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6237发布日期:2019-01-16 08:2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瓶盖组立的对位组立机构中,结构复杂,需要气源和其他动力源,在环境上会造成对组立工件的表面污染,使用时需要设置许多参数和不同的动作配合,调校复杂并且组立速度不高,例如间隙式组立机构每分钟只能完成80套工件组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

所述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包括中心旋转轴,所述中心旋转轴的上部设有第一顶压机构,所述中心旋转轴的下部设有第二顶压机构,所述第一顶压机构的下方设有可使该第一顶压机构上下移动的上静止凸轮,所述第二顶压机构下方设有可使该第二顶压机构上下移动的下静止凸轮,所述中心旋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顶压机构沿所述上静止凸轮的表面移动,所述第二顶压机构第二顶压机构沿所述下静止凸轮的表面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压机构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相向移动、将位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之间的工件完成组立工序。

优选地,所述上静止凸轮及所述下静止凸轮的表面上均设有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且所述上静止凸轮的高位轴承槽与所述下静止凸轮的低位轴承槽相对应,所述上静止凸轮低位轴承槽与所述下静止凸轮的高位轴承槽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压机构包括第一顶压轴及连接有轴承的第一顶压件,所述第一顶压件上的轴承沿所述上静止凸轮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顶压轴上下移动;其中,所述上静止凸轮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顶压机构包括第二顶压轴及连接有轴承的第二顶压件,所述第二顶压件上的轴承沿所述下静止凸轮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顶压轴上下移动;其中,所述下静止凸轮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压机构包括用于使该第一顶压机构向上复位的第一复位装置,所述第二顶压机构包括用于使该第二顶压机构向下复位的第二复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包括多个第一顶压机构、第二顶压机构,所述上静止凸轮与所述下静止凸轮的环形表面设有多个高位轴承槽及多个低位轴承槽,多个第一顶压机构、第二顶压机构分布在所述中心旋转轴的周侧,一个第一顶压机构对应一个高位轴承槽或一个低位轴承槽,一个第二顶压机构对应一个低位轴承槽或一个高位轴承槽。

优选地,所述的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之间的夹具工装,所述夹具工装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工件的第一夹具,以及用于放置第二工件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靠近所述第一顶压机构设置,所述第二夹具靠近所述第二顶压机构设置;所述第一顶压机构顶压住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二顶压机构推动所述第二工件与所述第一工件组立成完整工件。

优选地,所述上静止凸轮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中的一个与所述中心旋转轴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另一个固定设置;

所述下静止凸轮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中的一个与所述中心旋转轴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另一个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静止凸轮及所述下静止凸轮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顶压机构及所述第二顶压机构与所述中心旋转轴固定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上静止凸轮上方的压力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顶压机构的压力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包括中心旋转轴,所述中心旋转轴的上周侧设有多个第一顶压机构,所述中心旋转轴的下周侧设有多个第二顶压机构,多个所述第一顶压机构的内侧设有可使该第一顶压机构上下移动的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多个所述第二顶压机构内侧设有可使该第二顶压机构上下移动的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所述中心旋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顶压机构沿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交替移动,所述第二顶压机构第二顶压机构沿高位轴承槽与低位轴承槽交替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压机构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相向移动、将位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之间的工件完成组立工序。

本发明,利用同一动力机构配合上静止凸轮与下静止凸轮的结构,完成第一顶压机构与第二顶压机构对工件的组立装配,实现了自动对位上下工件的组装,简化了组立结构,形成了转塔式组立机构,具有使用方便,生产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的竖向的剖切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的竖向的另一剖切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组立机构可用于组立特殊推拉盖,该盖体包括第一盖体11及第二盖体12,第一盖体11可相对于第二盖体12推拉,实际使用时,第一盖体11及第二盖体12需要进行组立,如图2左侧所示。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包括动力机构:电机7,该电机7驱动一中心旋转轴1,该中心转轴1带动其他机构转动,从而形成转塔式组立机构。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上周侧设有多个第一顶压机构2,多个第一顶压机构2成环形排布设置。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下周侧设有多个第二顶压机构3,多个第二顶压机构3成环形排布设置。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内侧设有可使该第一顶压机构2上下移动的高位轴承槽52与低位轴承槽51,多个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内侧设有可使该第二顶压机构3上下移动的高位轴承槽42与低位轴承槽41。所述中心旋转轴1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及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旋转轴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沿所述高位轴承槽与52低位轴承槽51交替移动(在所述高位轴承槽52与低位轴承槽51交替移动可实现第一顶压机构2的上下移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第二顶压机构3沿所述高位轴承槽42与低位轴承槽41交替移动(在所述高位轴承槽42与低位轴承槽41交替移动可实现第二顶压机构3的上下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相向移动、将位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之间的工件完成组立工序。

