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城链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8617发布日期:2018-11-27 22:4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城链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城链成型机。

背景技术

长城链是一种具有长城形状的金属链条,将这种链条穿插在一起还可以构成长城链网。长城链应用广泛,可用来制作链条,防护网,防滑垫等各式各样的产品。要制作出长城链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制作长城链的第一步需对钢带进行校直操作,目前钢带校直的方法主要分为人工校直和机械校直。对于人工校直,人用手将弯曲的钢带掰直,由于钢带硬度较大,这就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且校直效果不佳,部分区域仍出现弯折。对于机械校直,则用锤子等工具捶打变形的位置,或者通过水平的夹板将钢带夹直,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在校直过程中会对钢带造成损伤,不良品变高,耗费成本。

目前市场上的钢带送料装置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钢带送料装置来回夹取钢带送料时,钢带未被夹紧而发生打滑,不能传送固定距离的钢带,影响后期机械加工的精确度;另一方面,在送料过程中压紧钢带,但压紧力道过大导致钢带变形,影响后续操作,不良品变多。

为加工出长城链,还需在钢带上冲孔,进而生产出不同规格的产品。然而,现今的冲孔机往往不能根据需求够增加或者减少冲孔的数量,性能单一,适用范围窄。此外,市面上许多冲孔机由于设计不合理,最终所获得的成品粗糙,精度低。

在制作长城链的过程中,需将矩形钢带的一面切割出许多类似长城形状的梯形凹槽,然后再进行折弯等操作。在矩形钢带上切割梯形凹槽,人工切割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也得不到保证。一些机械切割装置由于设计不合理,在冲成矩形槽的过程中震动过大,钢带易发生滑动和移位,这就导致钢带精度不高,影响后续加工生产。

在制作长城链的过程中,需将矩形钢带的一面切割出许多类似长城形状的梯形凹槽,由于我们所要获得的最终成品有些区域需要这种梯形的结构,有些地方又不需要这种梯形的结构,所以我们需要选择性地冲去一些长城梯形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人工冲去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也得不到保证。一些机械切割装置由于设计不合理,在冲去钢带上梯形结构时震动过大,钢带易发生滑动和移位,这就导致钢带精度不高,影响后续加工生产。

为了获得长城链,我们需对直的钢带进行折弯操作,使得直的钢带弯曲成许多弓形的长城链。在进行折弯操作时,需使得钢条弯曲形成的长城链的槽体形状和大小相同。然而,目前人工进行钢带折弯操作耗时耗力,而机械折弯精度不高,并且在折弯时容易损伤钢带造成钢带不规则变形,不良品较高。此外,由于不同规格的长城链其槽体的宽度也不一样,功能单一的折弯机台已无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在制作长城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长城链进行冲断操作进而获得不同长度的长城链。而在冲断操作过程中,由于长城链具有许多梯形槽体,进行冲断操作时,操作不当,长城链的槽体易发生变形。并且,由于生产工艺的需求,我们需要冲断不同长度的长城链,人工操作耗时耗力,且存在被链条金属边缘划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城链成型机,其精度高,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城链成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滚轮校直单元、钢带送料单元、钢带夹紧单元、钢带冲孔单元、钢带冲成单元、钢带冲去单元、钢带折弯单元和钢带冲断单元,所述滚轮校直单元将弯曲的钢带校直,所述钢带送料单元将校直后的钢带向后传送,经传送后的钢带由所述钢带夹紧单元固定,之后钢带经钢带冲孔单元、钢带冲成单元、钢带冲去单元和钢带折弯单元加工形成长城链状钢带,长城链状钢带由所述钢带冲断单元冲断获得固定长度的长城链。

