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推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3795发布日期:2018-06-23 00:04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侧推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推压紧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和追捧,人们开始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对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改善外观的要求。并且,随着电子产品日益缩短的加工周期,迫切需要缩短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周期。在对工件进行加工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工件的快速装夹定位,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同时能够保证加工工件的一致性,无疑是工件加工的关键。

在电子产品零部件数控精密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压持方式是使用两个定位销定位工件,采用定位销定位工件时,气缸压头直接压紧工件,由于气缸压头位于工件的正上方,致使工件只能从侧面取放,不能进行垂直空间上的取放,给操作者的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并且在工件取放过程中,容易造成工件的划伤、碰伤、压伤等问题,影响工件质量。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划伤、碰伤、压伤的三伤问题,往往需要将工件进行空间上的垂直取放,因此,亟需一种方便工件空间上垂直取放的压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推压紧工装,能够实现工件在空间上的垂直取放,方便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侧推压紧工装,包括平置的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侧推压紧机构,所述侧推压紧机构包括:动力装置;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可前后水平移动,所述推块上固定有推块轴销;压杆,所述压杆包括杆部,所述杆部的受力端竖向设置有弧形长孔,所述推块轴销约束于所述弧形长孔内,所述杆部的施力端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水平长孔;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支座上固定有压杆轴销,所述压杆轴销约束于所述水平长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推块为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前端具有斜面;所述压杆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楔形块的斜面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楔形块与所述支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还包括与所述杆部的施力端一体设置的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所述头部与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所述杆部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板,所述弧形长孔、所述水平长孔皆设置于所述立板上,所述楔形块、所述滚轮、所述支座皆位于两个所述立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位于所述推块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伸缩式的气缸、油缸或者电缸。

进一步的,所述侧推压紧机构设置有一套,两套,或者两套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工件取放槽,所述侧推压紧机构位于所述工件取放槽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所述工件取放槽外侧,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或者定位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发明的侧推压紧工装包括基板和设置于基板上的侧推压紧机构,侧推压紧机构包括动力装置、推块、压杆、支座;工作过程中,推块在动力装置作用下水平向前移动,推块带动压杆沿着压杆的水平长孔移动,自水平长孔的一个极限位置移动到另一个极限位置,即压杆到达工件所在的上方空间,推块在动力装置作用下继续前移时,基于杠杆原理以及压杆的弧形长孔与推块轴销之间的约束关系,迫使压杆以压杆轴销为支点转动,压杆的受力端向上转动,压杆的施力端向下转动,从而压紧工件,即可对工件进行加工。待工件加工完毕,动力装置带动推块后移,推块带动压杆反向转动,压杆的施力端上移,解除对工件的压紧,并逐渐恢复至水平状态,推块在动力装置作用下继续后移时,推块与压杆一起沿水平长孔移动,从水平长孔的另一个极限位置回到原来的极限位置,即压杆撤出工件所在的上方空间,便于工件在空间上的垂直取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推压紧工装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侧推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基板,11-支撑凸台,12-工件取放槽,2-工件,3-侧推压紧机构,31-压杆,311-杆部,3111-弧形长孔,3112-水平长孔,312-头部,32-滚轮,33-支座,34-压缩弹簧,35-楔形块,36-气缸,37-楔形块轴销,38-滚轮轴销,39-压杆轴销,4-E型卡扣,5-定位销,6-底座,7-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非限制性说明。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发明的侧推压紧工装,包括平置的基板1,在基板1上设置有侧推压紧机构3。在基板1上设置有支撑凸台11,支撑凸台11位于侧推压紧机构3的下述楔形块35下方。基于所要加工的工件具体形状等不同,侧推压紧机构3可以设置有一套、两套、或者两套以上。为了便于工件2的取放,在基板1上设置有工件取放槽12,侧推压紧机构3位于工件取放槽12的外侧。在基板1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也同样位于工件取放槽12的外侧,定位机构优选为定位销5或者定位块。侧推压紧工装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6,底座6的上表面固设有竖向的支撑柱7,基板1支撑并固定在支撑柱7的上端。当然,基板1也可以与支撑柱7加工成一体结构。

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侧推压紧机构3包括动力装置、推块、压杆31、滚轮32、支座33。

其中,动力装置优选为伸缩式的气缸36,也可以采用油缸或者电缸。动力装置选用气缸36时,气缸36的活塞杆与推块相连接,推块位于支撑凸台11的上方,气缸36的活塞杆与推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当然,推块与气缸36的活塞杆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推块在气缸36的作用下能够前后水平移动。

