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0556发布日期:2018-08-04 13: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片的装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垫片会设置有通孔,通孔内会装配有加强环,避免垫片损坏。设计上加强环与密封条垫的尺寸配合精确,很难手工装配到位。

常规的装配方式是依次将垫片和加强环放入冲床上的冲模内进行冲压装配。

然而,这种装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使加强环容易装反,导致垫片被压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冲压装置,提升装配效率,避免因加强环装反而导致垫片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冲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设置有冲压机构,冲压机构包括定位垫片的定模和相对定模移动的动模,机架还设置有输送加强环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送料导轨和带动送料导轨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送料导轨的输出端能够移动至动模和定模之间。

优选的,动模沿上下方向移动,送料导轨沿水平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送料导轨的输出端设置有容置加强环脱出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口部沿送料导轨的转动方向设置。

更进一步的,动模设置有延伸至加强环内侧的第一杆部和抵接送料导轨的第一斜面。

优选的,动模设置有使送料导轨远离动模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与动模连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送料导轨抵接的第一滚轮,送料导轨设置有与第一杆件抵接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设置有沿动模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直轨和连接第一直轨的第一斜轨,第一斜轨设置于第一直轨背向定模的一侧。

进一步的,第一动力组件包括连接送料导轨的第二回位弹簧,第二回位弹簧与机架连接。

优选的,第一动力组件包括连接机架的第一气缸和连接第一气缸的延时阀。

优选的,送料导轨的输出端设置有使加强环间断脱离送料导轨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送料导轨转动连接,送料导轨设置有连接第一限位件的第一回位弹簧。

优选的,输送机构还包括送料机,送料导轨包括连接送料机的第一输送导轨和连接第一输送导轨的第二输送导轨,第二输送导轨靠近第一输送导轨的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输送导轨设置有容置加强环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一输送导轨靠近第二输送导轨的一端设置于第二通道内。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冲压装置通过设置与机架转动连接的送料导轨和带动送料导轨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使送料导轨的输出端能够移动至动模和定模之间,使得操作工只需要将垫片放于定模,就可以实现垫片与加强环的装配,减少了操作工的工作量,缩短了准备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操作工的操作步骤与常规的冲压作业操作相同,便于操作工掌握,不易出错;再者,加强环由送料导轨输送,使加强环的方向确定,不会出现加强环装反的情况,也避免因加强环装反导致的垫片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送料导轨的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送料导轨的转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冲压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设置有冲压机构,冲压机构包括定位垫片的定模2和相对定模2移动的动模3。

冲压机构可以借用常规的冲床,控制方式优选为脚踏式,操控方便,员工容易掌握。

机架1还设置有输送加强环7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送料导轨4和带动送料导轨4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送料导轨4的输出端能够移动至动模3和定模2之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送料导轨4和带动送料导轨4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使送料导轨4的输出端能够移动至动模3和定模2之间,使得操作工只需要将垫片放于定模2,就可以实现垫片与加强环7的装配,减少了操作工的工作量,缩短了准备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

而且,操作工的操作步骤与常规的冲压作业操作相同,便于操作工掌握,不易出错。

再者,加强环7由送料导轨4输送,使加强环7的方向确定,不会出现加强环7装反的情况,也避免因加强环7装反导致的垫片损坏。

送料导轨4可以连接有送料机6,送料机6优选为盘式振动机,送料机6使加强环7有序排列并自动进入送料导轨4,无需手工添加。

常规设置下送料导轨4的截面形状可以对加强环7进行限位,使加强环7在送料导轨4内的朝向一致,因而从送料导轨4输送至冲压机构的加强环7的方向是确定的,不存在装反的情况。

对于动模3的移动方向,动模3优选沿上下方向移动,这样可以在常规的冲床上加以改造应用。

对于送料导轨4的转动方向,可以使送料导轨4沿水平方向转动,这样可以使送料导轨4和送料机6一起转动,降低送料导轨4的设计难度,送料导轨4采用常规设计即可满足要求。

但由于冲压机构水平方向空间狭小,不利于结构布置。

为减少自动冲压装置的占用空间,如图1所示,优选送料导轨4上下延伸,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2所示,送料导轨4的输出端设置有容置加强环7脱出的第一开口411,第一开口411的口部沿送料导轨4的转动方向设置。

