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火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5959发布日期:2018-06-19 20:2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火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加工设备,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数控火花机。



背景技术:

火花机是一种机械加工设备,主要用于电火花加工,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模具、机械设备的制造中,它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

目前,火花机在对模具进行加工时,先要用夹具将模具进行固定,进而调整电极头,与模具进行找准对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电极头在与模具进行找准过程中,往往因行程过大,导致模具受损,同时,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因电机产生振动,需进行多次校准,人工劳动强度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较高的数控火花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控火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数控放电机构,所述数控放电机构的下方一侧设有数控旋转工作台,所述数控旋转工作台上设有模具定位槽,所述数控旋转工作台由旋转台、操作台、第一伺服电机、转轴和联轴器构成,所述操作台上设有若干根支撑柱,所述旋转台架设在支撑柱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旋转台连接,在所述转轴与旋转台的连接端两侧设有行程限位开关,所述数控放电机构包括由第二伺服电机控制的升降臂和放电机头,所述放电机头包括壳体、设在壳体内的第三伺服电机、设在第三伺服电机两侧的减震弹簧、与第三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丝杆、移位块和电极头,所述移位块的一端与丝杆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极头,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面上各设有1根量度相同的行程杆,所述移位块的两端卡接在行程杆上,在所述行程杆与移位块的卡接端设有行程杆套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设在行程杆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自动化程度较高、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频繁对电极头进行校准,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火花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数控旋转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数控放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数控放电机构、3-数控旋转工作台、3-1-旋转台、3-2-操作台、3-3-第一伺服电机、3-4-转轴、3-5-联轴器、3-6-支撑柱、4-模具定位槽、5-行程限位开关、6-升降臂、7-放电机头、7-1-壳体、7-2-第三伺服电机、7-3-减震弹簧、7-4-丝杆、7-5-移位块、7-6-电极头、7-7-行程杆、7-8-行程杆套管、7-9-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3所示,一种数控火花机,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数控放电机构2,数控放电机构2的下方一侧设有数控旋转工作台3,数控旋转工作台3上设有模具定位槽4,数控旋转工作台3由旋转台3-1、操作台3-2、第一伺服电机3-3、转轴3-4和联轴器3-5构成,操作台3-2上设有若干根支撑柱3-6,旋转台3-1架设在支撑柱3-6上,第一伺服电机3-3通过联轴器3-5与转轴3-4连接,转轴3-4的一端与旋转台3-1连接,在转轴3-4与旋转台3-1的连接端两侧设有行程限位开关5,数控放电机构2包括由第二伺服电机控制的升降臂6和放电机头7,放电机头7包括壳体7-1、设在壳体7-1内的第三伺服电机7-2、设在第三伺服电机7-2两侧的减震弹簧7-3、与第三伺服电机7-2输出轴连接的丝杆7-4、移位块7-5和电极头7-6,移位块7-5的一端与丝杆7-4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极头7-6,在壳体7-1的两侧内壁面上各设有1根量度相同的行程杆7-7,移位块7-5的两端卡接在行程杆7-7上,在行程杆7-7与移位块7-5的卡接端设有行程杆套管7-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挡板7-9,限位挡板7-9设在行程杆7-7的底端。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以控制各伺服电机的数控系统,图中未标出,数控系统使用酷睿I5或I7处理器,根据模具的规格,在数控系统中输入预先编制好的各伺服电机的行程量,当放电机头7内的第三伺服电机7-2因振动发生位置偏移时,移位块7-5在行程杆7-7上失衡,数控系统控制各伺服电机停止工作,并进行自动找准,待找准完成后继续进行生产。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