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水泥门扇箍筋弯曲成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0261发布日期:2018-06-02 03:25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水泥门扇箍筋弯曲成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防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防水泥门扇箍筋弯曲成型工具。



背景技术:

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抗冲击波水泥门扇占整个防护门扇的数量总和的90%以上,水泥门扇的制作在整个人防工程行业中尤为重要。因此水泥门扇钢框的编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门扇钢框中分布筋和受力筋(内外两层)是用箍筋连接的,箍筋两端呈内45度成型。箍筋的使用位置在两层钢筋网的十字交叉点上。箍筋机只能弯曲成型一端呈45度,另一端需要在两层钢筋网固定焊接后才能弯曲。弯曲成型传统工艺是用钢管套入箍筋,将竖直的箍筋手动弯曲大约60度左右,然后用手锤砸,使其从竖直状态弯折135度,达到与紧箍呈45度的位置。由于门扇上箍筋的数量庞大,对操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箍筋弯折一次成型,方便省力的人防水泥门扇箍筋弯曲成型工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防水泥门扇箍筋弯曲成型工具,包括手柄、支撑块、定位钩、推杆、分布筋、受力筋和箍筋;所述分布筋和受力筋十字交叉分布;所述箍筋在所述分布筋和受力筋的交点处垂直于所述分布筋和受力筋;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推杆和定位钩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块的两侧;

所述定位钩包括第一定位钩和第二定位钩;所述第一定位钩和第二定位钩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钩和第二定位钩分别勾住所述分布筋和受力筋;

所述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块、定位钩所在的平面呈°;所述推杆的前端顶在所述箍筋上;

所述第一定位钩和第二定位钩与所述分布筋和受力筋的接触点分别为A和B,所述推杆与所述箍筋的接触点为C;A、B、C任意两点距离相等;推动所述手柄,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箍筋绕A和B的连线转动;所述推杆转动45°时,所述箍筋转动135°。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推杆的前端设有弧槽,所述弧槽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箍筋的外径一致。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定位钩和第二定位钩均包括竖直部和弯折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支撑块相连;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弯折部呈90°;两个所述弯折部相对设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推杆和竖直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块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竖直部的后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弯折部连接处为曲率半径与分布筋和受力筋相同的弧形。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手柄的长度不少于8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省力的弯折箍筋,不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可以将箍筋一次弯折到位,精准快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手柄1、支撑块2、定位钩3、第一定位钩31、第二定位钩32、竖直部301、弯折部302、推杆4、弧槽41、分布筋01、受力筋02和箍筋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人防水泥门扇箍筋弯曲成型工具,包括手柄1、支撑块2、定位钩3、推杆4、分布筋01、受力筋02和箍筋03;所述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十字交叉分布;所述箍筋03在所述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的交点处垂直于所述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所述支撑块2的顶端连接所述手柄1;所述推杆4和定位钩3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块2的两侧;

所述定位钩3包括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所述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分别勾住所述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

所述推杆4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块2、定位钩3所在的平面呈45°;所述推杆4的前端顶在所述箍筋03上;

所述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与所述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的接触点分别为A和B,所述推杆4与所述箍筋03的接触点为C;A、B、C任意两点距离相等;推动所述手柄1,所述推杆4推动所述箍筋03绕A和B的连线转动;所述推杆转动45°时,所述箍筋03转动135°。

第一定位钩31、第二定位钩32和推杆4共同组成了一个杠杆,由于A、B、C任意两点距离相等,借助几何关系可以得知第一定位钩31、第二定位钩3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呈45°,而推杆4的下表面与支撑块2、定位钩3所在的平面呈45°,以A、B的连线作为转轴时,当手柄1转过45°至垂直状态时,箍筋03弯折135°,达到所需要求。首先利用杠杆的原理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在弯折箍筋03时不需耗费很大力气。其次利用第一定位钩31、第二定位钩32、推杆4与分布筋01、受力筋02和箍筋03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快速精准的将箍筋03弯折所需角度,箍筋03的弯折更加快速。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推杆4的前端设有弧槽41,所述弧槽41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箍筋03的外径一致。

在转动手柄1时,接触点C是随时移动的,将推杆4的前端设置弧槽41,可以对箍筋3起到限位的作用,确保推杆4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脱力。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均包括竖直部301和弯折部302;所述竖直部301与所述支撑块2相连;所述竖直部301与所述弯折部302呈90°;两个所述弯折部302相对设置。

竖直部301和弯折部302组成的直角可以使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卡在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上,并作为转动的支点。弯折部302相对设置,起到了定位作用,在使用时方便将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一次放置到位,卡在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上,便利操作过程。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推杆4和竖直部301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块2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弯折部302设置于所述竖直部301的后侧。

所述弯折部302所在的平面、所述竖直部301所在的平面、所述支撑块2所在的平面和所述推杆4所在的平面彼此错开,用以满足在实际生产中定位钩3钩挂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的同时,推杆4可以推顶箍筋03。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竖直部301与所述弯折部302连接处为曲率半径与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相同的弧形。

竖直部301与弯折部302用于卡在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上,将竖直部301与所述弯折部302连接处加工成曲率半径与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相同的弧形,可以保证第一定位钩31和第二定位钩32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时刻和分布筋01和受力筋02紧密贴合,放置滑脱。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手柄1的长度不少于80cm。

由杠杆原理可知,手柄1的长度越长,使用时越省力。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当手柄1的长度不少于80cm时,工人在操作时不会有明显的费力感觉,单个工人可以长时间进行操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