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6575发布日期:2019-04-20 06:0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的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型号为hrb500e的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轧制通常指轧件在轧辊间变形的力学过程,为了便于分析轧制过程中各基本参数间的关系,建立所谓简单理想轧制过程,假设被轧制金属是矩形断面的均质连续的刚-塑性体。轧辊是一对直径和速度相等的平辊刚体,无外加张力或推力,由此出发确定变形区主要参数。

但在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轧辊间的距离进行不同的调整,一般的都是操作工进行手动调整,但是手动调整费事且劳动强度大,因此亟需一种机械式的调整装置来代替,但是机械操作必然用到电机,电机工作又必然会产生震动及噪音,因此如何减震减噪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动调节耗时不便,以及电机工作有震动噪音的缺点,而提出的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包括固定架、控制板、安装板和轧辊,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并且固定架的内侧两边均通过连接柱焊接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上调节块和下调节块,并且上调节块和下调节块的一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轧辊,所述固定架的内侧上端和下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的一侧通过第一驱动锥形齿轮连接至第一从动锥形齿轮,并且第一从动锥形齿轮的中间螺纹设置有上调节杆,上调节杆的一端与上调节块固定,第二旋转电机的一侧通过第二驱动锥形齿轮连接至第二从动锥形齿轮,并且第二从动锥形齿轮的中间螺纹设置有下调节杆,下调节杆的一端与下调节块固定。

优选的,所述控制板与第一旋转电机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并且控制板与第二旋转电机也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锥形齿轮,第一驱动锥形齿轮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第一从动锥形齿轮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上调节杆,并且上调节杆的侧壁也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锥形齿轮,第二驱动锥形齿轮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第二从动锥形齿轮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下调节杆,并且下调节杆的侧壁也设置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的直径等于轧辊两端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壁一侧均匀焊接固定有减震座,减震座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有减震柱,减震柱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固定架的另一侧内壁。

优选的,所述减震座的上表面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固定架的内壁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旋转电机、驱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和调节杆组成调节机构,通过机械式运动来调节轧辊之间的间距,相对于人工手动操作来说,更加的轻松简便。

2、本发明在旋转电机工作的附近设置多组由减震座、减震柱、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成的减震机构,减缓了电机工作的震动,并且降低了噪音。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仅能够轻松简便的调节轧辊之间的间距,节省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对电机的振动源进行缓减震动及其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的局部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的安装板侧视图。

图中:1固定架、2控制板、3安装板、31调节孔、32上调节块、33下调节块、4第一旋转电机、5第一驱动锥形齿轮、6第一从动锥形齿轮、7上调节杆、8第二旋转电机、9第二驱动锥形齿轮、10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1下调节杆、12轧辊、13减震座、14减震柱、15第一弹簧、16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3,热轧合金钢轧制过程中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装置,包括固定架1、控制板2、安装板3和轧辊12,固定架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2,并且固定架1的内侧两边均通过连接柱焊接固定有安装板3,安装板3是为了安装轧辊12,以及方便轧辊12调节间距的,安装板3的内部活动设置有上调节块32和下调节块33,上调节块32和下调节块33都是为了带动轧辊12移动的,并且上调节块32和下调节块33的一侧均通过焊接固定有轧辊12,固定架1的内侧上端和下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旋转电机4和第二旋转电机8,第一旋转电机4和第二旋转电机8分别是为了驱动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和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的,第一旋转电机4的一侧通过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连接至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是为了带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转动,并且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的中间螺纹设置有上调节杆7,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是为了带动上调节杆7转动,上调节杆7的一端与上调节块32固定,上调节杆7是为了带动上调节块32移动,第二旋转电机8的一侧通过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连接至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是为了带动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1转动,并且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的中间螺纹设置有下调节杆11,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1是为了带动下调节杆11转动,下调节杆11的一端与下调节块33固定,下调节杆11是为了带动下调节块33移动;

具体的,控制板2与第一旋转电机4通过电线电性连接,并且控制板2与第二旋转电机8也通过电线电性连接;

具体的,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上调节杆7,并且上调节杆7的侧壁也设置有螺纹;

具体的,第二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的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的中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下调节杆11,并且下调节杆11的侧壁也设置有螺纹;

具体的,安装板3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孔31,调节孔31的直径等于轧辊12两端的直径;

具体的,固定架1的内壁一侧均匀焊接固定有减震座13,减震座13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是为了在形变最大程度时对减震柱14施加反作用力,第一弹簧15的另一端焊接有减震柱14,减震柱14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固定架1的另一侧内壁;

具体的,减震座13的上表面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是为了辅助减缓震源的震动机噪音,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固定架1的内壁一侧。

本实施例中,在对轧辊12间距进行调节的时候,按下控制板12的开关,使得第一旋转电机4和第二旋转电机8同时启动,第一旋转电机4带动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转动,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带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转动(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驱动锥形齿轮5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转动使得其中间的上调节杆7开始转动(上调节杆7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从动锥形齿轮6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上调节杆7带动上调节块32上下移动,进而通过两侧的上调节块32同步运动带动上面的轧辊12移动调整,同样的,第二旋转电机8带动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转动,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带动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转动(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驱动锥形齿轮9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转动使得其中间的下调节杆11开始转动(下调节杆1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从动锥形齿轮10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下调节杆11带动下调节块33上下移动,进而通过两侧的下调节块33同步运动带动下面的轧辊12移动调整,如果间距需要调整变大,则通过控制板2的按键控制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逆时针转动,第二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顺时针转动,从而分别带动上调节杆7上移,下调节杆11下移,使得两个轧辊12之间的距离变大,如果间距需要调整变小,则通过控制板2的按键控制第一旋转电机4的输出轴顺时针转动,第二旋转电机8的输出轴逆时针转动,从而分别带动上调节杆7下移,下调节杆11上移,使得两个轧辊12之间的距离变小。

其中,在电机工作的时候,其不断产生震动,震源不断推动减震柱14使其施加压力在第一弹簧15上面,使得第一弹簧15被压缩,第一弹簧15被压缩,间接的证明了第二弹簧16也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下(因为第一弹簧15被压缩,就说明减震柱14发生位移了,减震柱14发生位移,就代表着减震柱14与固定架1内壁之间的间距变小了,间距变小了,那第二弹簧16也就被压缩了),当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6形变至其最大限度时,开始施加反作用力,使减震柱14受到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在两者力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减震柱14缓解压缩的程度,进而缓解其震源的震动及其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