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下方设有上静止凸轮5,该上静止凸轮5上的表面设有高位轴承槽52与低位轴承槽51,该第一顶压机构2在该上静止凸轮5的表面上移动时,该第一顶压机构2可完成上下移动动作。类似的,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的下方设有下静止凸轮4,该下静止凸轮4上的表面设有高位轴承槽42与低位轴承槽41,该第二顶压机构3在该下静止凸轮4的表面上移动时,该第二顶压机构3可完成上下移动动作。所述上静止凸轮5的高位轴承槽52与所述下静止凸轮4的低位轴承槽41相对应,所述上静止凸轮5的低位轴承槽51与所述下静止凸轮4的高位轴承槽42相对应;并且所述的高位轴承槽42/52与低位轴承槽41/51之间为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位于上静止凸轮5的高位轴承槽52时,第一盖体11(上盖体)进料;此时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位于下静止凸轮4的低位轴承槽41,第二盖体12(下盖体)进料;当第一顶压机构2位于上静止凸轮5的低位轴承槽51、第二顶压机构3位于下静止凸轮4的高位轴承槽42时,第一顶压机构2与第二顶压机构3分别顶压第一盖体11与第二盖体12进行组立(见图2)。

具体的,所述动力机构-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中心旋转轴1,所述中心旋转轴1套在轴承16内,轴承16则固定在转塔轴承座15内。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包括第一顶压轴21及连接有轴承23的第一顶压件22。所述第一顶压轴21成杆状,其上下移动时在第一限位结构24内移动,以确保移动位置精准。所述第一顶压件22的作用是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顶压轴21,并利用所述轴承23的上下位置(轴承23在上静止凸轮的表面移动:上下移动)变换带动所述第一顶压轴21上下移动。所述上静止凸轮5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52与低位轴承槽51间隔设置,高位轴承槽52具有高位面(标号52所示位置),低位轴承槽51具有低位面(标号51所示位置),所述第一顶压件22上的轴承23沿所述上静止凸轮5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52与低位轴承槽51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顶压轴21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顶压件22上的轴承23位于所述高位面时,所述第一顶压轴21的位置最高,此时用于填料;所述第一顶压件22上的轴承23位于所述低位面时,所述第一顶压轴21的位置最高,此时用于组立工件。

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与第一顶压机构2的机构相似,该第二顶压机构3包括第二顶压轴31及连接有轴承33的第二顶压件32。所述第二顶压轴31成杆状,其上下移动时在第二限位结构34内移动,以确保移动位置精准。所述第二顶压件32的作用是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顶压轴31,并利用所述轴承33的上下位置(轴承33在上静止凸轮的表面移动:上下移动)变换带动所述第二顶压轴31上下移动。所述下静止凸轮4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42与低位轴承槽41间隔设置,高位轴承槽42具有高位面(标号42所示位置),低位轴承槽41具有低位面(标号41所示位置),所述第二顶压件32上的轴承33沿所述下静止凸轮4表面上的高位轴承槽42与低位轴承槽41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顶压轴31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顶压件32上的轴承33位于所述高位面时,所述第二顶压轴31的位置最高,此时用于组立工件;所述第二顶压件32上的轴承33位于所述低位面时,所述第二顶压轴31的位置最低,此时用于填料。

