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9983发布日期:2018-08-31 20:08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顶板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板顶或梁上钻孔,如:砌体工程中构造柱植筋;机电安装工程中吊支架安装;装饰装修工程中吊顶吊杆安装。上述施工一般在室内的顶板上进行钻孔施工,其钻孔的施工量大且其钻孔中心及钻孔深度均需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在钻孔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创造条件使施工人员接近板顶或梁对其钻孔作业方式,其辅助设施通常为供施工人员作业的平台或扶梯,即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或搭设楼梯进行钻孔施工,该方法耗时长、费料多,且受场地限制,影响其他作业的作业空间。

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申请号为201520335812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结构,包括立杆、与立杆上端枢接的握持杆,与握持杆枢接且用于支撑电钻的支撑杆以及枢接在立杆和支撑杆之间的枢接杆,使四者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这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相平行的两侧始终保持平行,操作握持杆,可以带动支撑杆上下移动,实现对顶板进行钻孔作业。但是,平行四边形相平行的两侧虽然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但二者之间的间距会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改变,这样就会造成钻头钻孔的过程中,会受到径向的力,容易使孔钻偏,还会损坏钻头和电钻。同时,上述结构中的支撑杆并没有直接支撑在地面上,使得整个架体受力偏斜,影响成孔质量。另外,在进行顶板钻孔时,会散落大量的水泥屑,容易迷操作人员的眼睛或掉落到衣服内,施工环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成孔质量,提高钻头和电钻的使用寿命,以及能够防止飞屑,有利于改善施工环境的顶板钻孔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顶板钻孔装置,包括底座、竖向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杆,以及安装有电钻的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中部同轴设置有与所述顶杆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顶杆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立杆上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导向孔相贯通的导向槽;所述顶杆上具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设置的销轴,所述销轴沿所述顶杆的径向伸出所述立杆;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或立杆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立杆的位置上铰接有压杆,且铰接点的高度与所述销轴的最低高度相一致;所述压杆沿垂直于所述销轴的方向设置,且位于铰接点的一端为抵接在所述销轴底部的翘起端,另一端为用于施力的施压端;所述铰接点到所述翘起端的距离大于所述铰接点到所述销轴的最大距离;所述顶杆的上端还具有同轴设置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整体呈向上开口的碗状,且所述防护罩的上端高于所述电钻的上端,且所述电钻的钻头向上伸出所述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为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所述压杆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杆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上具有沿径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向槽,所述顶杆上具有与两个所述导向槽分别对应设置的所述销轴;所述压杆的翘起端呈u型,且u型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销轴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铰接点到所述翘起端呈横向设置,所述压杆的铰接点到所述施压端沿斜下方40~60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上还具有与所述导向孔贯通设置的观察孔,以及沿横向指向所述观察孔内的标示线;所述顶杆上与所述观察孔相对应的一侧上具有右上向下设置的刻度线,使所述销轴位于最低高度时,所述标示线与所述刻度线的顶部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距离底面的高度为150~160cm。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孔上还嵌装有凸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滚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成孔质量,提高钻头和电钻的使用寿命,能够防止飞屑,有利于改善施工环境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顶板钻孔装置,包括底座1、竖向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立杆2,以及竖向向上地安装有电钻的顶杆3;所述立杆2的中部同轴设置有与所述顶杆3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顶杆3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立杆2上具有沿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导向孔相贯通的导向槽;所述顶杆3上具有与所述导向槽对应设置的销轴,所述销轴沿所述顶杆3的径向伸出所述立杆2;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或立杆2上的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远离所述立杆2的位置上铰接有压杆5,且铰接点的高度与所述销轴的最低高度相一致;所述压杆5沿垂直于所述销轴的方向设置,且位于铰接点的一端为抵接在所述销轴底部的翘起端,另一端为用于施力的施压端;所述铰接点到所述翘起端的距离大于所述铰接点到所述销轴的最大距离。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电钻竖向安装在顶杆的顶部,并在压杆的施压端施加向下的压力,利用杠杆远离,使压杆的翘起端向上顶升销轴,使得顶杆在立杆的导向孔内向上移动。由于立杆竖向安装在底座上,而顶杆套装在立杆内,使得顶杆仅仅在轴向上移动,而在径向上保持位置不变。从而可以避免钻头在钻孔过程中受到径向的偏心力而造成钻头损坏或钻孔歪斜,提高成孔质量,上述结构设计合理,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成孔质量,提高钻头和电钻的使用寿命。

实施时,所述支撑座4为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支撑杆,所述压杆5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这样,由于支撑杆和立杆均沿竖向安装在底座上,使得钻孔时受到的反作用力可以通过立杆和支撑杆沿竖直方向作用在地面上,使得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合理,有利于提高整体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实施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杆2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筋。

这样,有利于提高支撑杆的整体刚度,防止在钻孔施力的过程中发生形变,影响成孔质量。

实施时,所述立杆2上具有沿径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导向槽,所述顶杆3上具有与两个所述导向槽分别对应设置的所述销轴;所述压杆5的翘起端呈u型,且u型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销轴的底部。

这样,通过压杆翘起顶杆时,能够从两侧对顶杆的销轴进行施力,使得顶杆的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减小顶杆与立杆的导向孔之间的摩擦,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时,所述压杆5的铰接点到所述翘起端呈横向设置,所述压杆5的铰接点到所述施压端沿斜下方40~60度设置。

这样,有利于使施压端更靠近施工人员,方便施工人员的操作。

实施时,所述立杆2上还具有与所述导向孔贯通设置的观察孔,以及沿横向指向所述观察孔内的标示线;所述顶杆3上与所述观察孔相对应的一侧上具有右上向下设置的刻度线,使所述销轴位于最低高度时,所述标示线与所述刻度线的顶部一致。

这样,可以利用顶杆上的刻度线和立杆上的标示线指示顶杆上升的高度,便于操作人员把控钻孔的深度,从而提高成孔的质量。

实施时,所述观察孔距离底面的高度为150~160cm。

这样,施工人员无需弯腰或垫脚就可以观察到刻度线,使得操作更加轻松。

实施时,所述观察孔上还嵌装有凸透镜。

这样,可以将顶杆上的刻度线及其数值放大,便于操作人员观察。

实施时,所述底座1的底部还安装有滚轮(图中未示出)。

具体实施时,所述顶杆3的上端还具有同轴设置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整体呈向上开口的碗状,且所述防护罩6的上端高于电钻的上端,且电钻的钻头顶部高于所述防护罩6。这样,在进行钻孔作业时,钻孔产生的水泥屑能够被防护罩接住,防止其落入施工人员的眼中或衣服内,改善施工环境。

所述防护罩6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在钻孔前,可以通过防护罩6观察到钻孔的位置,防止钻偏。同时,所述防护罩6的厚度由中部向外逐渐减小。这样,使得整个防护罩形成凸透镜的结构,对于下方操作的操作人员来说,利用防护罩的凸透镜特性,将顶板上的钻孔定位标识放大,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定位钻头,有利于降低施工的难度。

所述顶杆3上还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防护罩6的下方,所述凸台与所述防护罩6之间设置有弹簧。这样,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防护罩逐渐紧贴顶板,并被顶板挤压向下移动,利用弹簧的收缩性能,既可以保证防护罩能够移动,又可以使防护罩在失去外力情况下,恢复到初始状态。

所述防护罩6的外侧边缘还具有采用橡胶制成的密封裙边。这样,可以使得防护罩与顶板接触更加紧密,提高防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