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9209发布日期:2019-01-18 23:2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用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辊锻机可以安装多副扇形辊锻模具,按顺序锻压,使工件锻压成型,为了配合辊锻机实现自动化加工,需要有一套自动送料、自动转换工位的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这套机构主要由支架、支撑轴、轴承等零件组成,支架摆动可以实现工件进料出料动作,支架左右移动可以实现工件转换工位,支架回转,左右移位,都通过轴承支撑,但是,由于辊锻机工作环境恶劣,现场有氧化皮、灰尘等颗粒物进入轴承,造成轴承磨损,损坏频率高,并且随着轴承间隙增大,还会给整套装置带来一系列其他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现有的技术问题为:现有自动送料、自动转换工位的结构主要由支架、支撑轴、轴承等零件组成,在辊锻机工作环境中有氧化皮、灰尘等颗粒物进入轴承,造成轴承磨损,损坏频率高,并且随着轴承间隙增大,还会给整套装置带来一系列其他故障。提供一种能够适应辊锻机工作环境、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设有衬套,衬套上设有内孔,内孔内设有支撑轴,支撑轴和衬套之间为间隙配合,衬套外壁上设有支架,支架与衬套之间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衬套壁上端设有注油孔,衬套内孔上设有油槽。

优选的,衬套壁下端设有排泄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支撑轴和衬套之间为间隙配合,当外力带动支架左右移动时,可以实现支架左右移位,实现工位转换;

(2)由于衬套和支架之间为过盈配合,当外力带动支撑轴摆动时,可以使支架内的衬套围绕支撑轴回转,带动工件进入、退出辊锻模;

(3)由于衬套壁上端设有注油孔,衬套内孔设有油槽,润滑油从注油孔注入油槽,用于润滑衬套和支撑轴,延长使用寿命;

(4)由于衬套壁下端设有排泄孔,可以用来排出异物,减少杂质对接触面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衬套b-b剖面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衬套;2.支架;3.支撑轴;4.油槽;5.注油孔;6.排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设有衬套1,衬套1上设有内孔,内孔内设有支撑轴3,支撑轴3和衬套1之间为间隙配合,衬套1外壁上设有支架2,支架2与衬套1之间为过盈配合。衬套1壁上端设有注油孔5,注油孔5直径为2mm,可与大多数注油嘴配合使用。衬套1内孔上设有油槽4,润滑油从注油孔5注入衬套1,进入油槽4内,在自动送料和工位转换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有效的减少了衬套1与支撑轴3之间的摩擦,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衬套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避免了因为频繁更换轴承导致的装置停用以及成本增加。

衬套1壁下端还设有排泄孔6,排泄孔6上端比下端大,优选下端直径为10mm,也可以选择其他标准尺寸的直径,以便与其它连接件连接,便于处理异物及脏油。当有异物和脏油随支架2左右移动时进入衬套1后,因排泄孔6上端为大腔,异物和脏油就会集中在此大腔。支架2上与衬套1对应的设有注油孔5入口和排泄孔6出口,再经排泄孔6下端排出支架2外,可保证衬套1正常使用。

当外力带动支架2左右移动时,衬套1内孔与支撑轴3是间隙配合,因此可以实现支架2左右移位,实现工位自动转换。当外力带动支撑轴3摆动时,可以使支架2内的衬套1围绕支撑轴3回转,带动工件进入、退出辊锻模,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上下料工序。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辊锻机床用支撑装置,其解决了现有自动送料、自动转换工位的结构组成中包含轴承,在辊锻机工作环境中有氧化皮、灰尘等颗粒物进入轴承,造成轴承磨损,损坏频率高,并且随着轴承间隙增大,还会给整套装置带来一系列其他故障的技术问题。其设有衬套,衬套上设有内孔,内孔内设有支撑轴,支撑轴和衬套之间为间隙配合,衬套外壁上设有支架,支架与衬套之间为过盈配合。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机床上的支撑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涛;林栋;徐洪波;于志强;黄小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07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