作为优选的,所述滚轮校直单元包括校直单元背板,所述校直单元背板上设置有滚轮校直模块,所述滚轮校直模块包括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组固定设置在所述校直单元背板上,所述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位于所述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下侧,所述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铰链连接所述校直单元背板,所述锁紧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所述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包括校直单元上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校直单元上支架上的校直单元上滚轮,所述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上的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所述校直单元上滚轮与所述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的中心轴均垂直于校直单元背板,在竖直方向所述校直单元上滚轮的最低点高于所述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的顶点高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带送料单元包括送料单元底板和钢带压紧组件,所述送料单元底板水平设置,所述送料单元底板上设置有平行于钢带传输方向的送料导轨,所述钢带压紧组件设置在送料导轨上,所述钢带压紧组件包括送料下板和送料上固定件,所述送料上固定件位于所述送料下板的上侧,所述送料上固定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以抵压所述送料下板,所述送料上固定件的下表面在钢带传输方向设置向上凹起的送料输送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带夹紧单元包括夹紧单元下底座、夹紧单元夹块和夹紧单元动力块,所述夹紧单元下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夹紧单元夹块能够上下运动以挤压所述夹紧单元下底座,所述夹紧单元动力块能够左右运动以抵压所述夹紧单元夹块,所述夹紧单元夹块的下表面在钢带传输方向设置向上凹起的夹紧单元矩形槽,所述夹紧单元下底座上垂直设置有夹紧单元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贯穿所述夹紧单元夹块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带冲孔单元包括选择性冲头模块和为所述选择性冲头模块提供动力的驱动模块,所述选择性冲头模块包括冲头和调节板,所述冲头沿上下运动抵接以冲压钢带,所述冲头具有多个,所述调节板能沿前后方向运动并调节至少一个冲头的冲压力度,所述冲头上侧具有空腔,所述调节板能够沿水平方向移动并填充所述空腔,所述空腔的上下深度大于所述冲头的运动距离,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能够提供动力的驱动源和对外输出动力使所述冲孔上下运动的的运动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冲成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钢带上下两侧的冲成单元上固定件和冲成单元下固定件,所述冲成单元上固定件压住钢带的上表面一端,钢带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冲成单元上模组,所述冲成单元上模组在冲成单元驱动源的作用下沿上下运动以冲压钢带,所述冲成单元下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冲成单元上模组相配合的冲成单元下模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冲去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钢带上下两侧的冲去单元上固定件和冲去单元下固定件,所述冲去单元上固定件压住钢带的一侧,钢带的另一侧设置有冲去单元冲头,所述冲去单元冲头在冲去单元驱动源的作用下沿上下运动以冲压钢带,所述冲去单元下固定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冲去单元冲头相配合的冲去单元下模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带折弯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折弯底板,所述折弯底板上垂直设置有折弯侧板二,所述折弯侧板二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折弯固定块、左滑动底板、复位驱动源和右滑动底板,所述折弯固定块与所述复位驱动源皆相对所述折弯侧板二固定设置,所述折弯固定块与所述左滑动底板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折弯固定块上还设置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抵接所述左滑动底板,所述复位驱动源的运动输出端与右滑动底板抵接,所述左滑动底板上设置能够夹住钢带并转动的左夹板,所述右滑动底板上设置能够夹住钢带并转动的右夹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钢带冲断单元包括包括钢带冲断单元冲头、钢带冲断单元下模和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所述钢带冲断单元冲头能够沿上下运动以冲断钢带,所述钢带冲断单元下模位于钢带一侧并能够沿水平方向调节以伸进钢带的槽体中,所述钢带冲断单元下模内设置有钢带冲断单元下模孔,所述钢带冲断单元下模孔与所述钢带冲断单元冲头相配合,所述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位于所述钢带冲断单元下模的一侧并能够伸入到钢带的槽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机架上的各个单元协同配合,依次对钢带进行处理加工,效率高;本发明所获得的长城链精度高,良率高;本发明体积小,机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滚轮校直单元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钢带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钢带送料单元的左视图;图5为本发明中钢带夹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钢带冲孔单元结构示意图;图7为钢带冲孔单元的剖面图一;图8为钢带冲孔单元的剖面图二;

图9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成单元的右视图;图11为图10在d-d方向的剖面图;图12为图10在e-e方向的剖面图;图13为本发明钢带冲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钢带冲孔单元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钢带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在k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钢带折弯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钢带折弯单元的左视图;

图19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断单元的左视图;图21为图20在l-l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城链成型机实施例,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依次设置有滚轮校直单元110、钢带送料单元120、钢带夹紧单元130、钢带冲孔单元140、钢带冲成单元150、钢带冲去单元160、钢带折弯单元170和钢带冲断单元180,所述滚轮校直单元110将弯曲的钢带校直,所述钢带送料单元120将校直后的钢带向后传送,经传送后的钢带由所述钢带夹紧单元130固定,之后钢带经钢带冲孔单元140、钢带冲成单元150、钢带冲去单元160和钢带折弯单元170加工形成长城链状钢带,长城链状钢带由所述钢带冲断单元180冲断获得固定长度的长城链,各个单元协同配合,依次对钢带进行处理加工,效率高,体积小,机构紧凑。

参照图2所示,为本发明滚轮校直模块示意图,包括校直单元背板200,和滚轮校直模块,滚轮校直模块包括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和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其中,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固定在校直单元背板200上,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和设置在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上的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具有四个大小与形状相同的方槽,每个方槽朝上开口并在其中设置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四个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的大小与形状相同,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为圆柱形结构,其中心轴垂直于校直单元背板200并且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能绕中心轴转动。这四个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竖直方向高度相等,水平方向等间距排布。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上侧设置有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校直单元上底板230,校直单元上支架220和校直单元上滚轮221。滚轮校直单元上底板230平行于校直单元背板200设置并通过铰链连接,其能够绕滚轮校直单元铰接轴231向上转动。在滚轮校直单元上底板230上固定设置校直单元上支架220,在校直单元上支架220上设置校直单元上滚轮221。校直单元上支架220也具有三个大小与形状相同的方槽,每个方槽朝下开口,在方槽中设置校直单元上滚轮221。校直单元上滚轮221与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校直单元上滚轮221的中心轴垂直于校直单元背板并且校直单元上滚轮能够绕其中心轴转动。三个校直单元上滚轮22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竖直方向高度相等,水平方向等间距排布。在竖直平面内,校直单元上滚轮221的最低点高于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的顶点高度,校直单元上滚轮与所述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交替排列,并且每两个滚轮校直单元下滚轮211中心位置上方设置一个校直单元上滚轮221。

