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校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7838发布日期:2019-01-18 23:2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校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校管平台及校管方法,属于材料校正的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船舶行业领域中,船舶里导出都布满了管道,这些管件的设计、制作及在船内安装后的检查等一系列的作业被成为“管道铺设”。因此管件的平整度会大大影响“管道铺设”,现有的作业方式比较落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校正管件的过程耗时长,造成劳作力损失,若校正精度不够,则会出现管件安装的成品质量不及格,会影响船舶的整体质量,需要卸下重新返工修正。费工、费时,也影响整个造船的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校管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作业、调整精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有工作台和电箱,所述电箱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料模组、导向模组、输运模组、校管模组和下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与所述下料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输运模组的两端,所述校管模组设置在所述下料模组上,料管从所述上料模组中通过所述导向模组运送到所述输运模组上,通过所述校管模组的修正,料管运送至所述下料模组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上料模组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堆叠进行平稳分离;导向模组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限位并提供输送动力,使管件在相应的轨道上滑行;输运模组主要为管件提供输运的道路,并将该管件的滑行速度减缓;校管模组主要是校正弯曲的管件,通过挂钩勾住在输运模组上滑行的管件,在电机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活动螺杆,从而达到校正弯曲的管件的目的,体现了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自动化作业、调整精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下料模组提供了储存已校正的管件的场所。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模组包括有上料平台及设置在所述上料平台的一方的第一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背面水平设置有限位滑块模组,所述上料平台与所述导向模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背板上还设置有上料位置传感器。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上料模组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堆叠进行平稳分离,限位滑块模组能够实现将上料模组上的管件逐一逐一的放出来,从而限制管件出现混乱的情况,上料位置传感器能够辅助限位滑块模组,上料位置传感器能够接受管件的出发情况进行反馈。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模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上料平台的左右两侧的限位滑板,所述限位滑板与所述上料平台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板上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板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转动连接的滚轴,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转动皮带。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导向模组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限位并提供输送动力,使管件在相应的轨道上滑行,限位滑板实现对不同尺寸的管件进行限位,滑动装置能够为在水平面上的管件提供向前的动力,使管件能够向前移动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进一步地,所述输运模组包括有第一输运板和第二输运板,所述第一输运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减速带,所述第一输运板上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模组连接,所述第一输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运板连接,所述第二输运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角,所述第二输运板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模组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输运模组主要为管件提供输运的道路,并将该管件的滑行速度减缓,能够将管件输运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校管模组包括有支撑架、校管滑动支架、挂钩、活动螺杆、u型压板和限位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下料模组上,所述校管滑动支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校管滑动支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挂钩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螺杆设置在所述校管滑动支架上,所述活动螺杆的轴心线与所述挂钩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u型压板设置在所述活动螺杆的下端底面,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活动螺杆的上端顶面,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校管滑动支架相适配。