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向弯管设备的弯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1956发布日期:2018-12-21 20:1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向弯管设备的弯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弯管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反向弯管设备的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弯管机或弯管设备中,对管件弯管时,尤其是进行正反向弯管时(或称为左右弯管时),需要对管件进行调整,然后进行夹紧,但现有技术的方案通常通过两个滚轮间互为旋转中心绕弯弯管,有以下缺点:

1、弯管到一定角度,送料时滑块导向处容易脱出;

2、弯管时滚轮滚压管件,起弯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压坑;

3、两滚轮间活动通过管件,两滚轮间有间隙,弯管时绕过一定角度后弯管滚轮才开始接触管件,弯管补偿角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反向弯管设备的弯管装置。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正反向弯管设备的弯管装置,包括机头座、机头和弯管装置,所述机头安装在机头座上,所述弯管装置包括弯管臂,支承板,弯管主轴,上轴承,下轴承,支承板衬套,主轴并帽,联轴器,减速机,主动轴,弯管减速机法兰,伺服电机,上轮模和下轮模,所述上轮模和下轮模上下垂直设置;

所述机头上活动设置有弯管臂,所述弯管臂通过支承板与弯管主轴相连接,弯管主轴通过上轴承、下轴承、支承板衬套和主轴并帽设置在机头中,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用于实现弯管主轴在机头内部的转动,弯管主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机的主动轴相连接,减速机通过弯管减速机法兰固定在机头下部,减速机下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正反旋转可通过减速机、联轴器、弯管主轴带动弯管臂和上轮模和下轮模同步旋转设定角度,实现弯管、退弯与正反旋转180度时的变换左弯或右弯管动作。

作为改进,所述弯管主轴上端面固定有可左右弯的多层弯管上轮模和下轮模,所述上轮模中心面往左为直段槽型,中心面往右为以弯管主轴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段槽型,所述下轮模从中心面往右为直段槽型,中心面往左为以弯管主轴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段槽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弯管装置还包括夹紧装置和辅推装置;

所述夹紧装置设置有上夹紧模和下夹紧模,所述上夹紧模和下夹紧模上下垂直设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对管件进行夹紧;

所述辅推装置设置有左滑板模和右滑板模;

所述上夹紧模、上轮模和右滑板模的高度一致,所述下夹紧模、下轮模和左滑板模的高度一致,所述上夹紧模、上轮模和右滑板模工作时实现管件右弯,所述下夹紧模、下轮模和左滑板模工作时实现管件左弯,从而实现管件的左右弯,所述管件的左右弯动作不同时进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辅推装置设置有辅推滑板座,所述辅推滑板座左右两侧设置有左辅推滑板和右辅推滑板,所述左辅推滑板外侧面固定有左滑板模,所述右辅推滑板外侧面固定有右滑板模,所述左滑板模和右滑板模在辅推滑板上固定的位置垂直方向高度不同,所述左辅推滑板后端设置有左顶出机构用于顶出左滑板模,所述右辅推滑板后端设置有右顶出机构用于顶出右滑板模,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顶出时对应的左滑板模和右滑板模的前端分别与上轮模和下轮模的中心对齐,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未顶出时左滑板模和右滑板模的前端避开上轮模和下轮模不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为安装在所述辅推滑板座末端的左右两侧面的左滑板顶出气缸和右滑板顶出气缸,所述左滑板顶出气缸和右滑板顶出气缸在不工作的时候,左辅推滑板和右辅推滑板缩回,使辅推装置实现避干涉动作,所述左滑板顶出气缸左滑板顶出气缸或右滑板顶出气缸在管件需要进行左弯或右弯工作时,左辅推滑板或右辅推滑板伸出,使辅推装置前端面的左滑板模或右滑板模到达弯管装置的弯管轮模中心并配合弯管装置和夹紧装置的夹紧模具夹紧管件,实现管件的左弯或右弯。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还包括辅推支承板、缓冲块、弹簧拉板和拉伸弹簧,所述辅推支承板安装在所述左滑板顶出气缸和右滑板顶出气缸活塞杆端面,所述辅推支承板的侧面都固定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用于辅推滑板坐的末端定位和返回缓冲,所述弹簧拉板固定在所述辅推滑板座末端,所述弹簧拉板上侧两端固定两根拉伸弹簧的一端,两根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辅推滑板和右辅推滑板的上侧固定,使左辅推滑板和右弯辅推滑板末端在不工作时与所述的两个缓冲块前端面保持接触,在左辅推滑板和右辅推滑板工作后也能拉回,使其末端与所述的两个缓冲块前端面保持接触实现辅推装置的返回动作。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管装置的弯管机,能实现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左右弯管,避干涉能力强;