该滚轮校直模块还设置锁紧组件,该锁紧组件能够将可旋转的上滚动模组固定住。锁紧组件包括滚轮校直单元螺栓232,滚轮校直单元螺母233和滚轮校直单元固定块234。滚轮校直单元螺栓232包括头部和螺杆。其中滚轮校直单元螺母233固定在校直单元背板200上,滚轮校直单元螺母233内部具有与滚轮校直单元螺栓232配合的螺纹,滚轮校直单元固定块234固定在滚轮校直单元上底板230上,通过转动滚轮校直单元螺栓232,滚轮校直单元螺栓232与滚轮校直单元螺母233慢慢锁紧,固定在校直单元背板230上的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渐渐靠近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通过此锁紧装置,一方面可以固定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工作需求调节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与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是不同弯折度和不同硬度的钢带经过该装置能够更好的进行校直。此外,在上滚动组件的校直单元上支架220上设置固定滚轮校直单元把手235,该滚轮校直单元把手235可带动校直单元上滚轮组件绕滚轮校直单元铰接轴231转动。该校直装置还设置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滚轮校直单元输入限位块240和滚轮校直单元输出限位块241。滚轮校直单元输入限位块240固定在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的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上。该滚轮校直单元输入限位块240朝向校直单元背板230方向弯折90度,其弯折端与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的上表面形成一个扁长的矩形限位孔,弯曲的钢带经过该矩形限位孔可限定钢带的摆放位置以及实现初步校直。同样的,在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的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上还固定了滚轮校直单元输出限位块241,该滚轮校直单元输出限位块241形状和大小与滚轮校直单元输入限位块240一样,滚轮校直单元输出限位块241与校直单元下滚轮组件的滚轮校直单元下支架210的上表面也形成一个扁长的矩形限位孔,钢带经滚轮校直模块校直后有该该矩形限位孔输出,并实现进一步校直。

在工业金属加工中,为减小钢带存放空间以及方便运输,钢带通常卷成盘状结构,当需要对该钢带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时,可通过本滚轮校直装置将弯曲的钢带校直。

对于这种滚轮校直结构,一方面相对传统的手动校直,节省人力,快速高效;另一方面,由于滚轮与钢带的凸起或者凹陷由弯曲度较小处开始接触并进行滚压,相对于传统工艺用锤子把凸起敲平,这种滚轮校直方式对钢带无损伤。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钢带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机架上水平设置送料单元底座310,在送料单元底座310上设置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本实施例中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选用伺服电机。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的运动输出端与丝杆322相连,丝杆322平行于钢带输送方向设置。在丝杆322上套接丝杆螺母313,在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的作用下,丝杆螺母313将在丝杆322上移动。在丝杆322的两端分别设置丝杆固定座一312和丝杆固定座二321。丝杆固定座一312和丝杆固定座二321固定设置在送料单元底座310上,这样丝杆322的位置也相对固定。在送料单元底座310上平行设置两条送料导轨固定架320,送料导轨固定架320平行于丝杆322并对称设置在丝杆322两侧。在两个送料导轨固定架320上皆设置送料导轨323,每根送料导轨323上皆设置两个送料滑块314,送料滑块314能够沿送料导轨323滑动。在丝杆螺母313上设置u形架314,u形架314开口垂直于钢带传输方向,u形架314具有上板、送料下板340和侧板。钢带即置于u形架314内。为了提高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的工作效率,u形架314的底部还设置在送料滑块314上。这样,在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的作用下,u形架315及设置在u形架315之上的部件就较为容易沿丝杆322移动。在u形架315上侧设置送料单元驱动源二底座317,在送料单元驱动源二底座317上设置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可以选用气缸或者液压缸。送料单元驱动源二底座317具有减震抗压的作用。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的运动输出端与送料单元连接轴324连接,该送料单元连接轴324竖直设置并伸进u形架315内。在u形架315的内侧设置送料装置上固定件316,该送料装置上固定件316平行于送料下板340。送料装置上固定件316的下表面在钢带传输方向具有向上凹起的矩形槽并与送料下板340形成送料输送槽,钢带即置于送料输送槽。该送料单元连接轴324与送料装置上固定件315固定连接,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推动送料单元连接轴324向下冲压,从而使得送料装置上固定件316压紧钢带,钢带与u形架315的位置固定。之后,在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的作用下,u形架315将带动钢带沿丝杆322向右运动,从而实现钢带的输送。之后,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带动送料装置上固定件316向上运动,钢带解除被夹紧的状态。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可带动u形架315向左运动,钢带静止不动。之后再次夹紧钢带,带动钢带向右运动,如此往复,从而完成钢带的传输。

图4为本发明中钢带送料单元的左视图。在u形架315的钢带输入口处设置送料单元入口限位片332,该送料单元入口限位片332紧贴u形架315设置。送料单元入口限位片332镂空设置平行钢带输送方向的限位孔,该限位孔为扁长矩形形状,右侧上端开口,方便观察送料输送槽334的位置,并将钢带由送料装置入口限位孔332塞进送料输送槽334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钢带的宽度水平调节送料单元入口限位片332,使其与u形架315的侧板和送料上固定件316的下表面形成宽度不同的送料输送槽334。在u形架315的侧板上设置竖直向下的送料遮光板331,送料遮光板331下侧的导轨固定架上设置送料位置传感器330,该送料位置传感器330上端设置设置光感应端。在该装置运行过程中,送料遮光板331随u形架315运动,当送料遮光板331进入该送料位置传感器330的光感应端,送料位置传感器330给送料单元驱动源一311传输信号,u形架315则停止运动。送料遮光板331下侧的导轨固定架上设置两个送料位置传感器330,这两个送料位置传感器330位于遮光板331的两侧,那么该钢带送料单元中u形架315则限定在两个送料位置传感器330间,从而实现输送固定距离的钢带。在送料装置入口限位件332上还设置送料装置探测器333,该送料装置探测器333为光电传感器,可以探测上侧的钢带与u形架315是否相对静止,从而保证送料上固定件316将钢带夹紧,增加送料的精确度。当上固定件316夹着钢带进行传输时,若由于上固定件316未将钢带夹紧,钢带发生滑动,设置在送料单元入口限位片上332上的送料装置探测器333则发出警报,并且给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传输电信号,送料单元驱动源二325则增大输出动力,使得送料上固定件316紧紧压紧钢带。

