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除鳞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8933发布日期:2018-11-17 01:2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升降式除鳞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升降式除鳞设备。

背景技术

在热轧板生产线中,从加热炉出来的钢坯厚度不一致,一般为160-450mm,除鳞的打击与喷射高度的平方成反比,为保证除鳞的打击力一致,必须保证除鳞集管的喷嘴与钢坯的高度一致,因此,热轧板带的除鳞机都是升降式的。

中国专利(cn201621322741.2)公开了一种升降倾翻式的高压水除鳞机,包括除鳞箱体、除磷箱盖、上集水管、下集水管、进水管、上集水管液压升降装置、除鳞箱盖倾翻液压装置、氧化铁皮收集挡板摆动装置、挡水板和除鳞辊道;所述除鳞箱体固定在所述除磷机的辊道架上,所述除磷箱盖与所述除鳞箱体单边交接,通过所述除鳞箱盖倾翻液压装置实现所述除磷箱盖的打开闭合;所述上集水管液压升降装置通过集水管升降液压缸升降所述上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升降液压缸的耳轴与轴承座通过轴套连接,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支座上,所述支座用螺栓固定在所述辊道架和所述除磷箱体之间,所述集水管升降液压缸通过螺纹连接升降液压缸缸头,所述升降液压缸缸头与所述上集水管之间设有第一球面垫和第二球面垫,所述升降液压缸缸头下部通过盖与所述上集水管连接。

但是上述结构的用于控制上集管体升降的结构在控制上集管体升降时存在以下问题,上集管体在由静止至向上移动时,上集管体受到的向上的瞬时加速度过大,致使上集管体下方的热轧板除鳞质量下降;上集管体升降过程中整体在长度方向上容易发生偏斜,致使上集管对热轧板除鳞质量不稳定。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得上集管体升降时运行更加平稳,使得上集管体在升降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持水平,以能够更好提高除鳞效果的升降式除鳞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使得上集管体升降时运行更加平稳,使得上集管体在升降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持水平,以能够更好提高除鳞效果的升降式除鳞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除鳞设备,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水平的安装架,以及间隔布置于安装架下方的向下的支撑架,在两支撑架之间呈竖向间隔的设有水平的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各自与供水结构相连,在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之间形成输送路径以供待除磷钢坯通过,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上各自设置喷嘴,在安装架与上集管体之间设有升降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丝杠螺母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丝杠,丝杠上端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丝杠下端和上集管体相连并带动上集管体升降。

这样,采用丝杠螺母机构作为升降机构,稳定性好,利于精确控制升降量。更适合用于针对不同厚度的待除磷钢坯进行针对性的定量稳定调整控制。

作为优化,位于待除磷钢坯上方和下方的两组喷嘴相对的一端在所述输送路径方向上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且使得两组喷嘴在竖直平面上呈相互平行。

这样,喷嘴出水方向能够更好的喷射到待除鳞钢坯与鳞片之间,以更好的对钢坯进行除鳞,提高除鳞效率。并且喷嘴喷出的水流作用于待除鳞钢坯上的水平力和竖向力能够相互抵消,能够使得待除鳞钢坯运行更加平稳。

作为优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架上的箱体,在箱体内设有所述丝杠,丝杠的下端穿过安装架上竖向的让位孔并与上集管体相连,在丝杠与箱体间设有防转结构以限制丝杠沿自身轴线旋转,在箱体上固定安装有可水平转动的涡轮,涡轮的中心位置设有竖向的螺纹孔且可传动的配合连接于丝杠上端,在箱体上还设有水平的与涡轮传动相连的蜗杆,蜗杆的一端伸出箱体外部形成动力输入端并与固定于安装架上的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这样,采用上述结构的升降机构控制上集管体完成升降作业,能够使得上集管体在由静止至向上移动时,上集管体受到的向上或向下的瞬时加速度更小,使得上集管体上的喷嘴喷射水流受到的影响减小,更好的保证上集管体下方的热轧板除鳞质量。并且采用丝杠的结构能够具有更好的定位精度,使得重复定位精度更高,以使得上集管体对不同厚度热轧板除鳞质量更加稳定。