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校管模组主要是校正弯曲的管件,通过挂钩勾住在输运模组上滑行的管件,在电机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活动螺杆,从而达到校正弯曲的管件的目的,体现了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自动化作业、调整精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当管件在输运模组上滚动,管件会通过惯性滚上挂钩,此时第二背板上的下料感应块会接收信息与反馈信息,自动调整活动螺杆将会转动并竖直向下压,u型压板把弯曲的管件压平齐后,活动螺杆将会返回初始状态,滑动支架会带动管件往下料模组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模组包括有第二背板、若干块挡板、储存凹槽、若干块凸块和下料感应块,所述第二背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若干块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背板的正面,所述下料感应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背板的背面,若干块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储存凹槽设置在若干块所述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模组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条支柱,所述若干条支柱下设置有底板,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本发明中,下料模组提供了储存已校正的管件的场所,当所述滑动支架带动管件往下料模组方向移动,到达最大限位时,下料模组的第二背板上的凸块将会把挂钩上的管件推出,管件自然掉落储存凹槽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本发明包括有工作台1和电箱2,所述电箱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料模组3、导向模组4、输运模组5、校管模组6和下料模组7,所述上料模组3与所述下料模组7分别设置在所述输运模组5的两端,所述校管模组6设置在所述下料模组7上,料管从所述上料模组3中通过所述导向模组4运送到所述输运模组5上,通过所述校管模组6的修正,料管运送至所述下料模组7上。上料模组3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堆叠进行平稳分离;导向模组4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限位并提供输送动力,使管件在相应的轨道上滑行;输运模组5主要为管件提供输运的道路,并将该管件的滑行速度减缓;校管模组6主要是校正弯曲的管件,通过挂钩63勾住在输运模组5上滑行的管件,在电机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活动螺杆64,从而达到校正弯曲的管件的目的,体现了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自动化作业、调整精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下料模组7提供了储存已校正的管件的场所。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模组3包括有上料平台31及设置在所述上料平台31的一方的第一背板32,所述第一背板32的背面水平设置有限位滑块模组33,所述上料平台31与所述导向模组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背板32上还设置有上料位置传感器34。上料模组3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堆叠进行平稳分离,限位滑块模组33能够实现将上料模组3上的管件逐一逐一的放出来,从而限制管件出现混乱的情况,上料位置传感器34能够辅助限位滑块模组33,上料位置传感器34能够接受管件的出发情况进行反馈。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模组4包括有设置在所述上料平台31的左右两侧的限位滑板41,所述限位滑板41与所述上料平台3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板41上设置有滑动装置42,所述滑动装置42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板41上的导轨43,所述导轨4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43转动连接的滚轴44,所述导轨43上设置有转动皮带45。导向模组4主要实现对管件进行限位并提供输送动力,使管件在相应的轨道上滑行,限位滑板41实现对不同尺寸的管件进行限位,滑动装置42能够为在水平面上的管件提供向前的动力,使管件能够向前移动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输运模组5包括有第一输运板51和第二输运板52,所述第一输运板51上设置有若干条减速带53,所述第一输运板51上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模组3连接,所述第一输运板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运板52连接,所述第二输运板5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角,所述第二输运板52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模组7连接。输运模组5主要为管件提供输运的道路,并将该管件的滑行速度减缓,能够将管件输运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校管模组6包括有支撑架61、校管滑动支架62、挂钩63、活动螺杆64、u型压板65和限位板66,所述支撑架61设置在所述下料模组7上,所述校管滑动支架62与所述支撑架61滑动连接,所述挂钩63设置在所述校管滑动支架62的左右两端,所述挂钩63上设置有通孔67,所述活动螺杆64设置在所述校管滑动支架62上,所述活动螺杆64的轴心线与所述挂钩63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u型压板65设置在所述活动螺杆64的下端底面,所述限位板66设置在所述活动螺杆64的上端顶面,所述限位板66与所述校管滑动支架62相适配。校管模组6主要是校正弯曲的管件,通过挂钩63勾住在输运模组5上滑行的管件,在电机控制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活动螺杆64,从而达到校正弯曲的管件的目的,体现了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自动化作业、调整精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当管件在输运模组5上滚动,管件会通过惯性滚上挂钩63,此时第二背板71上的下料感应块75会接收信息与反馈信息,自动调整活动螺杆64将会转动并竖直向下压,u型压板65把弯曲的管件压平齐后,活动螺杆64将会返回初始状态,滑动支架会带动管件往下料模组7方向滑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模组7包括有第二背板71、若干块挡板72、储存凹槽73、若干块凸块74和下料感应块75,所述第二背板7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若干块所述凸块74设置在所述第二背板71的正面,所述下料感应块75设置在所述第二背板71的背面,若干块所述挡板72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储存凹槽73设置在若干块所述挡板72之间。所述下料模组7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条支柱8,所述若干条支柱8下设置有底板9,下料模组7提供了储存已校正的管件的场所,当所述滑动支架带动管件往下料模组7方向移动,到达最大限位时,下料模组7的第二背板71上的凸块74将会把挂钩63上的管件推出,管件自然掉落储存凹槽73上。

本发明应用于材料校正的自动化技术的技术领域。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