钢带送料单元工作方式为:(a)送料上固定件316夹住钢带;(b)送料上固定件316与被夹住的钢带一起向后传输固定距离;(c)送料上固定件316松开钢带(d)钢带不动,u形架315与送料上固定件316往回滑动固定距离,如此往复,再次重复(a)(b)(c)(d)过程。而在(d)过程中为了保证钢带不动,在钢带送料单元的右侧设置钢带夹紧单元,这样,在(d)过程中,位于钢带送料单元右侧的钢带夹紧单元将钢带夹紧,u形架315与送料上固定件316往回滑动的过程中,钢带不会发生滑动,从而保证了该钢带送料装置的能够精确传输固定距离的钢带。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钢带夹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钢带夹紧单元包括夹紧单元固定块401,在夹紧单元固定块401上设置的底座,底座为一体成形的直角u形结构,包括夹紧单元下底座402,夹紧单元侧底座409和夹紧单元上底座407。在夹紧单元下底座4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根夹紧单元夹紧单元导向柱408,该夹紧单元夹紧单元导向柱408垂直于夹紧单元下底座402设置。在夹紧单元上底座407与夹紧单元下底座402之间设置上表面为斜面的夹紧单元夹块404,该夹块的下表面在钢带传输方向设置向上凹起的夹紧单元矩形槽412,该夹紧单元矩形槽412用于放置钢带。在夹紧单元夹块404的内部设置两个孔,夹紧单元导向柱408套设在夹紧单元夹块404的孔内,夹紧单元夹块404能沿夹紧单元导向柱408的方向来回运动。在两个夹紧单元导向柱408中间设置夹紧单元动力块405,该夹紧单元动力块405的下表面为斜面并与夹紧单元夹块404的上表面的斜面紧密贴合。夹紧单元动力块405的上表面为平面并与夹紧单元上底座407紧密接触。夹紧单元上底板407能够限定夹紧单元动力块405仅沿水平方向移动。在夹紧单元下底座402竖直方向设置的夹紧单元侧底座409。夹紧单元动力块405与夹紧单元驱动源411的运动输出端通过夹紧单元连接轴406连接。夹紧单元驱动源411设置在夹紧单元侧底座409的一侧,两者之间还设置有夹紧单元驱动源底板410,该夹紧单元驱动源底板410用来固定夹紧单元驱动源411,具有减震抗压的作用。驱动源可选用气缸或者液压缸等驱动装置。位于进料侧设置夹紧单元入口限位件403,该夹紧单元入口限位件403垂直于夹紧单元下底座402设置。夹紧单元入口限位件403镂空设置平行钢带输送方向的夹紧单元导向孔,该导向孔为扁长矩形形状,右侧上端开口,方便观察夹紧单元矩形槽412的位置,并将钢带由夹紧单元导向槽塞进夹紧单元矩形槽412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钢带的宽度水平调节夹紧单元入口限位件403,使其与夹紧单元侧底座409的侧面和夹紧单元夹块404的下表面形成不同宽度的夹紧单元钢带输送槽。

钢带夹紧单元的工作方式如图5所示,将钢带置于该钢带夹紧单元中,钢带由夹紧单元入口限位件403的夹紧单元导向孔塞入,左右水平调节夹紧单元入口限位件403,使其与夹紧单元下底座402所构成的槽宽度略大于钢带的宽度。之后将夹紧单元夹块404轻微向上抬动,并将钢带穿过夹紧单元钢带输送槽。夹紧单元驱动源411通过夹紧单元连接轴406带着夹紧单元动力块405向左运动,在夹紧单元动力块405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其夹紧单元动力块405的下表面挤压夹紧单元夹块404,使得夹紧单元夹块404向下挤压,夹紧单元钢带输送槽的高度变小,置于夹紧单元钢带输送槽内的钢带就被夹紧。

本钢带夹紧单元的优点是夹紧单元夹块404向下挤压过程中既能夹紧钢带,又不会对钢带形成过度挤压损坏钢带。综上所述,通过钢带送料单元和钢带夹紧单元的共同合作,能够高效精确地完成钢带等距离传输,且不损伤钢带,工作效率高。

如图6所示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驱动模块包括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底板510和设置在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底板510上的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511,在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底板510下侧固定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固定座512。在驱动模块下侧设置选择性冲头模块,选择性冲头模块包括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和设置在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上的冲头。在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511的控制下,该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可以带动冲头相对钢带冲孔单元固定座512上下运动,从而完成冲孔操作。在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的下侧设置钢带冲孔单元上固定件521和钢带冲孔单元下固定件522,钢带冲孔单元上固定件521与钢带冲孔单元下固定件522间夹有钢带,钢带冲孔单元上固定件521和钢带冲孔单元下固定件522可以在竖直方向固定钢带。在钢带冲孔单元下固定件522下侧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固定块543,钢带冲孔单元固定块543上固定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动力源一542,在钢带冲孔单元动力源一542可以推动钢带冲孔单元入口滑板541水平方向移动。钢带冲孔单元入口滑板541水平方向设置并与钢带在同一平面,当钢带冲孔单元动力源一542将钢带冲孔单元入口滑板541向着钢带水平推动并抵压钢带的侧面时,即可实现滑带水平方向的固定。并且,在钢带的输入端也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入口固定件540,钢带冲孔单元入口固定件540可以在水平方向将钢带固定。在钢带冲孔单元固定块543的下方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底板560,钢带冲孔单元底板560具有钢带冲孔单元凹槽561,在重力的作用下,冲孔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将会掉入钢带冲孔单元凹槽561,我们可以定期清理钢带冲孔单元凹槽561中的金属碎屑。本实施例中的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511可选用气缸或者液压缸。