作为优化,所述升降机构为沿上集管体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的两个。

这样,升降机构是沿上集管体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的两个,能够使得上集管体升降过程中整体在长度方向上更好的保持水平,以更好的提高对热轧板的除鳞质量。

作为优化,两相邻升降机构上各自具有的蜗杆呈同轴线设置,且在两相邻蜗杆之间设有水平的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各自与对应蜗杆的端部传动相连;且其中一根蜗杆的外端形成所述动力输入端。

这样,两个升降机构是通过同一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的,能够更好的保证两个升降机构的同步上升或是同步下降,以使得上集管体在上升或是下降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持水平,以提高上集管体的除鳞质量。

作为优化,在安装架上还竖向的设有安装柱,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安装柱的上端,以使得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同轴线设置并通过联轴器传动相连。

这样,方便对驱动电机的安装,并且驱动电机能够更好的将动力直接传递到蜗杆,以提高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防转结构包括箱体内部的竖向设置的导向槽,丝杠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具有部分呈圆杆形结构的导向段,在所述导向段上设有竖向的导轨,所述导轨与导向槽呈相对设置且可竖向滑动的配合于导向槽内。

这样,防转结构更加简单,在能够防止丝杠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对丝杠起到竖向导向作用,使得丝杠带动上集管体运行更加的平稳,提高除鳞质量。

作为优化,所述导向槽和导轨均为四个且各自以丝杠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且导轨一一对应的配合于导向槽内。

这样,防转动的效果以及导向的效果更好,能够更好的提高除鳞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箱体整体呈竖向的圆筒形结构且包括箱体上段和箱体下段,所述箱体下段插接安装于所述让位孔内,且在箱体下段的内周壁上形成所述导向槽。

这样,设计更加的合理,能够更加方便箱体的制造。使得整个升降机构的成本降低。并且同时方便丝杠与箱体之间的装配。

作为优化,所述供水结构包括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和下集管体供水管道,且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和下集管体供水管道各自依次对应的与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相连并供水。

这样,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各自通过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和下集管体供水管道供水,相互独立设置,互不干涉,能够更好的保证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对热轧板的除鳞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包括竖向的且上端封闭的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固定在上集管体上且与上集管体的各个喷嘴连通,安装架上正对进水管设有让位口以供所述进水管竖向穿过,在进水管的外部套设有整体呈圆筒形的进水座,进水座的下端固定于安装架上,且进水管的上端面向上穿出于进水座上端面;进水座两端与进水管之间各自设有动密封结构,进水座内周壁上的两动密封结构之间设有一圈竖向的凹槽以使得进水座内周壁与进水管外周壁之间形成一圈环形的稳压腔,在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稳压腔相连通的进水口,进水座上与稳压室对应的侧壁上设有供水口,供水口上连接有高压供水管。

这样,这样,升降机构在带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进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与固定于安装架上的进水座竖向滑动配合,使得整个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这使得升降机构的负载降低,不必同时带动高压供水管和进水座竖向移动,同时,因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其自身不会发生反复的弯折,以能够更好的保护高压供水管不被损坏。

介质从高压供水管外端进入,依次经过供水口、稳压腔、进水口、进水管,在流向各个喷嘴。介质在从供水口流入稳压腔后,高压水在稳压室内沿进水管的外周壁的圆周方向流动,能够使得高压水对进水管外周壁在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各自的进行相互抵消。高压水从稳压室流入进水管,因进水管的上端面位于进水座上端面上方,使得高压水不会冲击到进水管的上端面,从而使得进水管不会受到竖向的冲击力,进而能够更好的保护升降机构。并且高压水在进入进水管后,因进水管的上端呈封闭结构,使得高压水能够在进水管内竖向上形成回流,能够抵消部分高压水对上集管体的冲击。以更好的保护整个设备。

