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杆毛坯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4384发布日期:2018-09-14 23: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毛坯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是发动机中一个重要的零件。发动机连杆组承受活塞销传来的气体作用力及其本身摆动和活塞组往复惯性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连杆必须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目前发动机连杆通常使用锻造工艺进行制造。发动机连杆毛坯在锻造后需要进行冷却。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是将发动机连杆毛坯放置于冷却架上,然后利用风机对毛坯进行吹风,以达到冷却的目的。但这种冷却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发动机连杆毛坯在进行吹风冷却时,往往是单面受风,这样就会导致连杆毛坯的迎风面冷却速度较快,而背风面难以得到有效的冷却,导致整个毛坯件整体冷却不均匀,最终影响整个零件的结构强度。

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457081a,发明创造的名称是汽车发动机连杆毛坯锻造风冷设备,包括支撑架,在该支撑架上安装有链条输送机构,该链条输送机构与电动机输出轴连接,该电动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在所述链条输送机构上方罩有外壳,该外壳上部形成冷却风道,所述外壳上方安装有冷却风机,该冷却风机下部位于所述冷却风道中。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发动机连杆毛坯在冷却时受到单方向的冷却风,导致整个毛坯件冷却不均匀,影响整个零件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发动机连杆毛坯在冷却过程中冷却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发动机连杆毛坯均匀冷却的发动机连杆毛坯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毛坯冷却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风筒和一端开口的第二风筒,所述第一风筒和第二风筒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第一风筒开口处设置有风机,所述第二风筒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发动机连杆毛坯的夹具,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可在风力推动下带动转轴旋转的桨叶。

所述风机将外界空气吸入第一风筒形成冷却气流。所述冷却气流进入第一风筒后通过连接管道进入第二风筒,最终从第二风筒的开口处排出。所述夹具用于固定待冷却的发动机连杆毛坯。所述桨叶的作用是在冷却气流的推动下旋转,进而带动转轴及固定在转轴上的夹具同步旋转,使得固定在夹具上的发动机连杆在冷却过程中能够通过旋转使得发动机连杆的正反两面得到均匀的冷却,提高了发动机连杆毛坯的冷却质量,有利于增加毛坯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桨叶,利用了冷却气流的风力来带动工件旋转,无需设置其他驱动装置,简化了结构,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道顺着远离风机的方向,连接管道的直径逐渐增加。越远离风机,风压越低。远离风机的连接管道通过增加管道的直径来弥补风压的不足,使得各个连接管道中的空气流量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沿着第二风筒的轴线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桨叶设置在第二风筒的开口处。所述开口处是各股气流汇集的地方,风力最强。将桨叶设置在开口处,有利于驱动桨叶旋转。

作为优选,第二风筒和桨叶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桨叶转速的调速机构。所述调速机构用于控制桨叶转速,放置桨叶旋转过快。

作为优选,所述调速机构包括固定在桨叶上摩擦盘和外圈,所述摩擦盘为圆柱体且与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外圈通过辐条与第二风筒连接,所述外圈上连接有可与摩擦盘相对移动的摩擦片。通过摩擦片与摩擦盘之间的相对移动,调节摩擦片与摩擦盘的压紧程度,改变摩擦片与摩擦盘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调节转轴转速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机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

作为优选,所述夹具包括设置在转轴上的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发动机连杆毛坯的放置区,所述固定基座上连接有可移动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放置区相对应。所述发动机连杆毛坯放置于固定基座上的放置区内,通过移动压板将发动机连杆毛坯压紧实现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压板与固定基座之间连接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与压板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压紧杆与固定基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夹具分别正对连接管道的管口。夹具正对管道接口的管口,使得固定在夹具上的发动机连杆毛坯能够接受较大的冷却气流,有利于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风筒上设置有可打开的舱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可在气流推动下进行旋转的转轴,将待冷却的发动机连杆毛坯固定在转轴上进行冷却,使得发动机连杆毛坯在冷却过程中能够旋转,从而使毛坯能够均匀冷却,提高了冷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2、第一风筒,3、连接管道,4、夹具,5、转轴支架,6、第二风筒,7、转轴,8、机架,9、桨叶,10、摩擦盘,11、摩擦片,12、外圈,13、调节杆,14、固定基座,15、压板,16、压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毛坯冷却装置,包括第一风筒2。所述第一风筒2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一风筒2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第一风筒2开口端设置有风机1。所述风机1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一风筒2开口端的中央。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第一风筒2中央。所述电机上连接有风扇叶片。所述第一风筒2侧面设置有七个圆形的连接管道3。所述连接管道3与第一风筒2垂直设置。所述连接管道3呈直线排列。所述连接管道3顺着远离风机的方向,连接管道的直径逐渐增加。