如图7为本发明钢带冲孔单元的剖面图一。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511具有钢带冲孔单元运动端513,钢带冲孔单元运动端513通过钢带冲孔单元连接件514与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相连,在钢带冲孔单元驱动源511的作用下,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能够随着钢带冲孔单元运动端513上下运动。在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下侧连接钢带冲孔单元固定板523,钢带冲孔单元固定板523内设置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的高度大于冲头运动的距离。在钢带冲孔单元固定板523下侧连接冲头,本装置中该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固定连接,即该处的冲头与钢带冲孔单元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种为活动可选择性连接,可以选择性实现该处的冲头在钢带上能否打孔。所谓固定连接,即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下通过钢带冲孔单元固定板523与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固定连接,当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向下运动时,与之固定连接的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也将向下运动,在钢带上打孔;所谓可选择性连接,即在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下侧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当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被填充,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随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上下运动时,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也将随之运动,并在钢带上打孔,反之若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没有被填充,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向下运动时,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将缩回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并且不能在钢带上打孔。对于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选择性填充操作,将涉及调节板,此处将在后续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设置六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冲头,四个冲头与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一样固定连接,两个冲头和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一样是可选择性连接。当然,研发人员也可根据工作需求设计其它不同组合的冲头。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和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的外部设置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该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与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固定连接,并能随钢带冲孔单元冲孔顶板520一起在竖直方向运动。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内部开设六个冲头导向孔,冲头设置在冲头导向孔内并且冲头的头部穿透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并伸出。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的设置能够固定冲头的冲孔方向,保护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和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若在没有冲头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5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冲孔操作,冲头易在高强度压力下弯折损坏。在钢带冲孔单元上固定件521内部竖直开设有与所述冲头相匹配的内径大于所述冲头外径的冲头孔,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和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能够插进钢带冲孔单元上固定件521的冲头孔内并对其下侧的钢带进行打孔操作。同样的,在钢带下侧的钢带冲孔单元下固定件522内也开有六个钢带冲孔单元冲模孔528,这六个钢带冲孔单元冲模孔528将与钢带冲孔单元上固定件521内的六个冲头孔一一对应,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一526和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打穿钢带后进入钢带冲孔单元冲模孔562,产生的金属碎屑将由钢带冲孔单元冲模孔528排出。钢带冲孔单元冲模孔528贯穿钢带冲孔单元下固定件522,其内径由上向下逐渐变大,这种设计方便金属碎屑排出。

图8为本发明钢带冲孔单元的剖面图二。在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上侧的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内设置调节板532,调节板532和钢带冲孔单元动力源二531的钢带冲孔单元运动输出块530相连。在动力源531的控制下,调节板532能够随钢带冲孔单元运动输出块530水平方向移动,进而对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实现填充操作或者腾空操作。当调节板532左移时,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腾空,在进行冲孔操作时,钢带冲孔单元固定板523将随冲孔上顶板520向下运动,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则缩回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内,该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对钢带的冲压力度小,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则不会打入钢带中。当调节板532右移时,钢带冲孔单元空腔524被填满,在进行冲孔操作时,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跟随钢带冲孔单元导向块520向下运动,钢带冲孔单元冲头二527对钢带的冲压力度大,可打穿钢带,即可在钢带上实现冲孔操作。通过这种设计,就能够实现冲头的冲压力度的调节,在根据工作需求,对特定几处冲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一台机器多种打孔操作。

参照图9~图12所示,为钢带冲成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钢带上下两侧的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和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所述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压住钢带的一侧,钢带的另一侧设置有上模组640,所述上模组640在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611的作用下沿上下运动以冲压钢带,所述上模组640包括矩形上模642,所述矩形上模642向下投影面不在钢带上,所述矩形上模642一侧分布两个所述梯形上模641,所述梯形上模641向下的投影面在钢带上,所述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上开设有与所述上模组640相配合的下模孔650。

图9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底座610上设置有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611。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底座610具有减震抗压的作用。在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底座610的下侧固定设置固定座612。在驱动模块下侧设置钢带冲成模块,钢带冲成模块包括上动板613、运动块620和设置在运动块620上的上模组640。上动板613与运动块620固定连接。运动块620与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611的运动输出端相连,在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611的作用下,运动块620做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上模组640运动。在钢带60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和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和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具有固定间隙,间隙的高度略大于钢带的厚度。这样钢带600置于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和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之间,即可实现在竖直方向固定钢带。钢带600位置固定,在进行机械加工时不会发生移位,能够在固定区域进行加工操作,成品精度高。在运动块620的左右两侧平行设置两块侧板626,钢带600的侧面紧贴侧板626放置。在钢带600的入口处还设置入口固定件630,入口固定件包括气缸和压紧件,压紧件垂直于钢带的侧面设置,所压紧件在气缸的作用下能够水平运动以抵压钢带的侧面,进而在水平方向将钢带600固定。在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下侧设置固定块623,用于支撑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固定块623内部竖直方向开设贯穿固定块623的空心排屑孔,该空心排屑孔连通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内部下模孔,可用于排出冲压所产生的金属碎屑。在固定块623的下侧设置底板625,底板625内部设置凹槽624,在重力的作用下,该钢带冲成装置所产生的金属碎屑将会掉落到凹槽624中,我们可以定期清理凹槽624中的金属碎屑。本实施例中的钢带冲成单元驱动源611可选用气缸或者液压缸。