2、可以实现固定模有R差左、右多层模弯管,扩展了使用范围;可以实现两圆弧间无直段成形夹弯管;

3、管件起弯处圆滑过渡,不会有压坑、夹伤等缺陷;

4、弯管臂无摆动间隙,弯曲精度准确,回弹角度补偿很小。

5、可以实现任意长度的螺旋形弯管;

6、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管装置的弯管机与传统的左右弯弯管机相比,有夹紧装置、顶紧装置和辅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弯管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弯管装置和夹紧装置及辅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辅推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辅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正反向弯管设备的A-B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正反向弯管设备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机头座,2、夹紧装置,3、弯管装置,4、顶紧装置,5、顶紧驱动装置,6、辅推装置,10、机头;

201、滑道,202、滑座,203、夹紧滑块,204、夹紧模套,205、夹紧支座,206、夹紧微调丝杆,207、夹紧模键,208、T型螺母, 209、滑块连接板,210、上夹紧模,211、下夹紧模,212、夹紧油缸, 213、滑块销轴,214、二孔板,215、三孔板,216、三孔板支撑轴, 217、三孔板销轴,218、耳环,219耳环销轴,220、夹紧油缸的半轴,2061、T型头部;

301、弯管臂,302、支承板,303、弯管主轴,304、上轴承,305、下轴承,306、支承板衬套,307、主轴并帽,308、联轴器,309、减速机,310、主动轴,311、弯管减速机法兰,312、伺服电机,313、上轮模,314、下轮模;

600、辅推滑板座,601、滑座,602、滑道,603、左辅推滑板, 604、右辅推滑板,605、左滑板模键,606、右滑板模键,607、左滑板模,608、右滑板模,609、左滑板顶出气缸,610、右滑板顶出气缸,611、辅推支承板,612、缓冲块,613、弹簧拉板,614、拉伸弹簧,615、左弯辅推限位块,616、右弯辅推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到图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到图6所示,一种正反向弯管设备的弯管装置,包括机头座1、机头10和弯管装置3,所述机头10安装在机头座1上,所述弯管装置3包括弯管臂301,支承板302,弯管主轴303,上轴承304,下轴承305,支承板衬套306,主轴并帽307,联轴器308,减速机 309,主动轴310,弯管减速机法兰311,伺服电机312,上轮模313 和下轮模314,所述上轮模313和下轮模314上下垂直设置;

所述机头10上活动设置有弯管臂301,所述弯管臂301通过支承板302与弯管主轴303相连接,弯管主轴303通过上轴承304、下轴承305、支承板衬套306和主轴并帽307设置在机头10中,所述上轴承304和下轴承305用于实现弯管主轴303在机头10内部的转动,弯管主轴303通过联轴器308与减速机309的主动轴310相连接,减速机309通过弯管减速机法兰311固定在机头10下部,减速机309 下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12,所述伺服电机312正反旋转可通过减速机 309、联轴器308、弯管主轴303带动弯管臂301和上轮模313和下轮模314同步旋转设定角度,实现弯管、退弯与正反旋转180度时的变换左弯或右弯管动作。

更具体地,所述弯管主轴303上端面固定有可左右弯的多层弯管上轮模313和下轮模314,所述上轮模313中心面往左为直段槽型,中心面往右为以弯管主轴303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段槽型,所述下轮模314从中心面往右为直段槽型,中心面往左为以弯管主轴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段槽型。

更具体地,所述弯管装置3还包括夹紧装置2和辅推装置6;

所述夹紧装置2设置有上夹紧模210和下夹紧模211,所述上夹紧模210和下夹紧模211上下垂直设置,所述夹紧装置2用于对管件进行夹紧;

所述辅推装置6设置有左滑板模607和右滑板模608;

所述上夹紧模210、上轮模313和右滑板模608的高度一致,所述下夹紧模211、下轮模314和左滑板模607的高度一致,所述上夹紧模210、上轮模313和右滑板模608工作时实现管件右弯,所述下夹紧模211、下轮模314和左滑板模607工作时实现管件左弯,从而实现管件的左右弯,所述管件的左右弯动作不同时进行。