同时,本方式是从进水管和进水座的侧向进水,和从进水管和进水座上方进水相比,看似水压损失相对较大,但能够避免进水管和进水座之间由于水压而产生驱使二者相对远离运动趋势的力,避免该力通过上集管体作用到升降机构上,导致升降机构产生破坏而影响运行稳定性。同时,因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其自身不会发生反复的弯折,以能够更好的保护高压供水管不被损坏。

作为优化,所述进水口为竖向设置的长条孔。

这样,进水管在升降过程中,能够使得进水口和供水口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始终能够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高压水从供水口进入后能够更加顺畅的从进水口进入到进水管。

作为优化,所述进水口为以进水管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偶数个;

这样,高压水在从稳压室经进水口进入进水管时,因偶数个进水口呈两两正对对称设置,能够更好的抵消高压水对进水管径向上冲击力,使得进水管能够更好的保持竖直状态。

作为优化,所述供水口设置于进水座上的对应稳压腔竖向的中部位置。

这样,设计更加合理,能够使得进水座在竖向上的受力更好的得以平衡,使得机架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化,所述动密封结构为高压动密封结构。

这样,高压水不易从密封处泄漏,密封效果更加可靠,工作更加可靠。

作为优化,在上集管体上固定连接有向上设置的进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进水管接头的上端。

这样,能够方便上集管体与进水管之间的连接固定,设计更加的合理,方便拆装。

作为优化,在高压供水管的外端连接有供水接头。

这样,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升降式除鳞设备,包括机架,机架包括水平的安装架1,以及间隔布置于安装架下方的向下的支撑架2,在两支撑架之间呈竖向间隔的设有水平的上集管体3和下集管体4,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各自与供水结构相连,在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之间形成输送路径以供待除磷钢坯5通过,上集管体3和下集管体4上各自设置喷嘴,在安装架与上集管体之间设有升降机构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丝杠螺母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包括一个竖向设置的丝杠,丝杠上端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丝杠下端和上集管体相连并带动上集管体升降。

这样,采用丝杠螺母机构作为升降机构,稳定性好,利于精确控制升降量。更适合用于针对不同厚度的待除磷钢坯进行针对性的定量稳定调整控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待除磷钢坯上方和下方的两组喷嘴相对的一端在所述输送路径方向上各自朝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且使得两组喷嘴在竖直平面上呈相互平行。

这样,喷嘴出水方向能够更好的喷射到待除鳞钢坯与鳞片之间,以更好的对钢坯进行除鳞,提高除鳞效率。并且喷嘴喷出的水流作用于待除鳞钢坯上的水平力和竖向力能够相互抵消,能够使得待除鳞钢坯运行更加平稳。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架上的箱体7,在箱体内设有所述丝杠,丝杠的下端穿过安装架2上竖向的让位孔并与上集管体相连,在丝杠与箱体间设有防转结构以限制丝杠沿自身轴线旋转,在箱体上固定安装有可水平转动的涡轮,涡轮的中心位置设有竖向的螺纹孔且可传动的配合连接于丝杠8上端,在箱体上还设有水平的与涡轮传动相连的蜗杆,蜗杆的一端伸出箱体外部形成动力输入端并与固定于安装架上的所述驱动电机9传动连接。

这样,采用上述结构的升降机构控制上集管体完成升降作业,能够使得上集管体在由静止至向上移动时,上集管体受到的向上或向下的瞬时加速度更小,使得上集管体上的喷嘴喷射水流受到的影响减小,更好的保证上集管体下方的热轧板除鳞质量。并且采用丝杠的结构能够具有更好的定位精度,使得重复定位精度更高,以使得上集管体对不同厚度热轧板除鳞质量更加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6为沿上集管体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的两个。