当动模3下移时,动模3进入第一开口411,然后动模3与加强环7连接,进而,送料导轨4转动,加强环7和动模3与第一开口411脱离,最后,动模3与加强环7向下移动,实现加强环7与垫片的装配。

为实现动模3与加强环7的连接,动模3设置有延伸至加强环7内侧的第一杆部31和抵接送料导轨4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未画出。

第一杆部31对加强环7进行定位,第一斜面加速送料导轨4的转动,避免送料导轨4在动模3的冲击下变形。

为避免第一斜面因反复使用而磨损,如图1所示,作为设置第一斜面的替代方案,动模3设置有使送料导轨4远离动模3的第一杆件32,第一杆件32的一端与动模3连接,第一杆件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送料导轨4抵接的第一滚轮33,送料导轨4设置有与第一杆件32抵接的第一滑轨5,第一滑轨5设置有沿动模3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直轨51和连接第一直轨51的第一斜轨52,第一斜轨52设置于第一直轨51背向定模2的一侧。

第一滚轮33可以减少磨损,在送料导轨4设置第一滑轨5,可以减少对动模3的改制,方便输送机构应用于不同形式的冲压装置。

由于第一杆件32和第一滑轨5可以实现送料导轨4的单向转动,为方便送料导轨4回位,第一动力组件包括连接送料导轨4的第二回位弹簧,第二回位弹簧与机架1连接,第二回位弹簧未画出。

因而,第一杆件32、第一滑轨5和第二回位弹簧可以构成带动送料导轨4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

为避免回位时动模3与加强环7碰撞摩擦,第一动力组件包括连接机架1的第一气缸8。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第一气缸8来控制送料导轨4的转动。

当然,第一动力组件也可以由第一气缸8组成,第一气缸8未画出。

为减少准确控制第一气缸8移动所增加的成本,可以使第一气缸8连接延时阀。

在延时阀的作用下,动模3下移,动模3与加强环7连接后,第一气缸8动作,使送料导轨4远离动模3的移动线路,冲压装配完毕后,动模3先回位,第一气缸8再动作,使送料导轨4回位,整个运动过程合理有序,不会产生碰撞危险。

第一杆件32、第一滑轨5可以与第一气缸8共存,这时第一杆件32、第一滑轨5可以作为安全保护,避免第一气缸8故障导致送料导轨4无法及时转动。

由于自动冲压装置是将加强环7与垫片逐个装配,为避免加强环7从送料导轨4一次脱出两个或多个,如图2所示,送料导轨4的输出端设置有使加强环7间断脱离送料导轨4的第一限位件412,第一限位件412与送料导轨4转动连接,送料导轨4设置有连接第一限位件412的第一回位弹簧413。

为避免送料导轨4转动导致加强环7变形或导致加强环7难以移动,送料导轨4包括连接送料机6的第一输送导轨41和连接第一输送导轨41的第二输送导轨42,第二输送导轨42靠近第一输送导轨41的一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

由于第二输送导轨42的转动中心位于第二输送导轨42靠近第一输送导轨41的一端,可以避免加强环7变形,而且第二输送导轨42回位后,加强环7可以有第一输送导轨41移动至第二输送导轨42。

生产过程中,第二输送导轨42转动时加强环7可能恰好位于第一输送导轨41和第二输送导轨42之间,则加强环7会变形,或者,出现加强环7未能及时进入第二输送导轨42的情况,这均影响自动冲床的稳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所示,第二输送导轨42设置有容置加强环7通过的第二通道43,第一输送导轨41靠近第二输送导轨4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通道43内。

第一输送导轨41靠近第二输送导轨4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通道43内,加强环7不会出现未能及时进入第二输送导轨42的问题,同时第一输送导轨41靠近第二输送导轨42的一端设置于第二通道43内,则第二输送导轨42不会与尚未与第一输送导轨41脱离的加强环7接触,也就不会使加强环7变形。

也就是说,第二输送导轨42转动时,第一输送导轨41内的加强环7只与第二输送导轨42内的加强环7接触,加强环7只能沿送料导轨4移动,不会受力变形。

当然,可以通过设置第二输送导轨42的长度来解决第二输送导轨42转动时加强环7变形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