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进水铜带轧制工作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1550发布日期:2018-08-28 23:3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带轧制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进水铜带轧制工作辊,属于铜带轧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板带的生产已有了数百年的历史,生产装备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四辊初轧机是轧制加工铜板带的重要设备,初轧机是把厚度8~16mm,宽度400~650mm的来料,轧制到成品厚3~0.5mm,宽度400~650mm,机列速度为0~200~400m/min,目前在用的初轧机工作辊轴承箱大多是四列圆柱轴承,润滑方式为干油润滑,加骨架油封密封的形式,由于在冷轧生产用大量的乳化液喷射冷却工作辊,所有大量的乳化液从工作辊轴承箱上流淌,加上骨架油封的自身特性,所以有少量的乳化液能够进入轴承箱,累积到一定程度,轴承的润滑效果会降低,进而影响轴承的寿命,降低了初轧机的开机率,增加了生产成本,目前的铜带轧机上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以上缺陷的密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铜带轧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进水铜带轧制工作辊。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防进水铜带轧制工作辊,包括工作辊及轴承箱,所述的轴承箱上设置有骨架密封,在轴承箱与工作辊之间设置有防溅环,防溅环固定连接在工作辊轴上,所述轴承箱骨架密封向内位置具有圆形槽,防溅环包括一位于圆形槽内的圆环,圆环向内一体连接有一径向的凸沿,在圆环的外周上开设有一道或多道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深度为5-7mm,环形凹槽的宽度在4-6mm;进一步的;在圆环的外周上开设有两道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深度为6mm,环形凹槽的宽度在5mm,两道环形凹槽的距离为8mm;进一步的;在环形凹槽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工作辊不工作时(即不旋转时),喷射梁喷射的乳化液经两道环形凹槽导流到工作辊下方靠乳液的自重流走,不能到达骨架密封,在工作辊工作时(旋转时),环形凹槽内的空气,经旋转离心力产生微正压气流,并且用两道环形凹槽,保证了正压气流的连续性,使喷射梁喷射的乳液不能流到轴承箱内,加长了轴承箱内轴承润滑脂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了开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环形凹槽处的放大图。

图3是原来的工作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工作辊;2:轴承箱;3:防溅环;4:环形凹槽;5:倒角;6:骨架密封;7:圆形槽;8:圆环;9:凸沿。

如附图所示,一种防进水铜带轧制工作辊,包括工作辊1及轴承箱2,所述的轴承箱2上设置有骨架密封6,在轴承箱1与工作辊2之间设置有防溅环3,防溅环3固定连接在工作辊轴上,所述轴承箱骨架密封向内位置具有圆形槽7,防溅环包括一位于圆形槽内的圆环8,圆环向内一体连接有一径向的凸沿9,凸沿9的直径大于圆形槽的直径,凸沿9位于轴承箱的轴向内侧,在圆环8的外周上开设有一道或多道环形凹槽,4所示为环形导槽,环形凹槽的深度为5-7mm,环形凹槽的宽度在4-6mm;更为详细的,在圆环的外周上开设有两道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深度为6mm,环形凹槽的宽度在5mm,两道环形凹槽的距离为8mm;在环形凹槽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倒角5,倒角5的R=2mm。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