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拉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8723发布日期:2019-02-01 20:0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拉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拉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的使用十分广泛,使得电缆生产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工厂生产过程中,成缆后要对缆芯进行拉直磨屑,再绕线包装。目前电缆芯线的拉直工作需要2人进行,一人固定电缆根部,一人采用尖嘴钳夹住电缆芯线的一头,用人力抻线将芯线拉直,但采用这种拉直方式,若用力过猛易将电缆拉断,若用力不足,拉直效果不佳,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自动化程度高,明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的线缆拉直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拉直系统,包括放线装置、紧固拉直装置、清洗装置及压紧装置,所述放线装置、紧固拉直装置、清洗装置、压紧装置及转绕装置依次连接;所述紧固拉直装置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第一竖向紧固装置、横向拉直装置、纵向拉直装置及第二竖向紧固装置,所述第一竖向紧固装置包括第一竖向底板、上压辊及下压辊,所述第一竖向底板竖直固定在支撑座的上方,第一竖向底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压辊及下压辊配合设于第一竖向底板的前表面;所述横向拉直装置包括横向底板及横向拉直辊,所述横向底板设置在支撑座的上方,所述横向拉直辊活动嵌设在横向底板的表面;所述纵向拉直装置包括纵向底板及纵向拉直辊,所述纵向底板纵向设置在支撑座的上方,所述纵向拉直辊活动嵌设在纵向底板的表面;所述第二竖向紧固装置包括第二竖向底板、左压辊及右压辊,所述第二竖向底板竖直固定在支撑座的上方,第二竖向底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左压辊及右压辊配合设于第二竖向底板的后表面。

较佳地,还包括横向调节螺杆及横向调节阀门,所述横向调节螺杆活动连接在横向拉直辊的轴心处,所述横向调节阀门焊接在横向调节螺杆末端。

较佳地,还包括纵向调节螺杆及纵向调节阀门,所述纵向调节螺杆活动连接在纵向拉直辊的轴心处,所述纵向调节阀门焊接在纵向调节螺杆末端。

较佳地,所述横向拉直辊及纵向拉直辊上开设有环形凹槽。

较佳地,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及设置在清洗箱内的清洗机构,所述清洗箱的两端开设有圆孔,所述清洗箱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清洗箱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连接板及套筒,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固定在清洗箱内,所述套筒横向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套筒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圆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高度上,所述套筒内包覆有清洁布。

较佳地,所述套筒为至少一个,相邻套筒互相横向间隔设置在连接板上。

较佳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机架、电机、转动轴、压紧轮、连接轴及气缸,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电机与转动轴连接并带动转动轴转动,所述压紧轮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连接轴的两端,所述气缸设置在连接轴的上方,并与连接轴连接,从而带动连接轴升降。

较佳地,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清洗装置及压紧装置之间。

较佳地,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支撑架及滚轮,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倾斜的支撑板,所述滚轮垂直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线缆拉直系统经过放线、紧固拉直、清洗、压紧及转绕等步骤一体化,自动化、高效率地完成所需工作,简单方便,机械自动化程度高,明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高,适合推广到企业中。