所述连接管道3同时与第二风筒6连通。所述第二风筒6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二风筒6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第二风筒6侧面设置有可打开的舱门。所述第二风筒6与连接管道3垂直。所述第二风筒6外侧底板设置有机架8。所述第二风筒6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支架5。所述转轴支架5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中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第二风筒6同轴设置。所述轴承座外侧设置有同时与第二风筒6内壁连接的辐条。所述辐条沿着第二风筒6径向设置。所述转轴支架5上连接有可转动的转轴7。所述转轴7分别与设置在转轴支架5上的轴承配合。所述转轴7上设置有七个用于固定发动机连杆毛坯的夹具4。所述夹具4沿着转轴7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夹具4分别正对连接管道3的管口。所述夹具4包括固定基座14。所述固定基座1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发动机连杆的放置区。所述放置区正上方设置有可移动的压板15。所述压板15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压板15上连接有压紧杆16。所述压紧杆16与与压板15垂直。所述压紧杆16的杆体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压紧杆16杆体部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紧杆16与压板15的连接端设置有圆柱体的凸出部。所述压板15与压紧杆16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圆柱体凸出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压紧杆16上设置的凸出部连接在压板15的卡槽内,使得压紧杆16能与压板15之间相对转动。所述压紧杆16同时与固定基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杆16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为圆柱体。

所述转轴7前端设置有桨叶9。所述桨叶9设置在第二风筒6的开口处。所述第二风筒上6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桨叶转速的调速机构。所述调速机构包括固定在桨叶9中心前端的摩擦盘10。所述摩擦盘10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摩擦盘10与转轴7同轴设置。所述摩擦盘10外设置有有外圈12。所述外圈12为呈圆环形。所述外圈12与摩擦盘10同轴设置。所述外圈12与摩擦盘10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外圈12上连接有可与摩擦盘10相对移动的摩擦片11。所述摩擦片11呈圆弧形。所述摩擦片11的圆弧内侧正对摩擦盘10的圆柱侧面。所述摩擦片11上设置有调节杆13。所述调节杆13的杆体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调节杆13沿着摩擦盘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杆13与摩擦片11的连接端设置有圆柱体凸出部,所述摩擦片与调节杆13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圆柱体凸出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调节杆13通过凸出部与设置在摩擦片11上的卡槽配合,使得调节杆13能沿着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调节杆13的杆体部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13与外圈1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13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为圆柱体。所述外圈12两侧对称设置有辐条。所述辐条两端分别连接外圈12和第二风筒6,将外圈12固定在第二风筒6中央。

所述夹具用于固定待冷却的发动机连杆毛坯。固定时,将发动机连杆中部位置放置于夹具上的放置区内,转动压紧杆带动压板压紧发动机连杆毛坯。所述第一风筒上设置的风机产生冷区气流,冷却气流进入第一风筒后并通过连接管道进入第二风筒,最终从第二风筒的开口处流出。冷区气流在进过第二风筒的开口处时,桨叶在冷却气流的带动下旋转,进而带动转轴及固定在转轴上的夹具同步旋转,使得固定在夹具上的发动机连杆在冷却过程中能够通过旋转使得发动机连杆的正反两面得到均匀的冷却。所述调速机构通过旋转调节杆从而调节摩擦片与摩擦盘的压紧程度,改变摩擦片与摩擦盘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调节转轴转速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