图10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成单元的右视图,图11为图10在d-d方向的剖面图。钢带600上侧设置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固定件621并未将钢带600完全覆盖,而是仅仅盖住钢带600的带面的一部分。在钢带600带面的另一部分上侧为上模组640,上模组640会将钢带600冲成梯形结构,上模组640由两部分组成:矩形上模642和两个梯形上模641。所述矩形上模642与所述梯形上模641是一体成形的。梯形上模641位于矩形上模642靠近钢带600的一侧,梯形上模641呈直角梯形,其下底边与矩形上模642的长边相接。其梯形上模641的直角边垂直于所述钢带600。两个梯形上模641对称设置,并且两者之间还有一定距离。由于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和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对钢带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上模组640仅冲压钢带一部分带面,,这种从边缘处冲压的方式更为快捷高效。钢带600位于梯形上模641的下侧。矩形上模642向下投影不在钢带600上,即矩形上模642不会冲压钢带600,矩形上模642使得两个梯形上模641受力均衡,稳定性更高。在上模组640向下运动时,钢带600上即出现两个和梯形上模641形状一样的凹槽。由于钢带冲成单元上固定件621覆盖钢带600的一部分带面,在冲压过程中,钢带不易发生滑动和移位。并且,上模组640向下运动过程中,梯形上模641结构相对较小,较为容易打穿钢带600,钢带600不易发生弯折,平衡度好,稳定性高。在入口固定件630靠近钢带600一侧设置压紧件631,压紧件631可被调节伸长并抵压钢带600,从而在水平方向将钢带600固定。

图12为图10在e-e方向的剖面图。钢带冲成单元下固定件622上设置下模孔650,下模孔650的形状与上模组640的形状相同,下模孔650与上模组640相匹配,使得上模组640向下运动过程中其头部可以打入下模640。在对钢带600进行冲成梯形的过程中,上模组640向下运动,冲压钢带600,钢带600打穿,钢带600上形成具有两个直角梯形的凹槽结构。之后将钢带600慢慢输出,继续进行该操作,即可在钢带上形成一系列直角梯形凹槽,相应的,也就是说钢带600的带面一侧则出现等边梯形凸起。

参照图13~图14所示,为钢带冲去单元。图13为本发明钢带冲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驱动模块包括钢带冲去单元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底座710和设置在钢带冲去单元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底座上的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711。钢带冲去单元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底座710具有减震抗压的作用。在钢带冲去单元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底座710的下侧固定设置钢带冲去单元固定座712。在驱动模块下侧设置钢带冲去模块,钢带冲去模块包括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和设置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上的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内设置有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穿设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内,且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的下端伸出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在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711的作用下,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做上下运动,进而带动设置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上的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运动。其中,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对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具有导向和固定作用。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的上端设置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内,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不易弯折,精确度更高。

在钢带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钢带冲去单元上固定件721和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钢带冲去单元上固定件721和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具有固定间隙,间隙的高度略大于钢带的厚度。这样钢带置于钢带冲去单元上固定件721和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之间,即可实现在竖直方向固定钢带。钢带位置固定,在进行机械加工时不会发生移位,能够在固定区域进行加工操作,成品精度高。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的左右两侧平行设置两块钢带冲去单元侧板726,钢带的侧面紧贴钢带冲去单元侧板726放置。在钢带的入口处还设置钢带冲去单元入口固定件730,相对于钢带冲去单元侧板726,钢带冲去单元入口固定件730设置在钢带的另一侧。钢带冲去单元入口固定件730可抵压钢带侧面,进而在水平方向将钢带固定。在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下侧设置钢带冲去单元固定块723,用于支撑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钢带冲去单元固定块723内部竖直方向开设贯穿钢带冲去单元固定块723的空心钢带冲去单元排屑孔,该空心钢带冲去单元排屑孔连通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内部的钢带冲去单元冲头孔,可用于排出冲压所产生的金属碎屑。在钢带冲去单元固定块723的下侧设置钢带冲去单元底板725,钢带冲去单元底板725内部设置钢带冲去单元凹槽724,在重力的作用下,该钢带冲成装置所产生的金属碎屑将会掉落到钢带冲去单元凹槽724中,我们可以定期清理钢带冲去单元凹槽724中的金属碎屑。本实施例中的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711可选用气缸或者液压缸。在钢带的输出端下侧设置摄像头750,该摄像头750拍摄经钢带冲去装置加工后钢带,传输至电脑显示其放大图像,检验员可随时抽查检验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图14为钢带冲去单元的剖视图。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711具有钢带冲去单元运动输出端713,钢带冲去单元运动输出端713通过钢带冲去单元连接件714与钢带冲去单元上动板715固定相连。钢带冲去单元上动板715下侧固定连接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在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711的作用下,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能够随着钢带冲去单元运动输出端713上下运动。在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内部设置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20,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与钢带冲去单元上动板715固定连接,其端部伸出钢带冲去单元运动导向块720并朝向钢带方向设置。当钢带冲去单元驱动源711的钢带冲去单元运动输出端713向下运动时,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也会向下运动,冲去压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向下在钢带上的投影面。在钢带下侧的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内设置钢带冲去单元下模孔750,钢带冲去单元下模孔750与钢带冲去单元冲头740大小匹配。在钢带冲去单元下固定件722下侧的钢带冲去单元固定块723内设置钢带冲去单元排屑孔727,由本钢带冲去装置工作所产生的金属碎屑将通过钢带冲去单元排屑孔727排出。

