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缩管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4267发布日期:2018-07-31 18:5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缩管模具。



背景技术:

管材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中,在一些高精度领域中,如汽车发动机电喷系统零部件领域中,需要制备不同口径不同壁厚连在一起的一体式管件,这类管件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液压机冷挤压模具技术,利用材料塑性变形来制备,需要使用到缩管模具。

现有技术中,这类缩管模具结构简单,通过工艺控制能够较好的实现缩管操作,但在拔模时较为困难,产品会和模具吸附黏连,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才能取下,效率低,且有可能损坏产品。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缩管模具,在脱模时能够先拔出模芯,在脱出外模,减少发生的吸附黏连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改进型缩管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套和下模套,所述上模套中设有缩管组件,所述下模套中设有管材放置腔,该管材放置腔中设有顶杆,所述缩管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模套中的定组件和套设在该定组件上的动组件,所述定组件上设有供动组件套入并移动的环形凹槽,所述定组件的下端具有第一环形凸起,该第一环形凸起的下段延伸出缩管内芯;所述动组件上设有嵌套在环形凹槽中的第二环形凸起,且第二环形凸起的厚度小于环形凹槽的厚度,所述动组件的下部设有缩管外壁,该缩管外壁与缩管内芯之间形成有缩管腔,该缩管腔与下模套上的管材放置腔对齐。

本实用新型中,动组件可以在环形凹槽中上下移动,因此下压时,动组件上的缩管外壁先与管件外壁接触,实现定位,接着继续下压,缩管内芯插入到管件的内腔中,同时将管件挤压到缩管腔中,完成缩管操作;脱模时,定组件先上移,将缩管内芯从管件内腔中拔出,此时动组件因为重力作用还没有被提起,随着定组件继续上移,定组件拖动动组件上移,此时动组件与管件的外壁脱离,完成脱模。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步法先后脱模,减少了管件与模具的吸附黏连,使脱模更加方便高效。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凹槽中套设有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一端与第一环形凸起相抵,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凸起相抵,在定组件和动组件相对移动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滚珠,使动组件的上下移动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缩管腔的入口处的口径由外向内逐渐缩小,扩口的入偶口便于管件定位插入。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套通过螺栓安装在下安装板上;所述上模套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安装板上,上安装板与液压系统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套的内壁上设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中填充有吸满润滑油的海绵,在动组件上下移动过程中,海绵中的润滑油能够进入到交界面中起到润滑作用,使移动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套的内壁与动组件的外壁之间是有外滚珠,使移动顺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缩管模具,通过分布脱模的方式使脱模更加方便高效,减少了管件与模具的吸附黏连现象,同时动组件上下移动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下压时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上提时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缩管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4,一种改进型缩管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模套2和下模套3,所述上模套2中设有缩管组件,所述下模套3中设有管材放置腔81,该管材放置腔81中设有顶杆8,所述缩管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模套2中的定组件6和套设在该定组件6上的动组件5,所述定组件6上设有供动组件5套入并移动的环形凹槽61,所述定组件31的下端具有第一环形凸起62,该第一环形凸起62的下段延伸出缩管内芯63;所述动组件5上设有嵌套在环形凹槽61中的第二环形凸起51,且第二环形凸起51的厚度小于环形凹槽61的厚度,所述动组件5的下部设有缩管外壁52,该缩管外壁52与缩管内芯63之间形成有缩管腔56,该缩管腔56与下模套3上的管材放置腔81对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凹槽61中套设有缓冲弹簧33,该缓冲弹簧33一端与第一环形凸起62相抵,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凸起51相抵。所述第一环形凸起6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滚珠621,所述第二环形凸起5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滚珠511,使动组件5的上下移动顺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缩管腔56的入口处的口径由外向内逐渐缩小,该扩口的入口便于管件插入。所述下模套3通过螺栓7安装在下安装板4上,所述上模套2通过螺栓7安装在上安装板1上,上安装板1与液压系统相连,提供动力。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模套2的内壁上设有储油腔,该储油腔中填充有吸满润滑油的海绵21,海绵21中的润滑油渗出后起到润滑作用。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上模套2的内壁与动组件5的外壁之间是有外滚珠55,使动组件5的上下移动顺畅。

工作时,设备下压时,动组件5上的缩管外壁52先与管件外壁接触,实现定位,接着继续下压,缩管内芯63插入到管件的内腔中,同时将管件挤压到缩管腔56中,完成缩管操作;脱模时,定组件6先上移,将缩管内芯63从管件内腔中拔出,此时动组件5因为重力作用还没有被提起,随着定组件6继续上移,定组件6拖动动组件5上移,此时动组件5与管件的外壁脱离,完成脱模。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步法先后脱模,减少了管件与模具的吸附黏连,使脱模更加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