如图1所示,所述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包括多个第一顶压机构2、第二顶压机构3。所述上静止凸轮5与所述下静止凸轮4均固定设置,不随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转动而发生位移。所述上静止凸轮5与所述下静止凸轮4的环形表面设有多个高位轴承槽52/42及多个低位轴承槽51/41(见图2),多个高位轴承槽、低位轴承槽形成了成表面为波形起伏的环形面(未示出),从而使得第一顶压机构2、第二顶压机构3在该环形面上移动时达到上下移动的目的,进而可利用此实现第一顶压机构2、第二顶压机构3的相向移动与背离移动以完成工件的组立。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利用上静止凸轮5与下静止凸轮4呈上下层设置,且上静止凸轮5与下静止凸轮4的环形面均朝上,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也呈上下位置关系。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在上静止凸轮5上转动移动,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在所述下静止凸轮4上转动移动,形成转塔式组立机构。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第一顶压轴21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的第二顶压轴31向上移动(此时可完成组立工件,组立后的工件可由出料口送出);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第一顶压轴21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的第二顶压轴31向下移动(此时可配合填料机构填料)。利用该种转塔式组立机构,组立速度快,远高于间隙式组立机构,组立可完全自动化,仅利用电机带动转轴即可完成组立,无需其他动力源或辅助机构,且不会对组立工件的表面造成污染,可以适合多种对位工件的组装,适用性强且范围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意在保护一种利用具有高低位面的静止凸轮形成波形轨道,从而实现顶压机构的上下移动,对工件进行组立;该发明的结构实施例不仅限于转塔式机构,还可以由其他形式的机构形式实现。例如,上述的上、下静止凸轮4可以是半环形结构,中心旋转轴1为往复转动。同样的,多个第一顶压机构2、第二顶压机构3分布在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周侧,一个第一顶压机构2对应一个高位轴承槽或一个低位轴承槽,一个第二顶压机构3对应一个低位轴承槽或一个高位轴承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包括用于使该第一顶压机构2向上复位的第一复位装置25,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包括用于使该第二顶压机构3向下复位的第二复位装置35。所述第一复位机构25及所述第二复位机构35采用弹簧,所述第一复位机构25可设置与第一限位机构24内,所述第二复位机构35可设置于第二限位机构34内。当然,所述第一复位机构25及所述第二复位机构5不仅可以采用弹簧,也可以台用其他具有弹性属性的部件。所述第一复位装置25及第二复位装置35的作用还在于可以使得所述工件可以快速的脱落,防止工件附着在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第一顶压轴21上或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的第二顶压轴31上。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快速复位,可以利用上述第一限位机构24与第二限位机构34使得所述工件脱落。

所述的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之间的夹具工装。所述夹具工装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工件11(上盖体)的第一夹具13,以及用于放置第二工件12(下盖体)的第二夹具14,所述第一夹具13靠近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设置,所述第二夹具14靠近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设置;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顶压住所述第一工件11,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推动所述第二工件12与所述第一工件11组立成完整工件。

所述的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上静止凸轮5上方的压力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压力大小。该压力调节机构6利用弹簧压力改变组立机构的压力,以适应不同工件的需求。所述的机械式高速对位组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夹具工装外侧的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可设置多个,以适应转塔式结构多个工位出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静止凸轮5及所述下静止凸轮4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及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与所述中心旋转轴1固定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转动而转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所述上静止凸轮5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的配合可有不同方式;同样的,所述下静止凸轮4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的配合可有不同方式。例如:

所述上静止凸轮5与所述第一顶压机构2中的一个与所述中心旋转轴1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转动而转动,另一个固定设置;

所述下静止凸轮4与所述第二顶压机构3中的一个与所述中心旋转轴1连接、并随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转动而转动,另一个固定设置。

即,改变了上述结构与所述中心旋转轴1的连接关系。当然可想到的是,也可以改变所述上静止凸轮5的表面朝向(本实施例朝上)与所述下静止凸轮4的表面朝向(本实施例朝上)。例如,所述上静止凸轮5的表面朝下,所述下静止凸轮4的表面朝上;等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