参照图15~图18所示,为钢带折弯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折弯底板910,所述折弯底板910上垂直设置有折弯侧板二951,所述折弯侧板二951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折弯固定块964、左滑动底板961、复位驱动源962和右滑动底板963,所述折弯固定块964与所述复位驱动源962皆相对所述折弯侧板二951固定设置,所述折弯固定块964与所述左滑动底板961间通过弹簧960连接,所述折弯固定块964上还设置调节螺栓965,所述调节螺栓965的端部抵接所述左滑动底板961,所述复位驱动源962的运动输出端与右滑动底板963抵接,所述左滑动底板961上设置能够夹住钢带并转动的左夹板932,所述右滑动底板963上设置能够夹住钢带并转动的右夹板933。

图15为本发明钢带折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水平设置的折弯底板910上设置垂直于钢带传输方向的折弯导轨一913,在折弯导轨一913上设置折弯滑板914,折弯滑板914能够沿折弯导轨一913方向滑动。在折弯滑块914上设置折弯侧板一921,折弯侧板一921垂直于折弯底板910。在折弯驱动源一920的驱动下,位于折弯导轨一913上的折弯侧板一921能够沿导轨方向前后移动。折弯导轨一913的作用是使折弯侧板一921更能轻易滑动,减小摩擦,提高效率。在折弯侧板一921上设置有十字交叉导轨,即在折弯侧板一921上设置竖直的y导轨922,在y导轨922上设置y导轨滑块923,y导轨滑块923能够沿y导轨922方向上下移动。在y导轨滑块923上设置水平的x导轨924,x导轨924上设置有x导轨滑块925。在x导轨滑块925上设置折弯侧板二951,折弯侧板951平行于折弯侧板一921设置。通过十字导轨连接,折弯侧板二951在受到外力时会在竖直平面内沿x导轨924和y导轨922运动。在折弯底板910下侧设置有折弯驱动源二911,该折弯驱动源二911上侧水平设置有折弯推板912,折弯推板912在折弯驱动源二911的作用下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在折弯底板910上侧还固定设置折弯侧板三926和折弯侧板四928,折弯侧板三926和折弯侧板四928皆与折弯侧板一921平行设置,折弯侧板三926与折弯侧板四928通过水平设置的固定柱927连接,这样保证折弯侧板三926、折弯侧板四928和设置在其上的零件稳定,减少工作过程中因机台震动降低产品精度。

图16为图15在k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钢带折弯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参照图16~图17所示,在折弯侧板二951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折弯固定块964、左滑动底板961、复位驱动源962和右滑动底板963,折弯固定块964与复位驱动源962皆相对折弯侧板二951固定设置,折弯固定块964与左滑动底板961间通过弹簧960连接,折弯固定块964上还设置调节螺栓965,调节螺栓965的端部抵接左滑动底板961,复位驱动源962的运动输出端与右滑动底板963抵接,左滑动底板961上设置能够夹住钢带并转动的左夹板932,右滑动底板963上设置能够夹住钢带并转动的右夹板933。在进行钢带折弯操作时,可通过调节左夹板932和右夹板933的间距,从而弯折出不同间距的长城链。首先复位驱动源963将右滑动底板963推至最右侧,之后通过旋转调节螺栓965,使得折弯固定块964与左滑动底板961具有固定的距离,由于折弯固定块964与左滑动底板961间通过弹簧960连接,那么在进行折弯操作时,左夹板932与右夹板933间就具有固定的距离,从而实现钢带折弯的距离的可调节。

在折弯侧板四928上设置分别位于钢带上下两侧的折弯上固定件931、折弯下固定件934和位于钢带侧面的折弯侧固定件945。其中,折弯上固定件936与折弯下固定件945平行设置,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两个钢带夹板,沿钢带传输方向,钢带夹板从左向右依次为左夹板932和右夹板934。左夹板932夹住钢带顺时针转动,右夹板934夹住钢带逆时针转动,通过左夹板932和右夹板934共同作用,钢带被折弯形成弓形结构。紧邻右夹板933的右侧设置有折弯抵推板944,折弯抵推板944的下表面为平面,在折弯驱动源四928的作用下,折弯抵推板944能够水平向左运动。折弯驱动源三940的运动输出端与折弯驱动源输出杆941相连,该折弯驱动源输出杆941与折弯驱动源输出块942连接并带动折弯驱动源输出块942运动。而折弯驱动源输出块942上设置折弯抵推板944,在折弯驱动源三940的作用下,折弯抵推板944能够左右水平运动。在折弯上固定件931上设置抵推板导向块943,该抵推板导向块943设置在穿设在折弯上固定件931内部,并能相对折弯上固定件931左右水平移动,而抵推板导向块943的另一端与折弯驱动源三运动输出块942连接。抵推板导向块943的作用是使得结构更加稳固并使其下侧的折弯抵推板944能够平稳地运动。在进行钢带折弯操作时,左夹板932顺时针转动90度,右夹板933逆时针转动90度,钢带被折弯形成凹形槽体,左夹板932的左侧面翻转朝上,右夹板934的右侧面也翻转朝上,在折弯驱动源三940的作用下,折弯抵推板944向左运动,在钢带凹槽的上侧又形成两个直角,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实现一根平直的钢带四角折弯。