(2)本发明的清洗装置在清洗箱内放置水或清洗液后,利用套筒内清洁布擦拭的方式进行清洁,去污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线缆拉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紧固拉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紧固拉直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紧固拉直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转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放线装置,2-紧固拉直装置,3-清洗装置,4-压紧装置,5-导向装置,201-支撑座,202-横向拉直装置,203-横向底板,204-横向拉直辊,205-横向调节螺杆,206-横向调节阀门,207-纵向拉直装置,208-纵向底板,209-纵向拉直辊,210-纵向调节螺杆,211-纵向调节阀门,212-第一竖向紧固装置,213-第一竖向底板,214-第一通孔,215-第二竖向紧固装置,216-第二竖向底板,217-第二通孔,218-上压辊,219-下压辊,220-左压辊,221-右压辊,301-清洗箱,302-圆孔,303-清洁布,304-挡板,305-连接板,306-进水口,307-出水口,308-套筒,309-清洗盖,310-通孔,311-固定座,401-机架,402-电机,403-转动轴,404-压紧轮,405-连接轴,406-气缸,501-支撑架,502-支撑板,50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本发明的放线装置可在市面上购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线缆拉直系统,包括放线装置1、紧固拉直装置2、清洗装置3及压紧装置4,所述放线装置1、紧固拉直装置2、清洗装置3及压紧装置4依次连接;所述紧固拉直装置2包括支撑座201以及设置在支撑座201上的第一竖向紧固装置212、横向拉直装置202、纵向拉直装置207及第二竖向紧固装置215,所述第一竖向紧固装置215包括第一竖向底板213、上压辊218及下压辊219,所述第一竖向底板213竖直固定在支撑座201的上方,第一竖向底板21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4,所述上压辊218及下压辊219配合设于第一竖向底板213的前表面;所述横向拉直装置202包括横向底板203及横向拉直辊204,所述横向底板203设置在支撑座201的上方,所述横向拉直辊204活动嵌设在横向底板203的表面;所述纵向拉直装置207包括纵向底板208及纵向拉直辊209,所述纵向底板208纵向设置在支撑座201的上方,所述纵向拉直辊209活动嵌设在纵向底板208的表面;所述第二竖向紧固装置215包括第二竖向底板216、左压辊220及右压辊221,所述第二竖向底板216竖直固定在支撑座201的上方,第二竖向底板216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17,所述左压辊220及右压辊221配合设于第二竖向底板216的后表面;还包括横向调节螺杆205及横向调节阀门206,所述横向调节螺杆205活动连接在横向拉直辊204的轴心处,所述横向调节阀门206焊接在横向调节螺杆205末端;还包括纵向调节螺杆210及纵向调节阀门211,所述纵向调节螺杆210活动连接在纵向拉直辊209的轴心处,所述纵向调节阀门211焊接在纵向调节螺杆210末端;所述横向拉直辊204及纵向拉直辊209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未图示)。

如图5所示,所述清洗装置3包括清洗箱301及设置在清洗箱301内的清洗机构,所述清洗箱301的两端开设有圆孔302,所述清洗箱301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口306,所述清洗箱30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307,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连接板305及套筒308,所述连接板305的两端固定在清洗箱301内,所述套筒308横向设置在连接板305上,所述套筒308内设置有通孔310,所述通孔310的中心轴线与圆孔30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高度上,所述套筒308内包覆有清洁布303;还包括导向装置5,所述导向装置5设置在压紧装置4与转绕装置6之间。所述套筒308为至少一个,相邻套筒308互相横向间隔设置在连接板305上;所述套筒308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座311,并通过固定座311将套筒308固定在连接板305上,且所述套筒308内的通孔310的中心轴线与圆孔30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高度上;还包括清洗盖309,所述清洗盖309设置在清洗箱301的上方;还包括挡板304,所述挡板304为两个,并对称设置清洗箱301内,所述连接板30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挡板304上。

如图6所示,所述压紧装置4包括机架401、电机402、转动轴403、压紧轮404、连接轴405及气缸406,所述电机402设置在机架401上,所述电机402与转动轴403连接并带动转动轴403转动,所述压紧轮404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连接轴405的两端,所述气缸406设置在连接轴405的上方,并与连接轴405连接,从而带动连接轴405升降。

如图7所示,还包括导向装置5,所述导向装置5设置在清洗装置3及压紧装置4之间;所述导向装置5包括支撑架501及滚轮503,所述支撑架501的上方设置有倾斜的支撑板502,所述滚轮503垂直设置在支撑板的上方。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将线缆从放线装置1依次穿过紧固拉直装置2、清洗装置3、导向装置5及压紧装置4,线缆穿过紧固拉直装置2时,先经过第一竖向紧固装置212的上压辊218及下压辊219的紧固拉直,后从第一通孔214穿过进入横向拉直装置202,由横向拉直辊204拉直后再进入纵向拉直装置207,最后从第二通孔217穿过进入第二竖向紧固装置215经左压辊220及右压辊221的紧固拉直;清洗箱301内盛有水或清洁液,当缆芯经过清洗装置3时,将缆芯从一端的圆孔302穿入清洗箱301内部,并穿入套筒308的通孔310中再从另一端的圆孔302穿出,此时清洁布303将缆芯外表进行擦拭,清洁布303的厚度可根据缆芯直径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试;然后经清洗后的线缆再经由导向装置5的滚轮503送至压紧装置,经过导向可以减少设备横向占用厂房位置,线缆置于压紧装置4的压紧轮404与转动轴403之间,通过气缸406调节压紧轮404的高度从而调整压紧轮404与转动轴403之间的缝隙,使缝隙与缆芯直径的大小相一致,从而压紧线缆,最后再装盘包装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