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6706发布日期:2018-10-26 20:10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



背景技术:

大部分激光切割机都是三轴联动,只能进行平面切割加工,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能够实现三维面切割作业,尤其是能够对柔性产品的三维面进行加工。

五轴联动激光切割的技术难点是光路设计以及处理X、Y、Z三轴的移动自由度以外的两个旋转自由度,这两个旋转自由度通常设计在距离切割头最近的位置,以保证切割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包括安装板、Z轴旋转电机、Y轴旋转电机、直角连接支架和切割嘴,连接支架具有两个彼此垂直的连接板,Z轴旋转电机的底座与水平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Z轴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支架的其中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Y轴旋转电机的底座与连接支架的另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切割嘴固定安装在Y轴旋转电机的输出端,激光切割嘴的轴线与Y轴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轴线,Z轴旋转电机的壳体设有与其输出端旋转轴共轴线的第一通孔,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共轴线的光路输入孔,Y轴旋转电机的壳体设有与其输出端旋转轴共轴线的第二通孔,直角连接支架的两个连接板均设有光路过孔,两个光路过孔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共轴线,直角连接支架内安装有第一光路反射器,第一光路反射器的输入端正对第一通孔,第一光路反射器的输出端正对第二通孔,Y轴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光路反射器,该第二光路反射器的输入端正对第二通孔,第二光路反射器的输出端正切割嘴的输入端。

优选地,Z轴旋转电机的壳体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Z轴旋转传感器,在连接支架上安装有与Z轴旋转传感器配合的第一检测块。

优选地,Y轴旋转电机的壳体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Y轴旋转传感器,在Y轴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Y轴旋转传感器配合的第二检测块。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结构紧凑,安装在传动的三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的Z轴下端,通过Z轴旋转电机和Y轴旋转电机配合一个直角连接支架实现切割嘴的绕Z轴和Y轴旋转,并且通过第一光路反射器和第二光路反射器切割嘴旋转过程中光路的随动变化,满足了三维面的激光切割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有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切割机;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安装板1,光路输入孔1a,Z轴旋转电机2,Y轴旋转电机3,直角连接支架4,切割嘴5,第一光路反射器6,第二光路反射器7,Z轴旋转传感器8,Y轴旋转传感器9,第一检测块10,第二检测块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包括安装板1、Z轴旋转电机2、Y轴旋转电机3、直角连接支架4和切割嘴5,连接支架具有两个彼此垂直的连接板,Z轴旋转电机2的底座与水平安装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Z轴旋转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支架的其中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Y轴旋转电机3的底座与连接支架的另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切割嘴5固定安装在Y轴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激光切割嘴5的轴线与Y轴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轴线,Z轴旋转电机2的壳体设有与其输出端旋转轴共轴线的第一通孔,安装板1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共轴线的光路输入孔1a,Y轴旋转电机3的壳体设有与其输出端旋转轴共轴线的第二通孔,直角连接支架4的两个连接板均设有光路过孔,两个光路过孔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共轴线,直角连接支架4内安装有第一光路反射器6,第一光路反射器6的输入端正对第一通孔,第一光路反射器6的输出端正对第二通孔,Y轴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光路反射器7,该第二光路反射器7的输入端正对第二通孔,第二光路反射器7的输出端正切割嘴5的输入端。

Z轴旋转电机2的壳体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Z轴旋转传感器8,在连接支架上安装有与Z轴旋转传感器8配合的第一检测块10。

Y轴旋转电机3的壳体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Y轴旋转传感器9,在Y轴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Y轴旋转传感器9配合的第二检测块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五轴联动激光切割机两轴联动旋转切割头,结构紧凑,安装在传动的三轴联动激光切割机的Z轴下端,通过Z轴旋转电机2和Y轴旋转电机3配合一个直角连接支架4实现切割嘴5的绕Z轴和Y轴旋转,并且通过第一光路反射器6和第二光路反射器7切割嘴5旋转过程中光路的随动变化,满足了三维面的激光切割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