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抗氧化的微型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9769发布日期:2018-10-19 22:3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铣刀。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加,对PCB电路板的需求也同步提高,即对PCB电路板生产有了更多的数量需求、更高的质量需求、还有更快的效率需求等等。成型加工对于PCB电路板生产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一环节中,铣刀主要用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PCB电路板等。现有凤梨型铣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定位差、容屑空间小、使用寿命不长、加工效率低、对机床功率需求较高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为此本领域亟需一种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的微型铣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微型铣刀在使用寿命、加工精度等性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的微型铣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氧化的微型铣刀,该微型铣刀强度高,加工精度高且使用寿命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强度抗氧化的微型铣刀,其包括铣刀本体,所述铣刀本体上覆盖有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铣刀本体为六面平头型,由刀柄和刀身配合组成,刀身一端与刀柄连接,另一端上设有六个切削面,该六个切削面中包括两个主切削面和四个副切削面,两个主切削面分别为两个相对称的第一主切削面和第二主切削面;四个副切削面分别为相对称的第一副切削面和第二副切削面以及相对称的第三副切削面和第四副切削面。

进一步的,所述铣刀本体的外径为0.6mm~2.0mm,槽长为6.0mm~10.0mm,螺旋角为20°~30°。

进一步的,所述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为层状加球状纳米晶结构,其表面为自润滑表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可形成氧化铝抗氧化层。

进一步的,所述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覆盖在铣刀本体从刀身尖端到刀柄部10~25mm的侧面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厚度均匀,其厚度在0.5-2μ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厚度非匀厚,其厚度在0.5-2μm之间,并沿刀身尖端到刀柄部变化。

进一步的,覆盖于刀身顶端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的厚度为1.8-2μm;覆盖于刀身上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厚度为1.0-1.8μm;覆盖于刀柄部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的厚度为0.5-1.0μm。

进一步的,刀身上覆盖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为匀厚或从尖端沿开槽方向由厚逐渐变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铣刀的强度硬度增加,断刀寿命更长,磨耗减缓,且加工的切面平滑,尺寸精度好,抗粘黏性佳,切屑排出性好,大大提高了铣刀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1中提供的六面平头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1中铣刀刀尖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例1

参见图1和图2,其所示为本实例中提供的高强度抗氧化的六面平头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该六面平头铣刀主要包括刀柄100和刀身200两部分。为了提高强度,刀柄100和刀身200都为全钨钢结构,两者一体成型构成六面平头铣刀。如此结构的六面平头铣刀的外径为0.6mm~2.0mm,具体可以为0.6mm、0.7mm、0.8mm、0.9mm、1.0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等等。

该六面平头铣刀中刀身200一端与刀柄100连接,另一端上设有六个切削面300。如图2所示,该六个切削面300中两个主切削面,分别为两个相对称的第一主切削面310和第二主切削面320,还有四个副切削面,分别为相对称的第一副切削面330和第二副切削面340以及相对称的第三副切削面350和第四副切削面360。

其中,第一副切削面330位于第一主切削面310一侧,第三副切削面350位于第一副切削面330一侧,第二主切削面320位于第三副切削面350一侧,第二副切削面340位于第二主切削面320一侧,第四副切削面360位于第二副切削面340一侧。

另外,每组切削面之间还都设有立体位置差,这样使得本申请在定位时非常快和准,大大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在刀身200上还设有一对螺旋排屑凹槽400,螺旋排屑凹槽400可用于排屑。螺旋排屑凹槽400的螺旋角具体为20°~30°,具体可以为21°、22°、23°、24°、25°、26°、27°、28°、29°、30°等;而槽长为6.0mm~10.0mm,具体可以为6.0mm、6.5mm、7.0mm、7.5mm、8.0mm、8.5mm、9.0mm、9.5mm、10.0mm等;且刀身200开槽后剩余心厚为0.05mm~0.15mm。

由此,本实例通过对刀身200合理的心厚增量、刀身200螺旋排屑凹槽400的螺旋角设置和刀身200槽长的设置,保证了刀身200排屑性良好的同时,还兼顾了刚性要求。

另外,本实例方案经过大量实验得知,刀身200开槽后剩余心厚为0.10mm时,刀身200的性能最佳。

针对该结构的六面平头型微铣刀,本实例还进一步在其表面包覆一层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该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为层状加球状纳米晶结构,且形成自润滑表面层。

由此构成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硬度高,有很好的抗磨耗性,且能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形成氧化铝抗氧化层而提高刀具的高温加工寿命;另外,此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的自润滑性好,抗粘结能力很高,在切削过程中能够保证切屑的顺利排出而增加铣刀的寿命。

本实例在具体实现时,该六面平头型铣刀的保护层覆盖区域为铣刀的侧面,优选从刀身尖端到刀柄柄部的10~25mm长度区域。具体为为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等等。

而该保护层覆盖区域上覆盖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的厚度均匀,其厚度在0.5~2μm之间,这里优选涂层厚度为1~2μm。

这样,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和多次验证,本实例提供的铣刀的加工精度更高、寿命更长、加工效率更高、对机床功率需求更低和稳定性更好,尤其在精度和刚性要求较高的盲捞上,比无保护层的同类型铣刀表现更好。

实例2

本实例提供的六面平头铣刀的基本结构与实例1相同,此处不加以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例中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的设置方案与实例1中不同。

本实例中,设置在铣刀本体上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采用非匀厚方案,其厚度在0.5~2μm之间,并沿刀身尖端到刀柄柄部变化。

具体的,本实例中在位于刀身尖端设置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的厚度为1.8-2μmμm,具体为1.8μm、1.9μm、2.0μm等;在位于刀身上设置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厚度为匀厚,厚度在1.0-1.8μm之间,具体为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等;在位于刀柄部处设置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厚度为匀厚,厚度在0.5-1.0μm之间,具体可以为0.5μm、0.6μm、0.7μm、0.8μm、0.9μm、1.0μm等。

由此可使得六面平头铣刀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的性能。

实例3

本实例方案在实例2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本实例在位于刀身上设置的铬钛铝氮掺杂碳保护层采用非匀厚,具体为从刀身尖端沿开槽方向由厚逐渐变薄,即厚度沿开槽方向由1.8μm渐变为1.0μm。

由此可使得六面平头铣刀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的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