左夹板932和右夹板934的旋转是通过扇形齿与齿条啮合转动,如图17所示,齿条935与扇形齿950齿轮啮合连接,齿条935竖直设置在折弯推板912的上侧,在折弯驱动源二911的驱动下,折弯推板912上下运动,带动齿条935上下运动,从而使得左扇形齿950转动,而在左扇形齿950上设置有左夹板932,则左夹板932随着左扇形齿950的转动而转动。右扇形齿952上设置有右夹板934,右夹板934也随右扇形齿转动而转动。当折弯操作完成后,折弯驱动源一920作用,带动折弯侧板一921和折弯侧板二951远离钢带,此时设置在折弯侧板二951上的钢带夹板也从折弯上固定件931和折弯下固定件934间撤出,钢带夹板不再夹住钢带,折弯好的钢带可以向右传输。之后折弯驱动源一920再次驱动,使得钢带夹板夹住钢带,之再进行钢带折弯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十字导轨x导轨和y导轨的作用是防止钢带进行折弯时受过大的张力损坏变形,在钢带夹板进行折弯操作时,钢带被弯折后其张力作用于钢带夹板,而钢带夹板受钢带张力作用,由于十字导轨的存在钢带夹板能够在竖直平面做缓冲调整运动,解除损坏钢带的张力,从而保护钢带。

图18为本发明钢带折弯单元的左视图。在折弯固定块964设置调节螺栓965,转动调节螺栓965,即可改变折弯固定块964和左滑动底板961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左滑动底板961上左夹板932的位置,进而调节左夹板932与右夹板933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钢带折弯间距的可调节。

图19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钢带冲断驱动模块包括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底座1010和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设置在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底座1010上。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底座1010具有减震抗压的作用。在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底座1010的下侧固定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固定座1012。在钢带冲断驱动模块下侧设置钢带冲断模块。钢带冲断模块包括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和设置在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内侧的冲头。在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的作用下,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能够带动冲头冲击钢带,将钢带冲断。如图1所示,钢带为长城链结构,钢带的一个侧面靠近钢带冲断单元侧板1016,钢带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能够从侧面插进钢带长城链的槽体以固定钢带的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和抵压钢带侧面以在水平方向固定钢带的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板1023。在本装置最下侧固定设置有钢带冲断单元底座1040,在钢带冲断单元底座1040上设置两条平行的钢带冲断单元导轨1050,钢带冲断单元导轨1050上设置能够沿钢带冲断单元导轨1050水平移动的钢带冲断单元滑块1051,在钢带冲断单元滑块1051上侧固定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底板1026,钢带冲断单元底板1026上固定设置钢带冲断单元支撑块1025。在钢带冲断单元支撑块1025上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导向板1024,钢带冲断单元导向板1024位于钢带的输出口并向钢带的输送方向向外延伸。由于钢带冲断单元导向板1024能够支撑钢带,钢带从该装置输出端向外延伸的钢带冲断单元导向板1024避免钢带过度弯折而导致损坏。在钢带冲断单元底座1040上还固定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固定架1041,钢带冲断单元固定架1041上设置有钢带冲断单元钢带冲断单元动力源一1042,钢带冲断单元动力源一1042可以推动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水平方向移动,插入钢带长城链的槽体中,从而对钢带进行准确定位。在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靠近端部处固定设置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能够随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水平方向移动,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板1023一端位于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与钢带间,当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向钢带靠近时,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会挤压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板1023,使得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板1023向钢带方向移动,进而抵压钢带的侧面并在水平方向固定钢带。

图20为本发明中钢带冲断单元的左视图。在钢带冲断单元底座1040上还固定设置钢带冲断单元电机固定座1060,钢带冲断单元电机固定座1060上设置钢带冲断单元电机1061,钢带冲断单元电机1061能够推动位于导轨上的部件沿钢带冲断单元导轨1050移动。在钢带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钢带冲断单元上固定件1021和钢带冲断单元下固定件1022,钢带冲断单元上固定件1021与钢带冲断单元下固定件1022具有固定间隙,该间隙的高度略大于钢带的厚度,这样就可以在竖直方向将钢带初步固定。

图21为图20在l-l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具有钢带冲断单元运动输出端1013,钢带冲断单元运动输出端1013通过钢带冲断单元连接件1014与钢带冲断单元上动板1015固定相连。钢带冲断单元上动板1015下侧固定连接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在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的作用下,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能够随着钢带冲断单元运动输出端1013上下运动。在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内部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与钢带冲断单元上动板1015固定连接,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的头部伸出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并朝向钢带方向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如果没有钢带冲断单元运动块1020的保护,在进行钢带冲断操作时易弯曲变形,影响操作的精确度。当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的钢带冲断单元运动输出端1013向下运动时,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也会向下运动,将钢带冲断。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的端部为外径逐渐变小的圆台形结构,其最大外径大于钢带内部的槽体的宽度,其最小半径小于钢带内部的槽体的宽度。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慢慢插入钢带的槽孔中,可将钢带固定。由于钢带具有长城链结构,就存在许多槽孔。在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所在槽孔相邻的一槽孔内设置有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该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内具有与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相匹配的下模孔。如图1所示,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和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能够在钢带冲断单元钢带冲断单元动力源一1042的作用下向钢带运动。而在钢带冲断单元抵压板1044靠近钢带的内侧固定设置能够与之共同运动的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能够相对钢带水平方向移动。当需要对钢带进行冲断操作时,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和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慢慢靠近钢带,并分别插入钢带的两个相邻的槽孔内,之后,在钢带冲断单元驱动源1011的控制下,钢带冲断单元冲头1030向下运动,将钢带冲断,从而实现钢带冲断操作。之后,将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与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撤出钢带1100的槽孔,钢带可继续向后传输。之后需要进行冲断操作时再将钢带冲断单元定位栓1043和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插入钢带的槽孔中,再次进行钢带冲断操作,如此反复。在钢带冲断单元下固定件1022下侧设置钢带冲断单元固定块1033,钢带冲断单元固定块1033内部设置竖直向下的钢带冲断单元排屑孔1032,钢带冲断单元排屑孔1032位于钢带冲断单元下模1031的下模孔下侧,其孔径大于下模孔,便于金属碎屑排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