更具体地,所述辅推装置6设置有辅推滑板座600,所述辅推滑板座600左右两侧设置有左辅推滑板603和右辅推滑板604,所述左辅推滑板603外侧面固定有左滑板模607,所述右辅推滑板604外侧面固定有右滑板模608,所述左滑板模607和右滑板模608在辅推滑板上固定的位置垂直方向高度不同,所述左辅推滑板603后端设置有左顶出机构用于顶出左滑板模607,所述右辅推滑板604后端设置有右顶出机构用于顶出右滑板模608,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顶出时对应的左滑板模607和右滑板模608的前端分别与上轮模313和下轮模314的中心对齐,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未顶出时左滑板模607和右滑板模608的前端避开上轮模313和下轮模314不接触。

更具体地,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为安装在所述辅推滑板座600末端的左右两侧面的左滑板顶出气缸609和右滑板顶出气缸 610,所述左滑板顶出气缸609和右滑板顶出气缸610在不工作的时候,左辅推滑板603和右辅推滑板604缩回,使辅推装置实现避干涉动作,所述左滑板顶出气缸左滑板顶出气缸609或右滑板顶出气缸 610在管件需要进行左弯或右弯工作时,左辅推滑板603或右辅推滑板604伸出,使辅推装置前端面的左滑板模607或右滑板模608到达弯管装置的弯管轮模中心并配合弯管装置和夹紧装置的夹紧模具夹紧管件,实现管件的左弯或右弯。

更具体地,所述左顶出机构和右顶出机构还包括辅推支承板611、缓冲块612、弹簧拉板613和拉伸弹簧614,所述辅推支承板611安装在所述左滑板顶出气缸609和右滑板顶出气缸610活塞杆端面,所述辅推支承板611的侧面都固定有缓冲块612,所述缓冲块612用于辅推滑板坐600的末端定位和返回缓冲,所述弹簧拉板613固定在所述辅推滑板座600末端,所述弹簧拉板613上侧两端固定两根拉伸弹簧614的一端,两根拉伸弹簧61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辅推滑板603和右辅推滑板604的上侧固定,使左辅推滑板603和右弯辅推滑板604 末端在不工作时与所述的两个缓冲块612前端面保持接触,在左辅推滑板603和右辅推滑板604工作后也能拉回,使其末端与所述的两个缓冲块612前端面保持接触实现辅推装置的返回动作。

使用时:

如图1所示,机头1上活动设置有弯管臂301,所述的弯管臂301 通过支承板302与弯管主轴303相连接,弯管主轴303通过上轴承 304、下轴承305、支承板衬套306和主轴并帽307设置在机头中,其中上轴承304和下轴承305用于实现弯管主轴303在机头10内部的转动,弯管主轴303通过联轴器308与减速机309的主动轴310相连接,减速机309通过弯管减速机法兰311固定在机头10下部,减速机309下部连接有伺服电机312,所述的伺服电机312正反旋转,可通过减速机309、联轴器308、弯管主轴303带动弯管臂301和弯管轮模313同步旋转设定角度,实现弯管、退弯与正反旋转180度时的变换左弯或右弯管动作;

所述的弯管主轴303上端面固定有可左右弯的多层弯管轮模313,弯管上轮模313从中心面往左为直段槽型,中心面往右为以弯管主轴 303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段槽型,弯管下轮模314从中心面往右为直段槽型,中心面往左为以弯管主轴中心轴线为圆心的圆弧段槽型,所述的夹紧模套204前端面通过夹紧模键207固定有上夹紧模210和下夹紧模211,其中上夹紧模210的夹紧结合面与上轮模313从中心面往左配合,可顺时针右弯,其中下夹紧模211的夹紧结合面与下轮模314从中心面往右配合,可逆时针左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所需折弯的管定位到弯管轮模的上部半圆槽中,所需折弯的管上与轮模中心的接触部位即为所需折弯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滑板模为左滑板模,所述上滑板模为右滑板模,同理也可以进行变换高度的设置,即所述下滑板模为右滑板模,所述上滑板模为左滑板模,相应的弯管装置及弯管上、下轮模和夹紧装置及上、下夹紧模进行变换一致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管装置的弯管机,能实现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左右弯管,避干涉能力强;

2、可以实现固定模有R差左、右多层模弯管,扩展了使用范围;

3、管件起弯处圆滑过渡,不会有压坑、夹伤等缺陷;

4、弯管臂无摆动间隙,弯曲精度准确,回弹角度补偿很小。

5、可以实现两圆弧间无直段成形夹弯管;

6、可以实现任意长度的螺旋形弯管;

7、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弯管装置的弯管机与传统的左右弯弯管机相比,有夹紧装置、顶紧装置和辅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模和换左弯、右弯效率高。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但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