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灶头组件锻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8614发布日期:2018-11-27 22:4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气灶头组件锻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气灶头组件锻压设备。

背景技术

锻压机是一种锻压加工中用于成形的机械设备。目前,现有的锻压机大都是操作人员手工将锻压工件从加热炉里夹取出,然后放入锻压机内,其工作效率低下,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且操作人员需靠近加热炉进行高温操作,影响操作人员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煤气灶头组件锻压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加热炉及锻压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气缸,另一端穿过所述加热炉,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滑道垂直于所述第一滑道、且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滑道的较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一侧、且连接处处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所述活塞杆末端的活动范围内;所述锻压机包括机架、上模及下模,所述机架包括顶座、固定于所述顶座两侧的支柱及位于两个所述支柱之间的底座,所述上模通过伸缩杆固定于所述顶座底部,所述下模固定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位置相对,所述下模顶部具有模槽,所述加热炉与所述锻压机之间固定有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滑道较高的一端正对于所述第一滑道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较低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加热炉的一侧、且与所述下模侧壁相抵,所述第三滑道较低端的顶面与所述下模顶面平齐,且正对于所述模槽;所述支柱上固定有扭转气缸,所述扭转气缸的缸杆的自由端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模槽的上方,当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模槽的边缘在竖直方向上平齐时,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抵持在所述下模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为弧形板、且开口朝向靠近所述第三滑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顶面盖设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顶面倾斜、且靠近所述第三滑道的一侧高于远离所述第三滑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内设有加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两侧均垂直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支柱靠近所述限位杆的一侧具有沿所述支柱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条,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导向条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凹槽卡接在所述导向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道及所述第三滑道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道上固定有振荡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道上设有红外线感应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第三滑道及第一气缸的设置,可自动对工件进行加热、并转移到锻压机内,降低了操作人员内的工作强度,同时避免了操作人员高温作业,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锻压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输送机构100,第一滑道110,第二滑道120,红外线感应装置121,第一气缸130,加热炉200,锻压机300,机架310,顶座311,支柱312,底座313,导向条314,上模320,下模330,模槽331,加热板332,热套333,伸缩杆340,限位杆341,扭转气缸350,第一挡板351,盖板352,第三滑道400,振荡电机4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附图。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气灶头组件锻压设备,包括输送机构100、加热炉200及锻压机300,所述输送机构100包括第一滑道110及第二滑道120,所述第一滑道110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气缸130,另一端穿过所述加热炉200,所述第一气缸130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道110的长度方向一致,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气缸130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加热炉200相对的侧壁上具有供所述第一滑道110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滑道110通过开口穿过所述加热炉200;所述第二滑道120垂直于所述第一滑道110、且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滑道120的较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道110的一侧、且连接处处于所述第一气缸130的所述活塞杆末端的活动范围内,所述第一滑道110的长度为工件直径的整数倍;所述锻压机300包括机架310、上模320及下模330,所述机架310包括顶座、固定于所述顶座两侧的支柱312及位于两个所述支柱312之间的底座313,所述上模320通过伸缩杆340固定于所述顶座底部,所述下模330固定于所述底座313顶部,所述上模320与所述下模330位置相对,所述下模330顶部具有模槽331,更具体地,所述顶座及两个所述支柱312为一体结构,所述底座313通过螺丝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柱312之间,所述上模320及所述下模330均通过螺丝分别固定于所述伸缩杆340与所述底座313上;所述加热炉200与所述锻压机300之间固定有第三滑道400,所述第三滑道400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滑道400较高的一端正对于所述第一滑道110远离所述第一气缸130的一端、较低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313靠近所述加热炉200的一侧、且与所述下模330侧壁相抵,所述第三滑道400较低端的顶面与所述下模330顶面平齐,且正对于所述模槽331,更具体的,所述第三滑道400较高端通过与所述加热炉200远离所述第一气缸130的开口对接但并不固定,较低端通过螺丝架设固定于所述底座313上;所述支柱312上固定有扭转气缸350,所述扭转气缸350的缸杆的自由端固定有第一挡板351,所述第一挡板351位于所述模槽331的上方,当所述第一挡板351与所述模槽331的边缘在竖直方向上平齐时,所述第一挡板351的下端抵持在所述下模330顶面;更具体地,所述扭转气缸350及所述第一挡板351均通过螺丝固定;所述第一滑道110、所述第二滑道120及所述第三滑道400均包括底板及固定于底板两侧的第二挡板,两个第二挡板平行设置、且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大于工件的直径;组成所述第一滑道110的底板为网状结构、且底板及第二挡板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滑道110、第二滑道120及所述加热炉200均通过支架固定。

本发明在工作时,首先在所述第一滑道110及所述第二滑道120上填满工件,待位于所述加热炉200内的工件加热至所需温度后,按下操作面板上的上料按钮,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30动作,推动工件,同时,所述扭转气缸350动作,使所述挡板扭转至所述模槽331的正上方,最靠近所述第三滑道400的工件通过所述第三滑道400滑落并在所述挡板的阻挡作用下落于所述模槽331内;随后,按下操作面板上的压铸按钮,控制所述扭转气缸350动作,使所述第一挡板351回复至所述上模320与所述下模330压铸范围外的初始位置,同时所述下模330压下,压铸工件;在这过程中,所述第一气缸130的活塞动作后收缩,位于所述第二滑道120底端的工件滑落至所述第二滑道1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351为弧形板、且开口朝向靠近所述第三滑道400的一侧;工件从所述第三滑道400滑落,撞击在弧形板,使工件落于所述模槽331的中部,保证工件的压铸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351顶面盖设有盖板352;避免工件撞击在所述第一挡板351时飞出,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具体地,所述盖板352通过螺丝固定,便于检查、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351顶面倾斜、且靠近所述第三滑道400的一侧高于远离所述第三滑道400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351与所述盖板352之间的开口增大,更稳定地接收工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330内设有加热板332;所述加热板332嵌设于所述下模330内部,可对所述下模330进行预热,从而减少内部应力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340两侧均垂直固定有限位杆341,所述支柱312靠近所述限位杆341的一侧具有沿所述支柱312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条314,所述限位杆341远离所述伸缩杆340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导向条314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限位杆341远离所述伸缩杆340的一端通过所述凹槽卡接在所述导向条314上;使所述上模320上下移动更加稳定,有效防止所述上模32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导致上模320的位置出现偏差,使得工件的加工出现误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道120及所述第三滑道400的倾斜角度在20℃~30℃之间;工件能稳定地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120及第三滑道400上,同时可灵活地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道400上固定有振荡电机410;避免工件与所述第三滑道400卡顿而无法滑落至所述模槽331内,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道120上设有红外线感应装置121;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121安装于所述第二滑道120靠近所述第一滑道110的一侧,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121可感应其所在位置是否存在工件,从而做出相应的警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