其中,推块优选为楔形块35的形式,楔形块35的前端具有斜面,在楔形块35上固定有楔形块轴销37。楔形块35远离气缸36的一端为前端。通过调节楔形块35斜面的角度可以达到倍增或者倍减压杆压持工件的压力大小。

其中,压杆31实质上是一个杠杆,压杆31包括杆部311,压杆31的杆部311受到楔形块35的作用力的一端为压杆31的受力端,对工件2施加作用力的一端为施力端。杆部311的受力端竖向设置有弧形长孔3111,楔形块轴销37约束在弧形长孔3111内,杆部31的施力端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水平长孔3112;进一步地,压杆31的杆部31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立板,弧形长孔3111、水平长孔3112皆设置在立板上,楔形块35、滚轮32以及支座33皆位于两个立板之间。为了便于压杆31压持工件2,在压杆31的杆部311的施力端还设置有头部312,压杆31压紧工件2时,压杆31的头部312与工件2相接触。压杆31的头部312优选为向下设置。压杆31的杆部311与头部312最好设置成一体结构。

其中,支座33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支座33可以通过螺钉与基板1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支座33上固定有压杆轴销39,压杆轴销39约束在压杆31的水平长孔3112内。

其中,滚轮32通过滚轮轴销38转动安装在压杆31上,用于与楔形块35的斜面配合起作用,滚轮32位于楔形块35与支座33之间。

其中,在压杆31的头部312与支座3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34。压缩弹簧34的一端与支座33连接,压缩弹簧34的另一端与压杆31的头部312连接。

其中,楔形块轴销37、滚轮轴销38、压杆轴销39上皆设置有E型卡扣4,能够有效避免轴销的轴向窜动。

侧推压紧机构3的初始状态:以图1中所示位于左侧的侧推压紧机构3为例,压杆31的杆部311上的水平长孔3112的右端贴靠压杆轴销39,压杆31位于左极限位置。

侧推压紧机构3的侧推阶段一:气缸36推动楔形块35通过楔形块轴销37推动整个压杆31以及滚轮32前移,压缩弹簧34的弹力推着压杆31的头部312前移,到位时,即压杆31的杆部311上的水平长孔3112的左端贴靠压杆轴销39,压杆31位于右极限位置。压缩弹簧34能够防止压杆31在前移的过程中,压杆31的头部312下坠,保证在该阶段压杆31能够保持水平状态移动。

侧推压紧机构3的侧推阶段二:气缸36推动楔形块35继续前移,压杆31以压杆轴销39为支点转动,压杆31的受力端沿着弧形长孔3111向上转动,滚轮32沿着楔形块35的斜面向上滚动,压杆31的施力端向下转动,压杆31的头部312压紧工件2。

使用本发明的侧推压紧工装对工件2进行压紧加工的过程如下:

将工件2通过定位销5定位在基板1上的工件放置槽12位置处,启动气缸36,气缸36的活塞杆伸出,推动楔形块35通过楔形块轴销37推动整个压杆31以及滚轮32前移,压缩弹簧34的弹力推着压杆31的头部312前移,到位时,即压杆31的杆部311上的水平长孔3112的左端贴靠压杆轴销39,压杆31位于右极限位置,即压杆31的头部312到达工件2所在的上方空间,此时,楔形块35在气缸36的作用下继续前移,压杆31以压杆轴销39为支点转动,压杆31的受力端沿着弧形长孔3111向上转动,滚轮32沿着楔形块35的斜面向上滚动,压杆31的施力端向下转动,压杆31的头部312压紧工件2,工件2被压紧后即可对其进行加工。待工件2加工完毕,气缸36带动楔形块35后移,楔形块35带动压杆31反向转动,压杆31的施力端上移,解除对工件2的压紧,并逐渐恢复至水平状态,当压杆31的杆部311处于水平状态后,楔形块35在气缸36的作用下继续后移,继续后移过程中,压缩弹簧34被进一步压缩积蓄能量以备下一个工作循环提供弹力,楔形块35在气缸36的作用下继续后移时,楔形块35与压杆31的杆部311一起沿着水平长孔3112移动,从水平长孔3112的右极限位置回到原来的左极限位置,即压杆31的头部312撤出工件2所在的上方空间,便于工件2在空间上的垂直取放,从而避免了从侧面取放工件2带来的操作不便,也避免了从侧面取放工件2时带来的划伤、碰伤、压伤工件等问题,保证了工件2的质量,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