这样,升降机构是沿上集管体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的两个,能够使得上集管体升降过程中整体在长度方向上更好的保持水平,以更好的提高对热轧板的除鳞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两相邻升降机构6上各自具有的蜗杆呈同轴线设置,且在两相邻蜗杆之间设有水平的传动轴10,传动轴的两端各自与对应蜗杆的端部传动相连;且其中一根蜗杆的外端形成所述动力输入端。

这样,两个升降机构是通过同一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的,能够更好的保证两个升降机构的同步上升或是同步下降,以使得上集管体在上升或是下降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保持水平,以提高上集管体的除鳞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架2上还竖向的设有安装柱11,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安装柱的上端,以使得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蜗杆同轴线设置并通过联轴器传动相连。

这样,方便对驱动电机的安装,并且驱动电机能够更好的将动力直接传递到蜗杆,以提高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转结构包括箱体内部的竖向设置的导向槽,丝杠的轴线方向上至少具有部分呈圆杆形结构的导向段,在所述导向段上设有竖向的导轨,所述导轨与导向槽呈相对设置且可竖向滑动的配合于导向槽内。

这样,防转结构更加简单,在能够防止丝杠转动的同时,还能够对丝杠起到竖向导向作用,使得丝杠带动上集管体运行更加的平稳,提高除鳞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和导轨均为四个且各自以丝杠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且导轨一一对应的配合于导向槽内。

这样,防转动的效果以及导向的效果更好,能够更好的提高除鳞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整体呈竖向的圆筒形结构且包括箱体上段和箱体下段12,所述箱体下段插接安装于所述让位孔内,且在箱体下段的内周壁上形成所述导向槽。

这样,设计更加的合理,能够更加方便箱体的制造。使得整个升降机构的成本降低。并且同时方便丝杠与箱体之间的装配。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水结构包括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和下集管体供水管道,且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和下集管体供水管道各自依次对应的与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相连并供水。

这样,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各自通过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和下集管体供水管道供水,相互独立设置,互不干涉,能够更好的保证上集管体和下集管体对热轧板的除鳞效果。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

所述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包括竖向的进水管13,进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上集管体且与上集管体上的各个喷嘴连通,在安装架上正对所述进水管设有竖向贯穿安装架的让位口以供进水管竖向穿过,安装架上正对让位口固定有整体呈管状结构的且竖向的进水座14,进水管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可竖向滑动的插接配合于进水座内部,并使得进水管能够沿进水座的轴线方向滑动,并且进水管外周与进水座下端内周壁之间设有动密封结构,连接座的上端与高压供水管相连。

这样,介质从高压供水管进入,依次经过进水座、进水管,在到各个喷嘴。升降机构在带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进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与固定于安装架上的进水座竖向滑动配合,使得整个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这使得升降机构的负载降低,不必同时带动高压供水管和进水座竖向移动,同时,因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其自身不会发生反复的弯折,以能够更好的保护高压供水管不被损坏。但是申请人研究发现,上述结构的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存在以下问题,介质(高压水)在从进水座流向进水管时,高压水会冲击进水管的上端面使得进水管上端面受到向下的冲击力,且该冲击力会因进水管的竖向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冲击力经过进水管传递后会作用在上集管体上,上集管体再将该冲击力作用于升降机构上,这就使得升降机构受力后更容易发生偏斜,使得升降机构的工作寿命降低,增加了使用成本。

同时,喷嘴的孔一般只有3mm,这样造成了喷嘴孔面积和与进水管的面积差很大,(如直径在200mm的升降进水管,喷嘴数量为35,在20mpa的高压水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推力为623kn。)这样大的推力作用在两端的升降机构的丝杠上,为保证螺旋升降丝杠的正常工作,就必须增大丝杠的设计强度,造成成本增加,且高压水除鳞的时间断的,频繁冲击丝杠,影响丝杠的使用寿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运行也不平稳。

