曲成型结构201的回弹角b分别以3°向8°渐变,上弯曲成型结构101的回弹角a由上台阶成型结构102开始逐渐变大,下弯曲成型结构201的回弹角b由下台阶成型结构开始逐渐变大。具体参见图8、图9、图11和图12,图8中截面位置的回弹角a为3°,图9中截面位置的回弹角a为8°;图11中截面为的回弹角b为3°,图12中截面位置的回弹角b为8°。

进一步地,上台阶成型结构102上有波浪凹槽103,下台阶成型结构上有波浪凸齿203,波浪凹槽103与波浪凸齿203配合工作工件,以形成台阶形状302上的波浪形状303,该波浪形状303有效的吸收多余材料,避免前面板3起皱变形,取消了传统的剪皱和焊接工序,而且使前面板3更美观,装配效果更好,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强度提高。

进一步地,上弯曲模组1设置于上模组件上,且向上模组件内侧弹性复位滑动,下弯曲模组2相对位于上弯曲模组1的外侧;下弯曲模组2设置于下模组件上,且其上部向下模组件外侧弹性复位转动。

进一步地,下模组件对应下弯曲模组2两端设置有固定块4,下弯曲模组2两端分别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固定块4,实现下弯曲模组2的定位转动设置;下模组件对应下弯曲模组2底部设置有向上弹性复位的复位顶杆6,以在开模状态下作用下弯曲模组2复位转动,以备下次工作:上模组件上设置有具有上斜楔701的驱动块7,下弯曲模组2上设有下斜楔204,合模时,上斜楔701与下斜楔204配合作用,使下弯曲模组2上部向下模组件内侧转动,以完成弯曲加工。

进一步地,上弯曲模组1上设置有向下弹性复位的压料块8,压料块8底部外露于上弯曲模组1底部,有效的压料防变形。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