所述动密封结构为高压动密封结构。

这样,密封效果更加可靠,工作更加可靠。

所述进水座的内部为上段小下段大的阶梯孔结构,所述进水管插接配合于进水座的下段,且进水管的直径与进水座的下段的孔径相等。

这样,能够降低高压水对进水管上端的冲击力,使得上集管体受到的冲击力减小,运行更加的平稳。但是上述结构使得进水座受到部分向上的冲击力,该冲击力会反作用与机架,影响机架的稳定性。

所述升降进水管的上端内侧设有倒角以使得升降进水管的上端呈敞口结构。

这样,能够更加方便高压水从进水管上端流入,使得进水管上端的端面积减小,降低进水管上端受到的冲击力。

进水管的内径与进水座上段的内径相等。

这样,能够更好的供高压水流入并通过。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

作为优化,所述上集管体供水管道包括竖向的且上端封闭的进水管13,进水管的下端固定在上集管体上且与上集管体的各个喷嘴连通,安装架上正对进水管设有让位口以供所述进水管竖向穿过,在进水管的外部套设有整体呈圆筒形的进水座14,进水座的下端固定于安装架上,且进水管的上端面向上穿出于进水座上端面;进水座两端与进水管之间各自设有动密封结构,进水座内周壁上的两动密封结构之间设有一圈竖向的凹槽以使得进水座内周壁与进水管外周壁之间形成一圈环形的稳压腔15,在进水管的侧壁上设有与稳压腔相连通的进水口16,进水座上与稳压室对应的侧壁上设有供水口,供水口上连接有高压供水管。

这样,这样,升降机构在带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进水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与固定于安装架上的进水座竖向滑动配合,使得整个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这使得升降机构的负载降低,不必同时带动高压供水管和进水座竖向移动,同时,因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其自身不会发生反复的弯折,以能够更好的保护高压供水管不被损坏。

介质从高压供水管外端进入,依次经过供水口、稳压腔、进水口、进水管,在流向各个喷嘴。介质在从供水口流入稳压腔后,高压水在稳压室内沿进水管的外周壁的圆周方向流动,能够使得高压水对进水管外周壁在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各自的进行相互抵消。高压水从稳压室流入进水管,因进水管的上端面位于进水座上端面上方,使得高压水不会冲击到进水管的上端面,从而使得进水管不会受到竖向的冲击力,进而能够更好的保护升降机构。并且高压水在进入进水管后,因进水管的上端呈封闭结构,使得高压水能够在进水管内竖向上形成回流,能够抵消部分高压水对上集管体的冲击。以更好的保护整个设备。

同时,本方式是从进水管和进水座的侧向进水,和从进水管和进水座上方进水相比,看似水压损失相对较大,但能够避免进水管和进水座之间由于水压而产生驱使二者相对远离运动趋势的力,避免该力通过上集管体作用到升降机构上,导致升降机构产生破坏而影响运行稳定性。同时,因高压供水管是静止的,在上集管体升降的过程中其自身不会发生反复的弯折,以能够更好的保护高压供水管不被损坏。

作为优化,所述进水口16为竖向设置的长条孔。

这样,进水管在升降过程中,能够使得进水口和供水口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始终能够具有部分重叠,以使得高压水从供水口进入后能够更加顺畅的从进水口进入到进水管。

作为优化,所述进水口16为以进水管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偶数个。

这样,高压水在从稳压室经进水口进入进水管时,因偶数个进水口呈两两正对对称设置,能够更好的抵消高压水对进水管径向上冲击力,使得进水管能够更好的保持竖直状态。

作为优化,所述供水口设置于进水座上的对应稳压腔15竖向的中部位置。

这样,设计更加合理,能够使得进水座在竖向上的受力更好的得以平衡,使得机架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化,所述动密封结构为高压动密封结构。

这样,高压水不易从密封处泄漏,密封效果更加可靠,工作更加可靠。

作为优化,在上集管体上固定连接有向上设置的进水管接头17,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进水管接头的上端。

这样,能够方便上集管体与进水管之间的连接固定,设计更加的合理,方便拆装。

作为优化,在高压供水管的外端连接有供水接头18。

这样,使用更加的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